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福音10:11 “我是好牧人”

约翰福音通过七个”我是”充分启示了耶稣的身份,其中第三和第四个”我是”分别是”我是羊的门”(10:7)和”我是好牧人”(10:11)。”牧人”与”羊”对犹太人来说并不陌生,旧约圣经中常常用牧人与羊的关系来比喻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创49:24; 诗23:1; 80:1; 耶31:10)。神曾经设立以色列的领袖作牧人来牧养以色列人,但是这些领袖却并没有尽牧人的职责(耶23:2; 结34:2),因此神应许要亲自作羊的牧人(结34:15),并且兴起仆人大卫作牧人照管羊群(结34:23-24)。神在旧约中所应许的牧人,正是神差到世上来的耶稣基督,他是羊的门(10:7),是人得生命的唯一途径(10:7-10);他也是好牧人(10:11),通过舍命来供养人的生命(10:11-18)。耶稣不同于那些不从门进羊圈的贼(10:1,8) ——正如那些将生来瞎眼的人赶出会堂的法利赛人(9:34),他认识羊、并且为羊舍命(10:14-15),他使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10:10-11)。
约翰福音10:1-5讲述了关于牧羊的比喻,提到了羊的门、羊的牧人、贼和强盗等信息,但门徒不明白耶稣的意思(10:6),于是耶稣进一步阐述这个比喻(10:7-18)。耶稣首先启示自己就是羊的门:所有在耶稣以先来的,都是贼和强盗,而藉着耶稣进来的就必定得救;贼来了是要偷窃、杀害、毁坏,耶稣来了是要使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10:7-10)。这里的贼和强盗是指一切在耶稣以外寻求或应许拯救的人,包括自以为看得见却瞎眼的法利赛人(9:41),也包括历时历代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例如释迦牟尼、希特勒、马克思等等。耶稣是人唯一可以倚靠的,因为他是唯一的食物(6:35)、唯一的活水(7:38)、唯一的光明(8:12)、唯一的道路(14:6)、唯一的拯救(徒4:12);耶稣也是人唯一需要的,因为耶稣不仅使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人得着耶稣就如同羊进入了草场(10:9),丰丰富富地得着了生命所需要的一切、毫无缺乏(诗23:1)。
耶稣接着启示自己是好牧人:”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10:11)。耶稣为羊舍命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耶稣必须舍命(10:16,18):耶稣必须舍命,因为他不是对羊群漠不关心的雇工,而是认识羊、也被羊所认识的好牧人(10:12-14);耶稣必须舍命,因为他必须把羊圈内外的羊(指犹太人和外族人)都合成一群,归于一个牧人(10:16),为要成就神在旧约的应许(结37:24);耶稣必须舍命,因为他在地上所行的一切都是出于父的命令(10:18; 12:49–50; 14:31; 15:10),包括舍去并取回自己的生命(10:18);耶稣必须舍命,因为人子必须被举起来才能使人得永生(3:14-15),他牧养羊不是手持杖和竿(诗23:4)、而是背负十字架(3:14-15),他喂养羊不是提供河边的水和草(诗23:2)、而是献上自己的血与肉(6:53-56)。第二是耶稣甘心舍命:耶稣甘心舍命,因为耶稣与羊相互认识,就如父与耶稣相互认识(10:14-15);耶稣甘心舍命,因为耶稣与父之间的爱是相互舍己的爱,耶稣的舍己体现在他因着对父的顺服而主动舍命,父的舍己体现在父因着(独生子)耶稣的舍命而爱耶稣(10:17);耶稣甘心舍命,因为耶稣为羊舍命既是父对耶稣的命令、也是耶稣对羊的心意(10:18)。第三是舍命是为了取回:牧人为了保护羊群,或许会冒生命危险与野兽搏斗(撒上17:34-36),但耶稣为羊舍命并非是在为羊群冒险——因为牧人冒险失去生命是在将羊群置于更大的危险之中;耶稣舍去生命,是为了再把它取回来(10:17),使羊群得到灵魂的归属和完全的平安(来13:20; 彼前2:25)。
耶稣为羊舍命是出于舍己的爱,这是父神对耶稣的爱(10:17)、是父神对世人的爱(3:16)、是耶稣对门徒的爱(15:12-13),也应当成为门徒对耶稣的爱。耶稣爱父的方式是遵守父的命令(15:10),同样地,门徒爱耶稣的方式就是遵守耶稣的命令(14:15; 15:10)。耶稣对门徒的命令,就是照着耶稣对待门徒的方式彼此相待,包括像耶稣爱门徒一样彼此相爱,(15:12),像耶稣为门徒洗脚一样彼此洗脚 (13:14-15),像耶稣为门徒舍命一样为弟兄舍命 (约一3:16)。耶稣作为大牧人为羊舍命,不单是为门徒作了榜样,更是让门徒能够作比耶稣更大的事(14:12),就是在耶稣离开之后,成为甘心为羊舍命的”小牧人”,引导和牧养更多在羊圈之外的主的群羊。
每一位被主呼召的小牧人,都要因着对耶稣的爱而有为羊舍命的心志。耶稣在复活之后,呼召彼得牧养主的羊(21:19),在呼召之前三次询问彼得是否爱耶稣(21:15-17)。耶稣之所以三次询问彼得,或许是因为牧养主的羊必须要愿意为羊舍命,而这必须是出于对耶稣的爱。在彼得三次确认爱主之后,耶稣就预告他将来要遭受苦难(21:18-19),而彼得也确实不负所托,一生忠心地牧养主的群羊(彼前5:1-4),最终为主殉道(彼后1:14)。历时历代被主呼召的圣徒,也都是在效法主耶稣甘心为羊舍命。中国内地会的创办人英国宣教士戴德生,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福音事工,离世之后葬在镇江,他有一句名言激励了无数信徒:”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如我有千条生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不,不是中国,乃是基督。这样的救主,我们为祂所作,会嫌太多吗?” 即便在如今依然可以看到为羊舍命的见证:2022年5月15日在美国南加州的一个教堂内发生了枪击案,枪声响起的时候,牧师没有丢下会众逃跑,而是抓住机会和会众一同制服了凶手,将伤亡率降至最低;其中有一位弟兄因为阻止枪手而当场丧命,虽然他没有机会留下遗言,但是想必他的心早已预备好随时为主、为弟兄的缘故舍命。对我们而言,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的信仰生活中为主、为弟兄舍命。为主舍命未必是要牺牲肉身的生命,而是要舍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路9:23)。如果我们甘愿为主牺牲生命,就必定得着生命(太16:25),正如主把生命舍去,好再把它取回来(10:17)。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