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立比书1:27-2:18 与福音相配的生命

如果说哥林多教会让保罗最忧心,那么腓立比教会则是让保罗最舒心的。虽然身在监狱,但是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就像写给家人一样,充满了欢喜(1:4)、感恩(1:5)和切切的想念(1:8)。保罗首先给信徒传达了关于自己的好消息,就是他所遭遇的捆锁反而使福音兴旺(1:12-18),并且他相信自己一定会被释放、继续和大家在一起(1:19-26)。接下来保罗对信徒进行了勉励,劝勉他们行事为人应当和基督的福音相配(1:27-2:18)。保罗所说的”行事为人”在希腊文原文的意思是”作公民”,这是一个双关语:当时腓立比作为罗马的殖民地,却拥有罗马公民的所有特权;因此保罗的潜台词是,让腓立比信徒在地上活出天国公民的样式(3:20),正如他们在罗马殖民地活得像罗马公民一样。
腓立比书1:27-2:18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齐心努力的信仰(1:27-30),二是团契合一的关系(2:1-4),三是谦卑舍己的思想(2:5-11),四是明光照耀的生活(2:12-18)。齐心努力的信仰,是指教会的信徒要有同一的心志,站立得稳,为了福音的信仰齐心努力(1:27)。”福音的信仰”包含着三层含义。第一,信仰的对象是天国的福音:这个世界与天国是敌对的,因此天国的子民应当同心合一,为所信的福音并肩作战(1:27)。第二,信仰的源头是得胜的福音:信徒在为福音争战的时候,无需惧怕那些反对他们的人,因为胜负早已确定;这场争战本身就证明敌人要灭亡,信徒要得救(1:28)。第三,信仰的本质是十架的福音:神的恩典不单是使人信基督而得救,更是使他们为基督受苦(1:30);因为十字架不仅是耶稣受苦和得荣的救赎之道(2:5-11),也是信徒与基督联合,同受苦难、同得荣耀的成圣之旅(3:10; 罗8:17),正如保罗自己所经历的(1:30)。
团契合一的关系,是指信徒在基督和圣灵里合一(2:1-4),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合一源于属灵的相交,包括在基督里的鼓励、爱心的安慰、灵里的契通、慈悲和怜悯(2:1),这些属灵经历的分享对肢体之间的合一至关重要。第二,合一现于彼此的同心:信徒要在思想、情感、意志三方面都相同,就是在真理上有一致的认识,在爱心上同感一灵,在意志上顺服同一位神(2:2)。第三,合一基于各人的谦卑:谦卑就是看别人比自己强,不要自私自利、贪图虚荣,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2:3-4)。看别人比自己强,不是指在主里的价值,而是指在主里的需求,是为了他人的益处而放下自己当得的权利和自由,这需要各人都有耶稣基督的思想(2:5)。
谦卑舍己的思想,是指耶稣基督为拯救世人,降卑为人,顺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6-8)。耶稣的谦卑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坚持:他本有神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神平等的地位(2:6);耶稣不坚持,是因为人定要坚持——人本无神的属性,却要坚持追求与神平等的智慧和荣耀(创3:5, 赛14:14)。二是不保留:不保留的原因是罪债血赎(利17:11; 赛53:4-5; 林后8:9; 来9:12),世人对神犯的罪有多重,耶稣所承受的刑罚就有多重,信徒所得的赦免也就有多重;不保留的程度是倒空自己,耶稣不仅降卑为人,还以最痛苦最羞辱的方式死在十字架上(2:7-8)。三是不偏离:耶稣在上十字架之前,也有过痛苦的挣扎(可14:34),但他最终选择顺服至死(2:8; 可14:36),没有偏离神的旨意。因着耶稣的不坚持、不保留、不偏离,神将他从至低升为至高,赐给他超过万民之上的名(2:9)。耶稣谦卑舍己的爱,因着罪成为十字架,却因着义成为荣耀冠冕;耶稣的门徒在地上为主受苦亦是如此(可8:34-38; 林后4:17; 彼前4:12-14)。
明光照耀的生活,是指神的儿女在弯曲悖谬的世代中发光,将生命的道显扬出来(2:12-18),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内到外显救赎之恩:恐惧战兢是在内、作成救恩是在外(2:12),神的动工是在内、立志行事是在外(2:13),信徒需要从内而外地靠着神的恩典,活出得救生命的样式。二是明光照暗扬生命之道:在这个抵挡真理、道德败坏的弯曲乖谬的世代,信徒若能持守生命之道、作神没有瑕疵的儿女,便会如同天上的光体一般,照亮世界的黑暗(2:14-16),吸引许多人归主。三是向死而生享基督之乐:保罗为了信徒信心的缘故,甘愿献上自己的生命作为祭物(2:17);他的向死而生,是为了信徒能出死入生(1:22-26);他的喜乐不只在于自己得着基督(3:8),更在于许多的人能被基督得着 (2:17-18; 1:18)。
以上四个部分的内容是环环相扣的:神的儿女要向世界活出明光照耀的生活(2:12-18),需要普世的教会有齐心努力的信仰(1:27-30),这要求教会内部的肢体之间有团契合一的关系(2:1-4),这又基于每个信徒都有谦卑舍己的思想,就是耶稣基督的思想(2:5-8)。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实践问题,本质上都是神学问题:教会被世界所同化、教会与教会之间互相攻击、教会内部的肢体彼此不和、信徒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信徒没有领会或者不愿意效法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福音的开始(可1:1),也是福音的全部(林前2:2),是与福音相配的生命当有的样式(2:5)。若有人想藉着福音影响身边的肢体、影响所在的教会、甚至影响这个世代,就当先用十字架的福音更新自己。十字架的福音是神的大能(林前1:18; 罗1:16),这种能力若能在一个信徒身上充分彰显,对个人、对家庭、对教会、甚至对世界的影响,会超乎人的想象!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