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福音8:11-10:45 主的路

马可福音的开篇讲到在旷野有呼喊者的声音:”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1:3) 在福音书的前半部分,耶稣公开传道的路线常常往来不定(1:14-8:26);从8:31开始,耶稣便带着门徒目标明确地朝着耶路撒冷行进(8:31-10:45)。在前后两部分的中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 彼得回答:”你就是基督。”(8:29) 彼得对耶稣身份的回应,不单是耶稣传道路线和策略的转折,更是耶稣向门徒启示、并正式踏上”主的路”的开始。那么,主耶稣的路究竟是怎样的?
主的路是光明之路(8:14-20)。耶稣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中,有太多的真理需要启示给门徒,然而这必须基于门徒对耶稣有基本的认识。因此,主耶稣的路首先是一条光明之路:他医治瞎子的眼睛,让他看得清楚(8:22-26);他更是开启门徒属灵的眼睛,让他们对耶稣有正确的认识(8:27-30)。8:14-20包含了首尾呼应的三个故事:开头是门徒在船上的瞎眼(8:14-21),结尾是门徒在路上被开眼(8:27-30),中间是耶稣二次医治瞎子的眼睛(8:22-26)。门徒的瞎眼体现在他们不仅听不懂耶稣用比喻所作的教导,并且还在议论没有饼的事(8:14-16);门徒担忧他们没有饼,耶稣却担忧他们没有信!(8:17-21) 在继续讲论门徒之前,作者插入了8:22-26耶稣二次医治瞎子的故事,这是为数不多的马可福音中独有的经文,并且这个故事本身也很特别:四福音书中记载耶稣治病的神迹并不少,但通过两次医治才治愈的只有这一处。这并不是说耶稣的能力不够,而是有着特别的用意:瞎子从什么也看不见,到第一次治疗之后看得模模糊糊(8:23-24),再到第二次治疗之后看得样样清楚(8:25),寓示着门徒对耶稣的认识也是从起初的迟钝瞎眼(8:17-21),到称呼耶稣”是基督”的部分认识(8:29),再到耶稣受难、复活、升天、赐圣灵之后对耶稣的完全认识(8:31-16:20; 徒1:1-11)。8:27-30中彼得对耶稣身份的回应,与其他人对耶稣的看法不同(8:27-28),他称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是天上的父指示他的(太16:16)。虽然有神的开启和指示,但彼得对基督的认识仍然不够准确(8:31-33),还需要被”二次”开眼。
主的路是十架之路(8:31-9:13)。当时的犹太人,包括门徒,对基督都有一种错误的期待,就是认为基督要来复兴地上的以色列国(徒1:6),而耶稣在1:1-8:26所行的神迹更是加深了这一期待;因此,耶稣郑重地嘱咐彼得不要把耶稣是基督的事告诉人(8:30),并且随即开始向门徒启示他的十架之路。十架之路包含三方面,第一是基督的十架路(8:31-33):耶稣没有用比喻,而是直白地三次向门徒预告自己的受难和复活(8:31-33; 9:31; 10:32-34)。第二是门徒的十架路(8:34-38):如果有人要跟从主,就应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主(8:34);因为门徒要得着生命——即因认识耶稣而得的永生(约17:3),就必须将自己生命的主权交托给主,并与为世人舍命的主联合(罗6:5; 腓3:10),表现方式就是在这淫乱罪恶的世界,为主和福音的缘故牺牲生命(8:35-38)。第三是荣耀的十架路(9:1-13):耶稣登山变象的故事,既启示了荣耀的真象——门徒预尝神国的荣耀(9:1),耶稣彰显神国的荣光(9:2-3; 出34:29),先知见证神国的到来(9:4; 玛4:4-5);又显示了荣耀的降临—— 彼得欲搭帐棚在人间(9:5),神的荣耀降临在人间(9:7; 出24:15-16),耶稣成为帐幕住在人间(9:8; 约1:14);更指示了荣耀的道路——父神命定耶稣的路(9:7),荣耀照亮当下的路(9:8),复兴必经受苦的路(9:9-13)。
主的路是神国之路(9:14-10:31)。耶稣到世上来的目的就是带来神的国,并且使人进入神的国(1:15)。耶稣曾经用比喻描述了神国的一些特性(4:26-34),但接下来他要清楚直白地启示神国的奥秘(9:14-10:31),主要是从三个角度。第一是神国的特质——小与大(9:14-42):想要为首的必要作最末(9:14-35),接待卑微的就是接待主(9:36-42)。第二是神国的代价——残与生(9:43-50):人要断绝罪恶逃地狱(9:43-48),也当忍受试炼保纯全(9:49-50)。第三是神国的条件——前与后(10:13-31):一方面,进神国的条件很难,善行不能换永生(10:17-21)、财富反使得救难(10:22-25)、得救在人不可能(10:26-27),正所谓在前的要在后(10:31a);但另一方面,进神国的条件又很容易,人所不能神都能(10:27)、人所禁止神祝福(10:13-15)、人为主舍神丰偿(10:28-30),正所谓在后的要在前(10:31b)。
主的路是荣耀之路(10:32-34)。耶稣曾经一度想要隐藏自己的身份(1:25, 44; 3:12; 5:43; 7:36; 8:30),不是因为他不愿让人看到自己的荣耀,而是因为他得荣耀的方式是通过世人无法接受的十字架(腓2:5-11)。门徒大胆地向耶稣求荣耀(10:35-37),于是耶稣就耐心地教导他们真正的荣耀之道(10:38-45)。耶稣所启示的荣耀之路包含三方面:一是来到圣城的路,耶稣在前,门徒在后(10:32-34) ;二是降卑舍己的路,世人在前,人子在后(10:41-45);三是得着荣耀的路,苦杯在前,荣耀在后(10:35-40)。耶稣的荣耀之路也是所有跟从主的人要走的路:一是去到地极的路,耶稣在前,门徒在后(太28:19-20; 徒1:8) ;二是降卑舍己的路,别人在前,自己在后(腓2:3-8);三是得着荣耀的路,苦杯在前,荣耀在后(罗8:16)。
马可福音8:11-10:45启示了耶稣的光明之路、十架之路、神国之路和荣耀之路,路的终点是圣城耶路撒冷。耶稣本是这座城的君王,然而,受托管理这城的人并不欢迎他的到来。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