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太福音25:14-30 仆人之责

马太福音24-25章是耶稣对门徒所作的关于末世的嘱咐,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预告耶路撒冷的毁灭和末世要发生的灾难,提醒门徒在人子再来之前应当坚忍到底(24:1-35);第二是告诉门徒人子来的时间没有人知道,用比喻教导门徒在人子再来之前应当预备自己(24:36-25:30);第三是预告人子来的时候将对万族进行审判,审判的依据在于他们曾经是否有接待神所差派的福音使者(25:31-46)。在24:36-25:30中,耶稣通过四个比喻告诉门徒应当如何预备自己迎接主的再来,以及与之相应的后果:第一是要提高警觉,因为不知道主什么时候来(24:36-44);第二是要忠心精明,因为主来得可能比预计更早(24:45-51);第三是要充分预备,因为主来得可能比预计更晚(25:1-13);第四是要为主作工,因为主必会回来对仆人进行评估(25:14-30)。
马太福音25:14-30用主人和仆人的故事来比喻耶稣对门徒的心意。主人外出远行的时候,按照三个仆人各自的才干,分配给他们不同的钱财来经营管理(25:14-18)。主人回来算账的时候,前两个仆人用主人的钱另赚了一倍的钱,得着了主人的称赞和奖赏(25:19-23);第三个仆人却将主人的钱原封不动地藏起来,结果受到了主人的责备和惩罚(25:24-30)。这个比喻的要点是耶稣劝诫门徒在主再来之前要善用恩赐、为主做工,具体来说就是耶稣复活升天之后,将会按照门徒各自的才干,分配给他们不同的恩赐来作神国的事工;等到主耶稣再来的时候,各人所得的奖赏或惩罚,将取决于他是否使用神给的恩赐来拓展神国、赚得灵魂。
前两个仆人被主人称为又良善又忠心(25:21,23),第三个仆人则被主人称为又邪恶又懒惰(25:26)。良善与邪恶是在描述信徒的生命:第三个仆人的邪恶表现在他向主人交账时,不仅没有向主人认错,反而抱怨主人的严苛、惧怕主人的严厉 (25:24-25);这正反映了他内心的不信和悖逆,如同启示录里面所描述的那些经历第二次死的人,就是那些”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人”(启21:8)。忠心与懒惰是在描述信徒的使命:第三个仆人的懒惰表现在他没有因为害怕风险而把钱存入银行来赚取利息(25:27),而是完全无视主人的托付,没有履行作仆人的职责,结局就是成为无用的仆人,被丢在外面的黑暗里哀哭切齿(25:30),如同不结果子的枝子被剪去一样(约15:2a)。因此,信徒是否使用神的恩赐为主作工,不是一个可无关紧要、锦上添花的事,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信徒的生命和使命状况,也决定了末后审判时的命运。新约圣经多处强调了门徒的责任:主耶稣拣选门徒是要分派他们去结果子(约15:16),使徒们呼吁信徒要把握时机(弗5:16)、殷勤服事主(罗12:11)、抓住机会行善(加6:10; 雅4:17)、不可闲懒不结果子(多3:14; 彼1:8),等等。因此,每一位跟从主的门徒,都应当严肃认真地对待主的托付,作神又良善又忠心的好仆人。
那么,我们当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对主忠心?25:14-30中的比喻给我们至少两方面的提醒。第一,忠心无大小,只有有和无。前两个仆人的才干和赚得的利润不一样,但是主人对他们的评价却是相同的,称他们为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25:21,23)。神对待信徒的标准也是如此:信徒各人领受的恩赐都不同,但只需要照着信心的程度去作:服事人的,就当照着恩赐去服事;教导的,就当照着恩赐教导;劝慰的,就应当照着恩赐劝慰;等等(罗12:6-8)。
第二,人要在小事上忠心,也要在凡事上忠心。前两个仆人在不多的事上忠心,所以主人要派他们管理许多的事(25:21, 23);第三个仆人却把主人的钱藏在地里(25:25),所以被当作无用的仆人丢弃(25:30)。我们不禁要问,第三个仆人在主人回来之前的这段时间到底在干什么?是在浑浑噩噩地沉睡(可13:36),是在肆无忌惮地作恶(24:49),还是在安安逸逸地为自己积财(路12:16-21)?他在做什么并不重要,重点在于他没有做主人所托付的事。这三个仆人的不同结局警醒我们思考该如何过自己的信仰生活。一方面,我们要在小事上忠心:不要总想着为神作大事,因为在神国无小事,无论是善事(25:40)还是恶事(25:45)。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一切事上忠心:不要把神给我们的恩赐藏在地里(25:18),然后心安理得地过自己的生活;也不要给信仰生活划界限,一部分归给神、另一部分归给自己。我们是神的全职仆人[注:25:14中”仆人”准确翻译是bondservants,即归属于主人的仆人]、而不是临时雇工,所以我们理当在生活中的每一时刻、每一件事上都以服事神、荣耀神为最高目的(林前10:31)。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