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命记 3:23-26 耶和华对摩西公平吗?

申命记是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奉命对以色列人所作的临终之嘱。摩西在摩押地向即将进入迦南地的第二代以色列人重申了耶和华的律法,通过回顾历史(1-3)、更新圣约(4-30)和展望未来(31-34),完成了神呼召他的使命,并且将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使命传承给了下一代领袖约书亚(3:28; 34:9)。然而,一生为神尽忠的摩西最终却不被允许进入应许之地(3:26; 34:4),这样的结局多少让人觉得有些费解。摩西这一生无数次为以色列人的过犯罪孽向耶和华祈求,耶和华都应允了,可是他唯一一次为自己的祈求却被拒绝了(3:26);因着摩西坚持不懈的代求,屡次顽梗悖逆的以色列人才免遭灭亡,从而得以进入应许之地,但是替神管理、看顾、带领、牧养以色列四十年之久,为人极其谦和的神的仆人摩西自己却进不去;以色列中没有任何人比摩西更亲近神、更认识神、更渴望进入神所应许的美地(3:24-25),可是耶和华却坚决不听他的恳求,并且还为此向他发怒(3:26):耶和华为何对摩西如此“残酷”?
耶和华拒绝摩西的请求,只是因为摩西在米利巴水事件中不尊耶和华为圣吗(民20:12)?这或许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很难想象这是全部的原因。摩西在申命记中多次提到,耶和华向他发怒是为百姓的缘故(1:37; 3:26; 4:21),这或许是指米利巴水事件(民20:12; 27:14),但更有可能是指百姓在加低斯巴尼亚不信神而拒绝进入迦南地(1:19-36; 民13-14)。摩西把责任归给百姓,不太可能是在为米利巴水事件找藉口,更可能是在表明他作为以色列人的领袖,为以色列人担负了他们在加低斯巴尼亚的悖逆之责。值得注意的是,在后者的事件中,耶和华原本打算除灭以色列人,让摩西成为大国(民14:10-12),如此摩西自然能够进入应许之地;但是摩西却要与百姓认同,为百姓代求,不愿让百姓灭亡而自己独受祝福 (民14:19; 出32:32; 33:15-16)。根据上面的分析,耶和华因百姓的缘故向摩西发怒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耶和华因摩西的缘故赦免了以色列,但耶和华要向人显明他的荣耀(民14:21),因此对这位代求者有更高的要求,使得摩西在米利巴水事件中不尊神为圣的罪不得赦免;第二,摩西因着为加低斯巴尼亚事件中以色列的致死之罪代求,从而担负了以色列的罪责。无论是哪种可能,可以确定的是摩西所失去的祝福跟以色列的罪相关,这一点也预表着耶稣基督为一切信他的人代求(来7:25),并且通过牺牲自己来担负世人的罪(来9:28)。
虽然摩西是耶稣的预表,但他终究不是神的儿子,那么耶和华这样对待摩西公平吗?根据上面的分析,耶和华对摩西发怒是因以色列人犯罪的缘故,这并不表明耶和华不喜悦摩西;而耶和华不让摩西进入应许之地,也不表明摩西没有得救。地上的应许之地不是人的终极归属(来4:8-9),进入应许之地的人结局也未必就美好(士师记),而没有进入应许之地的摩西,却在一千多年后、在主耶稣登山变象的荣耀中显现,与以利亚一起同耶稣说话(可9:2-4)。摩西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朋友(出33:11; 民12:8; 申34:10),甚至在他离世的时候,耶和华亲自将他埋葬(34:6)。因此,耶和华对待摩西并非不公平,因为摩西虽然没能在有生之年得着耶和华所应许的祝福,却永远地得着了耶和华!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