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利门书16 兄弟相爱撼山河

《兄弟相爱撼山河》是一部记载威伯福斯和克拉朋联盟废除奴隶制的传记:八个国会议员、八位基督徒历经五十年的时间,以忍耐、和平的立法程序,成功地断开层层绑捆黑奴的法律枷锁,帮助成千上万的黑奴获得了自由,终止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奴隶制度。(节选自传记的序言) 圣经《腓利门书》是另一个版本的”兄弟相爱撼山河”。同样是讲述主内弟兄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处理奴隶的问题,但不同之处在于,腓利门书所处时代的奴隶,并非是像欧洲近代奴隶制那样作为受剥削的阶层,而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分;而腓利门书对奴隶的处理,也并非是废除奴隶的身份,而是以弟兄之爱超越主仆之序(16)。
腓利门书讲述了三位弟兄之间的关系:保罗,腓利门和欧尼西慕。腓利门与欧尼西慕之间的故事背景无法完全确定,一个合理的推测是(Moo, D. J.):欧尼西慕是腓利门的奴隶,他从主人腓利门那里逃跑出去(18),然后找到保罗、归信了基督(10),并且跟从和服事保罗(13);后来,保罗决定将欧尼西慕送回给腓利门(12),因此写了腓利门书来请求腓利门接纳欧尼西慕(17,21)。保罗能作这样的请求,是因着他在基督里的信心:腓利门已经展现出了对主耶稣和众信徒的信心和爱心(4-7),因此保罗深信腓利门会听从他的请求,并且所作的会超过保罗所说的(21)。
保罗在书信的正文穿插描述了三位弟兄两两之间的关系。第一是保罗与欧尼西慕的关系:欧尼西慕因着保罗而成为了基督徒(10,16),他是保罗所心爱的(12),在保罗被囚禁时服事保罗(13);保罗对待欧尼西慕的方式不是把他当作奴仆,而是当作弟兄(16),不仅如此,保罗也把自己当作奴仆,多次称自己是为主被囚禁的(1, 9, 10, 13, 23)。保罗为福音的缘故,成了奴仆的样式,为欧尼西慕担负债务(18-19),成为了腓利门与欧尼西慕之间的中保(17);正如主耶稣为福音的缘故,成了奴仆的样式(腓2:7),为罪人担负罪债(林后5:21),成为了神与人之间的中保(提前2:5)。这表明保罗做任何事,都是效法主耶稣,都是为基督而作(6, 9, 20)。
第二是保罗与腓利门的关系:同欧尼西慕一样,腓利门也是因着保罗而信主的(19),是保罗的同工(2);保罗虽然可以用使徒的权柄吩咐腓利门作当作的事(8),却更愿意凭着爱心请求腓利门(9);保罗虽然需要欧尼西慕留在自己身边(13),却更想要尊重腓利门的选择(14);保罗向腓利门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软弱,称呼自己为”上了年纪的”(9)、”被囚禁的”(9)、”同伴”(17),并且渴望得到腓利门的帮助(20)。保罗在信中没有使用自己的权柄来命令,而是用谦卑的态度来请求,是为了让基督的能力在这件事上彰显(21, 林后12:9-10),也是让主人和奴隶因着基督的缘故合一(16, 加3:28)。
第三是腓利门与欧尼西慕的关系。腓利门与欧尼西慕之间的关系,因着欧尼西慕的信主而发生了蜕变,保罗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这种变化。第一,欧尼西慕从前对腓利门没有什么好处(11a) ,这或许是指欧尼西慕使腓利门受了损失(18);但如今欧尼西慕对腓利门和保罗都有好处(11b) [注: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双关技巧,”欧尼西慕”在希腊文原文中的意思就是”有好处”],因为欧尼西慕如今可以代替腓利门服事保罗,成为保罗的同工(13)。第二,欧尼西慕暂时离开腓利门,或许是为了是让腓利门永远得着他(15),这表明欧尼西慕的离开或许是出于神的旨意,是为了成全更美的结局,就是让欧尼西慕回转归主(16)。第三,如今欧尼西慕不再是奴隶,而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16)。这里保罗用词很谨慎,没有明确说要废除欧尼西慕的奴隶身份,而是强调主内互为弟兄的新身份(西3:11),这是一种超越世上主仆关系的自由(林前7:22)、一种超越任何利益关系的合一(西3:11)。
无论是两百多年前的八位弟兄,通过团结一心的忍耐和抗争,断开了奴隶制度的锁链;还是两千年前三位弟兄,藉着同感一灵的信心和爱心,消除了主人与奴隶的前嫌,兄弟相爱能撼动山河,震动寰宇,翻转人心,改变世界(约13:35; 弗3:17-19; 西3:14; 彼4:8)——不是通过武力与强权、而是通过顺服与舍己(林前4:9-13; 腓2:3-5; 启12:11),不是因着人的力量、而是靠着神的能力(林前1:18; 弗1:19; 约一5:4)。愿所有主内的弟兄姐妹,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教育水平、经济条件、身体状况,都能够切实地在主里彼此相爱,正如主耶稣对门徒的命令:”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众人就会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