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师记20:35 以色列打败以色列

士师记的故事或许不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但故事的排列却让人看到一条主线:人渐行渐远,神不离不弃。在3-7章中,耶和华积极地兴起士师拯救以色列;在8-16章中,耶和华开始“厌烦”以色列人,不再直接为以色列争战,但仍然使用有缺陷的器皿帮助以色列战胜迦南人;在17-19章中,以色列出现信仰危机,耶和华没有施行作为;到了20-21章,以色列发生内战,耶和华重新开始工作,但这次却是帮助以色列人打败以色列人(20:35; 21:15)。从以色列战胜迦南人,到以色列打败以色列,这个转变表明以色列已经“迦南”化,成为了他们原本要消灭的敌人的模样。
以色列人敬拜神的方式迦南化。以法莲山地的米迦为自己制作雕像,并雇佣一个利未人作祭司(17:4,12);十二支派之一的但支派,在自己选定的地方敬拜米迦所做的雕像(18:31),并设立摩西的后代为祭司(18:30):这些行为公然违背了申命记中在指定的地方(当时是在示罗)敬拜神的诫命(申12:1-14),也违反了只有亚伦后代作祭司的规定(民18:1-7)。
以色列人求问神的方式迦南化。以色列人求问耶和华并不是要虚心寻求神的旨意,而是在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找一个正当的理由:但支派没有攻占耶和华分给他们的地,却擅自攻打另外一座城,他们为此求问一个“非法”的祭司,还自以为是蒙耶和华悦纳(18:5-6,10);以色列十一支派联合攻打便雅悯时,他们作了决定之后才去求问耶和华 (20:8-11),目的是为了让耶和华帮助自己获胜(20:18);十一个支派想要帮助便雅悯人娶妻时,他们完全没有求问神,而是自己代替神作决定(21:10-11)、定善恶(21:22)。
以色列人对待人的方式迦南化。以色列人消灭迦南人的时候留有余地(1:21-36),迫害同族人的时候却毫不留情(19:25);以色列人抵御外敌的时候并不团结(8:1),屠杀兄弟的时候却如同一人(20:8)。基比亚的惨案(19:22-26)就是所多玛故事的再现(创19:1-22),便雅悯的覆灭(20:28-48)正是艾城命运的重演(书8:1-29)。以色列人之所以沦落至此,是因为以色列中没有王(17:6; 18:1; 19:1; 21:25),各人都行自己眼中看为对的事(17:6; 21:25),他们已然沦为迦南人。
虽然如此,神的爱始终不离不弃:耶和华激动以色列人重建被剪除的便雅悯支派(21:2-3, 23),并从该支派中拣选了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扫罗 (撒上9:1-2);耶和华也在士师时代的伯利恒预备了大卫的先祖(得4:18-22),给黑暗的士师时代带来了光明的希望。以色列人的根本问题不是没有王,而是没有认识到耶和华是王,没有以耶和华为王。士师时代的故事虽然悲惨,但是从反面让我们看到了堕落世界的真正盼望,就是大卫在诗篇中所说的:”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耶和华坐着为王,直到永远。”(诗29:10)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