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福音6:6b-8:10 耶稣的四堂课

耶稣不只是一位忠心的传道者,也是一位有智慧的教师:他特别注重门徒培训,抓住各样的机会、在各样的场合、以各样的方式训练门徒。从马可福音6:6b开始,耶稣就把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在门徒身上,因为他们这一群人将来要接替耶稣承担起传扬福音、拓展神国、改变世界的大使命。在耶稣结束公开传道的事工之前,他还有四堂重要的课要教导给门徒(6:6b-8:10)。
第一堂是关于”交托”的实习课(6:6b-30)。耶稣起初选召十二使徒的目的,是让他们跟自己常在一起,好差遣他们去传道,又有权柄赶鬼 (3:13-19)。门徒之前一直是跟在耶稣身边观察和聆听,如今时机成熟了,耶稣便为他们安排了一堂外出传道的实习课。这堂课要教导的内容是”交托”,包含三个部分:交托需求(6:8-9),交托结果(6:10-11)和交托生命(6:14-29)。首先,门徒需要交托他们的需求。实习课一般是实习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但耶稣的却反其道而行:他让门徒除了手杖以外什么也不要带,并且只穿一双鞋和一件衣服(6:8-9);他要让门徒在第一次传道过程中就深刻认识到,为主作工不可倚靠身外之物,只能倚靠差遣之主。其次,门徒需要交托事工的结果。耶稣将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告诉了门徒:若被人接待就住在那人家,若不被人接待就离开那地方,并且跺下脚上的灰尘作为反对他们的证据(6:10-11)。其实交托结果也是交托需求的一种表现:拒绝接待门徒的人,其实是在拒绝耶稣(路6:22),而耶稣已经预备那些愿意接待门徒的人来供应他们的需求(太10:10)。最后,门徒需要交托自己的生命。马可福音的作者在门徒出去传道(6:12-13)与回来汇报(6:30)的中间,插入了施洗约翰被希律王斩首的故事(6:14-29),这不是无心的插入,而是在传达一个清晰的信号:施洗约翰为义而死,预告着耶稣将要为义受死(可6:16; 路23:11-12),也预示着门徒将来会为义殉道(太24:9)。
第二堂是关于”信靠”的实验课(6:31-44)。五饼二鱼的神迹虽说是喂饱了五千人,但更重要的目的是帮助门徒认识和信靠耶稣。实验课的场地是旷野(6:32),实验的”设备”是一大群饥饿的群众(6:34)和五饼二鱼(6:38),实验的内容是一个”超纲”的任务——“你们给他们吃吧!”(6:37)。当门徒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完成任务时,耶稣便让他们配合自己来完成(6:38-43)。这次实验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让门徒认识耶稣:曾经神从天上赐下吗哪给以色列人,作填饱肚子的食物,人不知道它是什么(出16:4-15);如今神从天上赐下耶稣给世人,作赐人生命的真食物(约6:31-33),人却需要知道他是谁。实验的第二个目的是让门徒信靠耶稣:门徒虽然不能买两百银币的饼,但是他们只需要听从耶稣的吩咐,献上自己的五饼二鱼,并配合神的工作,耶稣便能用它们来喂饱五千人!
第三堂是关于”敬虔”的辩论课(7:1-23)。这堂课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法利赛人和经学家对古人传统的拘守(7:1-5),然后是耶稣对真假敬虔的批判(7:6-13),最后是耶稣对真假洁净的启蒙(7:14-23)。法利赛人和经学家质问耶稣,说他的门徒为什么不遵守古人的传统、用不洁的手吃饭(7:5);耶稣则反过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的虚伪——”你们拘守着人的传统,却离弃了神的诫命”(7:8),并举各耳板的例子作证据(7:9-13)。耶稣也借着这个机会,教导门徒关于真假洁净和真假敬虔的道理:”从外面进去的不能使人污秽,从里面出来的,才能使人污秽(7:14-15)。” 意思就是污秽与洁净不在于人吃进去的食物,而在于人心里的意念(7:17-23);人敬虔与否也不在于外在的仪式如何,而在于人心是否亲近神(7:6-8)。
第四堂是关于”救恩”的公开课(7:24-8:10)。耶稣的传道不只是在加利利(1:14),也包括外邦人居住的地区。7:24-8:10记叙了耶稣在北部的推罗西顿和东部的低加波利发生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呈首位呼应的结构:开头是耶稣给外邦人的零碎(7:24-30),结尾是耶稣给外邦人的盛宴(8:1-10),中间则是耶稣给外邦人的救恩(7:31-37)。耶稣通过这些故事给门徒上了一堂公开课:救恩不单是给犹太人,也临到外邦人。在开头的故事中,叙利亚的腓尼基族妇人表现了出极大的信心:她请求耶稣为女儿赶鬼却被婉拒(7:25-27),但她明白耶稣关于儿女和小狗的比喻的意思,就是救恩优先给犹太人(太15:24);不过她也相信耶稣的恩典足够给外邦人用,因此再次乞求耶稣让自己”在桌子底下吃孩子们掉下来的碎渣”(7:28),耶稣因着她这么大的信心就成全了她的请求(7:29-30)。在结尾的故事中,耶稣用七个饼和几条小鱼喂饱了四千人,余剩的装满了七个大篮子。这个神迹与之前的五饼二鱼神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这次的对象以外邦人为主,这表明耶稣不仅能充足供应以色列十二支派(6:42-43),更是能让包含外邦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得饱足、并且有余(8:8; 赛25:6)。在中间的故事中,耶稣通过医治一个外族的聋哑人(7:37),表明以赛亚书所预言的救恩已经来到(赛35:5-6; 路4:18),并且临到了外族人(赛49:6; 路4:30-32)。
马可福音6:6b-8:10 通过耶稣的四堂课,更深更广地启示了神国的奥秘,但此时耶稣还没有向门徒启示他到世界上来的真正目的;因为在此之前,耶稣必须先向门徒确认一件事。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