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福音15:5 “我是葡萄树”

约翰福音通过七个”我是”充分启示了耶稣的身份,其中第七个”我是”是耶稣应许赐下圣灵之后(14:16),继续对门徒所说的话:”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他就结出很多果子;因为离开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15:5) ”葡萄树”对犹太人来说并不陌生,旧约圣经中常常用葡萄树比喻以色列,通常是在讲以色列的悖逆(诗80:8–16; 赛5:1-2; 耶2:21; 结15:2–6)。耶稣说自己就是”真葡萄树”(15:1),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耶稣取代了悖逆失败的以色列——既取代了以色列作神的子民和祭司的身份(出19:6; 可12:9),也取代了以色列的许多宗教传统,例如逾越节的羔羊(1:29)、圣殿(2:19)、敬拜场所(4:21-24)、摩西(5:45-47)、旷野的吗哪(6:49-51),等等;第二,耶稣完成了以色列没能完成的使命,就是结出许多果子,使神得荣耀(15:8; 赛5:1-2)。耶稣将自己比喻成真葡萄树,不单是启示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也是在用葡萄树和枝子的比喻,阐述门徒的身份和使命:门徒的身份是属于葡萄树的枝子,而门徒的使命是葡萄树藉着枝子结果子。
约翰福音15:1-17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用葡萄树和枝子,比喻父、耶稣与门徒之间的关系(15:1-8)。15:1-3侧重于讲门徒的身份, 强调父在门徒身上作工,为要使门徒在耶稣里面多结果子:耶稣是葡萄树,父是培植的人,门徒是属于葡萄树的枝子;父培植葡萄树的方式,是剪去所有属主却不结果子的枝子,而修剪所有结果子的枝子,让它结更多的果子(15:1-2)。这个比喻的要点,不是讨论属主的人是否仍有可能被抛弃(6:37–40; 10:28),而是要强调属于真葡萄树的枝子必定会多多少少地结果子,并且父会通过修剪使它结更多的果子,除非它是那丢在外面没有生命的枯枝(15:6)。15:4-8侧重于讲门徒的使命,强调耶稣藉着住在他里面的门徒结果子,为要使父得荣耀。耶稣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门徒结果子的前提是住在耶稣里面:门徒若不住在耶稣里面,就不能作什么;而门徒若住在耶稣里面,耶稣也住在他里面,他就结出很多果子,并且门徒无论祈求什么都给他们成就,使父因此得荣耀(15:4-8)。这里有两点需要澄清,第一是耶稣与门徒的关系:耶稣与门徒是彼此住在对方里面,这种关系不是机械式的连接,如同管道与管道相连、砖块与砖块相叠,而是门徒与耶稣在生命上的联合,就像葡萄树与枝子的关系——枝子不单是从葡萄树吸取养分,更是葡萄树生命的一部分,枝子不能脱离葡萄树而存在。第二是门徒与果子的关系:门徒结果子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耶稣的生命在门徒身上的外显,就像葡萄枝结果子——不是枝子本身能结果子,而是葡萄树藉着枝子结出果子,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不能作什么。因此,对基督徒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住在耶稣里面,这样必能结出许多果子;如果发现自己结不出果子——例如常常陷入试探、爱心渐渐冷淡、服事成为重担、心灵疲惫不堪,这时,既不要自暴自弃安于现状,也不要刻意努力来改变现状,因为这或许是枝子已经远离葡萄树的征兆,需要尽快依托神的恩典、重新回到耶稣里面。
第二个部分是通过进一步启示父、耶稣与门徒的关系,来阐述门徒当如何住在耶稣里面(15:9-11)。耶稣这里不再用比喻,而是直白地说明,耶稣与门徒的关系就如同父与耶稣的关系:一方面,父怎样爱耶稣,耶稣也怎样爱门徒;另一方面,门徒需要住在耶稣的爱里,他们如果遵守耶稣的命令,就必定住在耶稣的爱里,正像耶稣遵守父的命令,住在他的爱里一样(15:9-10)。因此,门徒住在耶稣里面的方式是通过爱与顺服:住在耶稣里面就是住在耶稣的爱里面,而住在耶稣的爱里是通过遵守耶稣的命令。”爱与顺服”,是耶稣在离世前对门徒的一个重要教导(14:15,21,23,31; 15:10),既启示了父与耶稣之间已经存在的关系,也描述了耶稣与信徒之间将要成全的关系。”爱与顺服”并不是互为因果和条件,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是父与耶稣、耶稣与门徒关系的完美体现。爱因着顺服变得完全,而顺服因着爱成为喜乐:当门徒与耶稣在顺服与爱的关系中联合——正如耶稣与父在顺服与爱的关系中合一时,便能经历到耶稣所经历的满溢的喜乐(15:11)。门徒因着顺服耶稣而喜乐,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耶稣对门徒的爱,门徒顺服耶稣是在回应耶稣的爱(约一4:11);二是门徒对耶稣的爱,门徒顺服耶稣是在表达对耶稣的爱(14:15,21);三是耶稣对父的顺服 (4:34; 5:19; 6:38; 8:29, 55; 10:17–18; 12:27–28; 14:31),门徒顺服耶稣是在效法耶稣的顺服(腓2:5-8; 弗5:1-2)。不过归根结底,门徒能够顺服,不是因为他们比世人有更好的品格和行为,而是因为他们是因着神的爱而从神而生的(1:13; 弗2:10; 约一4:7)。
第三个部分是通过耶稣对门徒的吩咐,来启示门徒当如何在信仰生活中实践爱与顺服(15:12-17)。耶稣对门徒的命令是要彼此相爱,像耶稣爱门徒一样(15:12)。耶稣爱门徒的方式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赐予门徒生命,为他们舍命(15:13);二是赐予门徒身份,称他们为朋友,并且将自己从父领受的一切都告诉他们(15:15);三是赐予门徒权柄,拣选和分派他们去结果子,并且使他们奉自己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父必定赐给他们(15:16)。门徒对耶稣的顺服就是要彼此相爱(15:17),这个命令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门徒彼此相爱,是神的爱在门徒身上的彰显和完全(约一4:12);第二,门徒彼此相爱,是门徒对神的爱的回应和实践(约一4:19-21)。
约翰福音15:1-17通过葡萄树与枝子的比喻,充分地启示了父、耶稣与门徒之间爱的传承:父所培植的真葡萄树(15:1),藉着属于葡萄树的枝子结出常存的果子(15:5,16),这比喻了耶稣以父对他的爱来爱门徒(15:9),使得属耶稣的门徒以同样的爱来彼此相爱(15:12)。这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就是耶稣与门徒之间的爱的传承:耶稣已经爱了门徒,但是门徒需要藉着顺服住在耶稣的爱里面。信徒不能住在耶稣的爱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不愿意顺服,虽然知道神的旨意却不愿去遵行,这通常会发生在灵命尚不成熟的信徒身上;第二个原因是虽然愿意顺服,却常常倚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全然依托于神的恩典,这一般会出现在灵命相对成熟的信徒身上。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属灵伟人戴德生,在宣教过程中就经历过”与葡萄树分离”的软弱:
“1869年整个夏天,戴德生的情绪非常低落,脾气暴躁是他”每天每时的失败”… 他看见自己和内地会都需要更多的圣洁、生命和能力… 他祷告、禁食,痛苦地挣扎,尝试努力做得更好,而且下决心仔细研读圣经。他强迫自己拨出更多时间来休息和默想;但这一切都好象没有果效!”每一天,每一小时,罪的重担都紧紧地压迫着我。我知道我若住在基督里,一切便迎刃而解,然而我却不能 …” 他的灵性不但没有愈来愈刚强,反而愈来愈软弱,更容易犯罪。他讨厌自己,恨恶自己所犯的罪… 在那段时期里,他回忆说:”我非常肯定我只需要基督,但实际的问题是如何向他支取。” 他的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基督是葡萄树(约十五)的图画,他这样写道:”他是富足、信实的,我却贫穷;他是刚强的,我却软弱。我完全明白那树根和树干都有充分的养料;但问题是如何把它吸取到我这瘦弱的枝子里。”… 在以后几天里,戴德生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神又给他新的亮光,使他对属灵的进深又有进一步的了解。他记述说:”当我想到葡萄树和枝子的时候,灵魂如同得着圣灵的光照!我一直想从树根吸取汁液,向他支取丰富,那真是大错特错!现在我才知道主耶稣不但永不离开我,我更是他的肢体,他的骨肉。现在我才明白到葡萄树不只是根,而是整棵树——树根、树干、枝子、嫩枝、树叶、花和果子。耶稣不仅是这些,他也是土壤、阳光、空气和雨露,是超乎我们所想、所求、所需的千倍万倍。啊!能明白这真理是何等喜乐!” ” (节选自《挚爱中华——戴德生传》第32章)
戴德生的见证深刻地印证了耶稣的教导:离开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15:5)。葡萄树的枝子不只是从树根吸取汁液,更是葡萄树的一部分,葡萄树就是它生命的全部,枝子离开了葡萄树就不能作什么;同样地,我们不只是向耶稣支取力量,更是耶稣肢体的一部分,耶稣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离开了耶稣就不能作什么。愿每一位信徒都能更深地认识自己与耶稣不可分离的关系,并且藉着顺服住在耶稣里面——不单是顺服,更是要在耶稣那长阔高深、超乎人所求所想的爱里面(弗3:18-19),充满喜乐地顺服(15:11)。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