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道书1:1-3:15 虚空之上的神的主权之寻求意义

作为旧约圣经三本智慧书之一的传道书,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和批判。传道书中充满了虚空、怀疑、享乐和宿命论的话语,似乎与旧约其他书卷所启示的信息格格不入。有的人认为它过于消极,充斥着死亡的气息(H. W. Robinson);有的人则认为传道书是旧约圣经中最喜乐的一本书,因为没有什么比在虚空的绝望中因认识神而得的喜乐更大了(J. D. Currid)。那么传道书的智慧究竟是什么呢?参考了许多不同观点的解读,我自己对传道书的领受是:传道书是在有限启示之下,在虚空的生活中,因着认识到神的主权而寻得智慧,在神所施的恩赐中快乐享受,在结尾补充了神的临在性;因此,传道书的主题不是虚空,而是超脱虚空命运的神的主权。下面参照 J. D. Currid的著作进行一些整理和分享。
在J. D. Currid 的书中,传道书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两个脉络。第一是六次重复的反思总结(2:24; 3:12–13; 3:22; 5:18–19; 8:15; 9:7–9),这六个部分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就是在神的恩赐中享受劳碌所得的。第二个脉络是传道者对智慧的寻求过程:提出问题(1:1-11) -> 寻求答案和找到答案(1:12-3:13) -> 现实的挑战和回应(3:14-7:29) -> 实际的建议(8:1-11:10) -> 总结(12:1-14)。下面按照第二个脉络进行分析。
开篇传道者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既然一切都是虚空,那么人的劳碌有何益处?(1:2-11) 接下来是传道者个人的寻求:他首先用智慧查究天下事,发现日光之下的一切事都是虚空(1:13-15),甚至连用智慧寻求知识这件事本身也是虚空 (1:16-18);然后他改变策略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寻求,却发现享乐 (2:1-2)、舒适(2:3)、成就(2:4-8)、放纵(2:9-10)也是虚空;接着他转过来全方位地思考智慧、狂妄和愚昧,发现智慧虽然胜过愚昧,可这两者都是虚空(2:12-16);因此,他陷入了迷茫和绝望,开始恨恶自己的生命和劳碌的工作(2:17-23);不过,他最终从神那里找到了答案——”人最好是吃喝,在自己的劳碌中自得其乐,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2:24) 传道者认识到只有神才能赐人智慧、知识、喜乐(2:25-26)和一切事物的意义。传道者的寻求与奥古斯汀的寻求有相似之处:我们的心不得安息,直至安息在你里面 (《忏悔录》)。找到终极答案之后,传道者进一步思考神的作为:神是万事万物的掌权者和供应者(3:1-8, 14-15),他使万事各按其时,成为美好(3:11);他又把永恒的意识放在人心中,使人虽不能察觉神的作为,却能够享受他的恩赐(3:12-13),并且敬畏他的主权 (3:14)。至此,虚空的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可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使人困惑,让人质疑神的主权;于是,接下来传道者针对生活中许多具体的迷思进行了回应。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