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未记 1-7 献祭的恩典

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为了让他们敬拜事奉耶和华(出3:12)。为此,耶和华在西奈山与以色列人立约,从万民中拣选以色列作君尊的祭司和圣洁的国民(出19:6),并且通过会幕与他们同住(出40:34)。《利未记》主要讲述了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神同住的敬拜生活,包括以君尊祭司的身份敬拜耶和华(1-10),和以圣洁国民的身份过圣洁生活(11-25)。圣洁的神与有罪的人同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除掉拦阻在神与人之间的罪,使人免受神的愤怒;二是维系神与人之间的和平,使人得到神的悦纳。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耶和华专门为人制定了一套献祭体系,就是利未记1-7章所讲到的五种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
素祭和平安祭都是人为维系神人的关系而献给耶和华的礼物:素祭常常用来纪念神、纪念献祭者、纪念神与人的约,等等(利2:1-16; 9:4,17; 民5:15);平安祭常常用来庆祝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用于还愿、感恩、祭司受膏,等等(出20:24; 利3:5; 7:11-36; 22:21; 27:9)。耶和华将人献上的礼物分别为圣,表明耶和华对献祭者的悦纳,也维系着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和平。赎罪祭和赎愆祭都是人为过犯的缘故献给耶和华的祭品:赎罪祭是用血洁净圣所和会幕,用来为以色列人洁净或者赎罪,也用在祭司受膏、祭司供职、赎罪日、节期等特殊场合(利4:1-35; 12:7-8; 8:2; 9:2-7; 16; 23:19);赎愆祭主要不是用血来洁净污秽,而是使不圣洁的成为圣洁[注:赎愆祭与赎罪祭的区别存在争议,这里提到的是一种可能性],适用于对神不忠、对人不忠、沾染污秽等情形(利5:1-6:7; 14:12-18; 22:10-16; 民6:9-12)。耶和华接纳人所献的祭物,表明耶和华赦免人的罪,使不洁净的变为洁净、不圣洁的成为圣洁。燔祭则综合了维系神人关系和清除罪恶两方面的功用,既是神所悦纳的馨香的礼物,又有着赎罪的功效(1:4,9),因此常常与其他祭同献(创8:20-22; 出29:25, 38-42; 利1:1-17; 3:5; 8:18-21)。耶和华吩咐燔祭在祭坛上昼夜不停地燃烧(6:8-13),意味着耶和华与人的同在持续不断绝。
耶和华对五类献祭的设定,除了实现清除罪恶和维系神人关系两个目的之外,也周全地考虑了人的经济条件和罪的严重程度。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都可献祭:赎罪祭一般是用牛羊,但经济能力不足的,可以用斑鸠雏鸽甚至是细面代替牛羊作燔祭和赎罪祭(5:7-13)。不同程度的罪有着不同程度的赎罪方式:祭司或全会众犯罪需要把血带入圣所里面,在耶和华面前向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4:1-21);而普通领袖或民众犯罪只需要在会幕门口的燔祭坛抹血(4:22-31)。
献祭的设立不是耶和华给以色列人增加的重担或束缚,而是像耶和华颁布的其他社会条例一样,显明了耶和华的全然圣洁和丰盛恩典,因为献祭是圣洁的神与有罪的人同在的必要条件。然而旧约的献祭只是一个预表,在末后的日子,神藉着他的儿子启示我们,真正能除罪的不是祭司多次献上的祭物,而是耶稣献上的一次永远有效的赎罪祭!(来10:11-12) 耶稣献上自己为祭,使所有信他的人得到完全的赦免和成圣(来10:14),这是何等大的恩典!如今我们不必像旧约的祭司那样天天为自己和人民的罪献祭(来7:27),那么就让我们天天将自己当作活祭(罗12:1),把自己全然献给这位为我们赎罪的新约大祭司!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