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徒行传26 保罗的心愿

保罗结束第三次宣教之旅返回耶路撒冷之后,就迅速被捕(21:27),正如圣灵事先所指示的(20:23)。保罗相继在耶路撒冷(21:18-23:35)、该撒利亚(24:1-26:32)和罗马(27:1-28:31)为主作见证。在该撒利亚的时候,他先后在两任罗马总督腓力斯(24:1-23)和非斯都(25:1-26:32)面前受审;在被非斯都审问的时候,他提出要向凯撒上诉(25:11),并且得着机会在亚基帕王面前为主作见证(26:1-32)。在亚基帕王面前的见证,是使徒行传最后一段长篇见证,在结尾处保罗说出了他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的听众都能像他一样作基督徒(26:29)。
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的见证,反映了使徒行传的三大主题。第一,门徒为主作见证是传讲耶稣的受难和复活、不能不说。使徒行传两次记载了保罗见证自己信主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千夫长和犹太群众面前(22:1-21),第二次是在亚基帕王面前(26:1-23)。保罗在亚基帕王面前作见证有两个目的:一是用众人皆知的事实,证明自己所传之道的起源是正统的犹太教(26:4-5),是犹太人祖先所盼望应许的实现(26:4-8),是众先知和摩西所论的将来必成的事(26:22);二是用蒙恩得救的经历,见证自己所传之道的核心是耶稣的受难和复活(26:23),是使人因信耶稣而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罪恶得赦免、成圣得基业的福音(26:18)。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救自己脱离犹太人迫害的策略性辩护,第二个目的则是为了救听众脱离罪恶捆绑的福音性布道(26:27-29)。当保罗讲到基督必须受难、并且从死人中首先复活、福音要传给犹太人和外族人的信息时(26:23),非斯都认为保罗疯了(26:24),而保罗却希望亚基帕王能够相信(26:27-29)。
第二,门徒为主作见证是圣灵能力的彰显、不能阻挡。保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圣灵,但是他至始至终所作的一切都是出于圣灵:保罗的回转归主(26:9-15)、受差传道(26:16-17)、打开人的眼睛(26:18)、向犹太人和外族人宣讲福音(26:20)、在君王面前作见证(26:1; 9:15; 太10:18)、遭受迫害仍站立得稳(26:21-23),这些都是出于圣灵的能力。不仅如此,保罗的整个宣教之旅都是倚靠圣灵的引导、激励和保守:第一次宣教之旅的开始是受圣灵的差派(13:2-3);第二次宣教之旅到马其顿传道是受圣灵的引导(16:9-10);在哥林多宣教受阻的时候,主藉着异象鼓励他不要怕、只管讲(18:9);第三次宣教之旅中,圣灵催逼保罗去耶路撒冷,同时也指示有捆锁和患难等着他(20:22-23);在耶路撒冷遭受迫害时,主亲自激励他要壮起胆来,他怎样在耶路撒冷为主作见证,也必照样在罗马为主作见证(23:11);在去罗马的旅途中遭遇风暴,主再一次激励他不要怕,他必定可以站在凯撒面前(27:24)。
第三,门徒为主作见证是从耶路撒冷直到地极、不断推进。保罗积极地为自己辩护并且坚持向凯撒上诉(25:11),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而是要到罗马传扬福音;他并不顾惜自己的性命(21:13),但是为了完成主的使命,他不能让自己在耶路撒冷丧命(23:11)。保罗虽然没有直接听到主耶稣吩咐给门徒的大使命(1:8),但是主却藉着圣灵不断地引导他将福音传至地极:第一次宣教之旅到达小亚细亚(13:1-15:35),第二次宣教之旅到达欧洲(15:36-18:22),第三次宣教之旅有感动去罗马(19:21),最后回到耶路撒冷、前往罗马(21:18-28:31)。
在亚基帕王面前的申诉,是保罗最后一次在耶路撒冷为主作见证。他不放弃任何一个传福音的机会,在申诉完之后对亚基帕王进行了信心的挑战:”你信先知吗?我知道你是信的。”(26:27) 亚基帕王明白保罗的意思,没有正面回复,而是严肃而略带讽刺地说到:”你想用这样短短的时间就可以说服我作基督徒吗?”(26:28) 于是保罗郑重地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不单是亚基帕王、而且是今天所有的听众,都能够像他一样作基督徒,只是不要有这些锁链(26:29)。保罗曾经也是捆锁别人的人(8:3),如今作为受捆锁的人,想必与当初为杀害自己的人求赦免的司提反有着同样的想法(7:60):自己失去生命也无妨,只愿眼前的人能得救(26:29)。保罗提到不要有这些锁链,并不是在说基督徒不应该有锁链,相反是在向亚基帕王见证基督徒真实的样子,就是为主的名受捆锁,而这正是在迫害基督徒的人面前最有力的见证(腓1:12-14)。保罗余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带着锁链,但基督的福音却无法被束缚:他到了罗马之后虽受监管,却仍然放胆地传讲神的国,没有受到什么禁止(28:31)。
保罗的心愿或许未能在当下实现,但是神在后来的世代中,藉着许许多多在捆锁中的”保罗”,让千千万万的”听众”成为了基督徒,例如:二十世纪初期的来华宣教士和中国基督徒大遭迫害,但是为中国教会的信仰奠定了坚实的根基;近几年全球教会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伊朗,而伊朗却是基督教受逼迫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实福音真正的阻碍,不是来自世界的逼迫和捆锁,而是基督徒在自由世界中,渐渐地失去了作为基督徒的内核,就是作主的门徒(11:26)。在宗教自由、物质条件充裕的欧洲和美国,基督徒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许多教会和家庭富裕起来之后,慢慢变得世俗化,失去了下一代的信仰传承;无数信徒在事业稳定、经济自由之后,就失去了起初的热心,停止了生命的成长,也不再为主作见证。基督徒的本质不在于身体是否受捆锁,而在于自己的心是与主联合、作义的奴仆(罗6:18),还是被私欲捆绑、作罪的奴仆(罗6:17)。保罗向神所求的,是让所有的听众都能像他一样作基督徒,只是不要有这些锁链(26:29);在此,我也想向神祈求,愿所有的读者都能像主的门徒一样作基督徒,而不要有那些世俗的锁链(路8:14)。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