✣ 约伯记4-37 苦难之中的神人关系之痛里寻祂

约伯记的第二部分3-42章分为四个环节:约伯与三友的三轮对话(4-27),关于智慧的插曲(28),约伯、以利户和耶和华的三次发言(29-41),以及最后的结局(42)。
约伯与三友对话的焦点不在于神是否公义,而在于神的公义在约伯身上彰显的方式,即约伯是否是因为犯罪而受苦。在三轮对话中,三友一直在谈论神(talk about God),而约伯则总是在向神倾诉(talk to God)。 三友认为神是因为约伯犯了罪而使他受苦,而约伯的真正痛苦在于不明白为什么神使他受苦,却不是因为他的罪,他不能违背自己的良心去承认自己没有犯过的罪。三友认为约伯的辩护和申诉是显明他的自义和悖逆,而约伯的执着和激愤其实是出于他对神的忠心和爱心。
在第一轮的对话中,约伯的朋友以利法坚定地认为约伯受苦的原因是他犯了罪(4:7-9),因此他应当接受神的责备和管教(5:17)。但他的话在约伯看来毫无意义(6:25-27),不仅不能给带来他安慰,反而加深他的痛苦(6:14-21),因为约伯并没有犯罪(6:28-30)。在行将就木之际,约伯转而向他所爱的神倾诉:一直看顾人、愿意赦免人罪孽过犯的神,为何要如此对待祂所爱的人?(7:7-21) 这种痛苦比死亡更让人难受(7:11-16)。而更让人约伯痛心的是,他知道自己坚持不了多久,等他离去之后,神就再也寻不到他了(7:8,21)。
在第二轮对话中,约伯的情绪渐渐稳定,三友却变得更加激进。以利法的第二次的发言比前一次更严厉,之前他还劝约伯接受管教(5:17),第二次则直接指责约伯是抗拒神的愚昧人和恶人(15);另外两个好友同样也是通过对恶人的批判来攻击约伯(18,20)。约伯则认为不是自己在对抗神(15:7-16),而是神在对抗自己(16:6-17; 19:21; 27:2);他不认为自己是以利法所描述的恶人(15:17-26),而相信神会证明自己的清白(16:18-17:9);他相信即使自己死去(17:10-16; 14:13-17),也不会像恶人那样因自己的罪而死(15:27-35)。约伯不愿意相信神只是用冷冰冰的善恶有报的道德律来维护世界的公义,如同用万有引力的自然律维持星球的运转一样;他相信他的神——就是他的救赎主——活着(19:25);他相信无论他的肉体受到怎样的摧残、良心受到怎样的攻击,他必定会亲眼见神——这也是他内心最深层的渴求 (19:26-27; 23:3; 31:35)。
然而,三友完全不理解约伯的真实需求,在第三轮的对话中,他们不仅继续定约伯的罪(22),还嘲讽他想要寻求神的无知和狂妄(25) 。在这以后,约伯的第四个朋友以利户出场了,他自认为比三友更有智慧(32-33),然而他只是站在了道德的更高点(强调神的绝对公义),对约伯进行了更严厉的定罪(34),并且劝他接受神的管教(36-37)。不仅如此,以利户眼中的神比三友所描述的更加”冰冷”,冰冷到根本不在乎人是否犯罪(35:1-8),更不会去听像约伯这样的”恶人”的呼求(35:9-16)。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约伯所承受的痛苦不仅在于神允许撒旦给他施加苦难,更在于神的沉默和人的诛心,就连他勇敢寻求神的这份信心和盼望也遭到了嘲讽和定罪。此时,约伯已经无话可说、无路可走,他唯一的指望就是见神了!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