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加福音15:1-32 寻找拯救失丧的人

四福音书中常常讲到耶稣怜悯和拯救卑微的罪人,路加福音体现得最为明显,包括给贫穷人传福音、呼召税吏、亲近罪人,等等(4:18-19; 5:27; 7:36-50; 15:1; 18:9-14; 19:1-10)。耶稣并非是对某些人有偏爱,而是在没有一个义人的世界里,寻找拯救失丧的人(19:10),从罪人中得着那些认罪悔改的人。路加福音15:1-32通过三个比喻表明,神欢喜接纳悔改的罪人,并且属神的人应当一同为罪人的悔改而欢喜,而不是心怀不平。
这三个比喻分别是失羊的比喻(15:3-7)、失银币的比喻(15:8-10)和失儿子的比喻(15:11-32)。三个比喻的听众和背景相同,就是耶稣接待税吏和罪人的行为引起了法利赛人和经学家的议论(15:1-2)。三个比喻的参考点和对应的受众也类似:羊的主人、银币的主人和两个儿子的父亲都代指神,一百只羊中失去的一只、十个银币中丢失的一个和两个儿子中离家出走的小儿子都代指税吏和罪人,没有丢失的羊、银币以及家里的大儿子都代指法利赛人和经学家。这三个比喻的相同之处,构成了这组比喻的第一个要点,就是神欢喜接纳悔改的罪人。
第三个比喻与前两个比喻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区别。在前两个比喻中,主人找到失去的羊或银币后,不仅自己欢喜,也邀请朋友和邻舍来一同欢乐(15:6, 9);在第三个比喻中,父亲为小儿子的失而复得而欢喜(15:24),可是家里的大儿子不仅不与父亲一同欢乐,反而因为父亲对小儿子的接纳而生气(15:28)。这三个比喻之间的强烈反差显明了这组比喻的第二个要点,就是属神的人应当与神一起为罪人的悔改而欢喜,这也是对法利赛人和经学家议论耶稣接待罪人的回应(15:1-2)。
父亲失儿子这个比喻的内容本身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属灵内涵,比喻里面讲到的小儿子的悔改、父亲的恩典和大儿子的抱怨,对我们的信仰生活有三方面的启示。第一是认识罪和悔改。小儿子深刻地经历了罪的代价和失丧的痛苦,到了几乎要死的地步(15:13-16),他认识到自己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父亲(15:18),最后降卑自己(15:19)、回转投靠父亲(15:20-21)。小儿子的认罪回转得到了父亲的盛情接待,这应验了神藉着以赛亚先知对失丧子民的应许(赛30:15),也应验了耶稣对贫穷、饥饿、哀哭之人的祝福(6:20-21)。小儿子的失而复得不是简单的出走归回,而是认罪悔改之后的死而复活(15:24),这也提醒每一位悔改归主的人思考,自己的悔改是否像小儿子”不回转就要死亡”那般深刻(15:17; 结33:11)?自己在对待罪的问题上,是否有真正地死而复活——在基督里向罪死、向神活(罗6:11)?
第二是认识神。如果仔细研读耶稣的这三个比喻,就会发现比喻中的主人寻找丢失的羊或银币、以及父亲对待小儿子的行为都违反了常理,其实这正反映了神超越常理的爱。在父亲失儿子的比喻中,父亲对两个儿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但是两个儿子都没能明白。小儿子因为挥霍了父亲的钱财而觉得自己不配作儿子、只配作雇工(15:19, 21),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父亲对他”挥霍”式地爱,只因为他是儿子,不取决于他过去的坏行为(15:24)。大儿子则相反,他毫无保留地顺服父亲,只是为了用自己的行为换取父亲的偏爱,并且认为小儿子不配得到父亲的恩待(15:29-30);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父亲毫无保留地赐予他产业,只因为他是儿子,不取决于他过去的好行为(15:31)。父亲对两个儿子的爱,正是父神对我们的爱:我们从失丧之中归回是出于神的恩典(弗2:1-9),我们在神的家中服事神也是出于神的恩典(弗2:10),我们将来承受神的产业更是出于神的恩典(弗1:11);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我们作了什么,而在于神照着自己的怜悯(罗9:23)、藉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接纳我们成为他的儿女(约1:12)。
第三是认识救恩。一个罪人悔改,天父和天上的使者都会为他欢乐(15:7,10)。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属神的人都会为罪人的得救而欢喜,例如:有的信徒对身边未信主的人是否得救毫不关心;有的人虽然对传福音有负担,但是只对自己参与的福音事工有热心,对别人领人归主的事没有兴趣甚至颇有微词。这些不健康的心态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救恩是出于神的恩典,不仅没有因为神的爱而生出爱神爱人之心,反而像大儿子那样自以为义、怨神妒人;二是没有认识到救恩是为了神的荣耀,认为耶稣既然是为自己而死,那么自己得救就好了,无需去管别人的事。其实神喜悦人的得救,不是因为人的可爱,而是因为神的慈爱(约一3:1);神对人的救赎,不是为了人的荣耀,而是为了神的荣耀(2:14; 约17:4; 罗9:23);神的拯救不是唯我性的以人为中心,而是排他性的以神为中心(徒4:12);神的救恩不是局限性地针对一人一族,而是普世性地临到万民万族(24:47)。因此,每一个领受了神的救恩、被称为神儿女的人,都应该以神的心为心、以神的爱为爱,以传扬救恩和荣耀神为生命中的最高使命和最大喜乐。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