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拉基书1:6 不敬畏耶和华的人

玛拉基书作为旧约圣经的最后一本书,讲述了以色列被掳归回之后的信仰状况(1:1-3:15),也展望了以色列的未来(3:16-4:6)。玛拉基书的主体结构是以色列与耶和华的六次辩论,每一轮辩论都是以耶和华的控诉开始,然后是以色列的质疑,最后是耶和华的回应。这六次辩论的主题分别是:以色列人质疑神的爱(1:2-5)、藐视献祭(1:6-2:9)、不忠不贞(2:10-16)、不公不义(2:17-3:5)、轻乎奉献(3:6-12)、不事奉神(3:13-15)。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色列人对耶和华缺乏敬畏(1:6; 3:16),而对耶和华没有敬畏,就会导致在神的事工和奉献上的懈怠和轻忽(1:13; 3:8),也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上的不忠诚和不公义(2:14; 3:5)。从这六次辩论中可以看到,以色列人不敬畏耶和华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不认识耶和华,二是不畏惧耶和华,三是不相信耶和华。
第一,以色列人不认识耶和华,体现在他们不认识耶和华的慈爱和公义。一方面,他们不认识耶和华拣选的爱——神爱雅各、恶以扫,拯救受惩罚的雅各、却让以扫永远荒凉(1:3-4);他们也不认识耶和华普世的爱——耶和华的名要在以色列之外被尊为大(1:5)。另一方面,他们不认识耶和华的公义,认为耶和华喜悦人作恶(2:17),却不知道耶和华必速速到来,审判那些作恶之人(3:1-5)。第二,以色列人不畏惧耶和华,体现在他们不尊重耶和华,并且以诡诈待人:耶和华的名在列国中尚且被尊为大,却在以色列中被轻视和嫌弃(1:11-13);祭司藐视耶和华的祭物,将瞎眼的、瘸腿的、有病的祭物献给耶和华(1:8),因此耶和华要咒诅这些犯罪的祭司,使他们在众人面前被藐视(1:14-2:9);以色列人不只藐视耶和华,也对弟兄不忠 (2:10),以诡诈对待年轻时所娶的立约的妻子(2:14),并且娶事奉外族神的女子为妻(2:11)。第三,以色列人不相信耶和华,体现在他们不相信耶和华的信实和良善:他们不相信耶和华会以信实来祝福那些遵守他律例的人(3:10-12),而没有把当纳的十分之一献给神,抢夺了属神之物 (3:8);他们不相信耶和华在施行作为的日子,会怜恤那些敬畏事奉他的人(3:16-18),而认为事奉耶和华是徒然的 (3:14-15)。
玛拉基书1:6-13描述了一种反常的现象: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耶和华的祭司却藐视耶和华(1:6-8);远离神的外邦人都知道敬畏神的名,亲近神的祭司却亵渎和轻视耶和华(1:11-14)。祭司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属灵的骄傲,比无知之人的骄傲更可恶,是当受咒诅的(1:14)。主耶稣在世的时候,就对属灵骄傲的典型代表——那些自称是事奉神、却假冒伪善的经学家和法利赛人,发出了严厉的谴责和咒诅(太23:13-36);在使徒时代,变卖田产事奉神的亚拿尼亚和撒非拉,因着自己的私心而欺哄神,最后双双毙命 (徒5:1-11);如今我们作为主的门徒,如果要事奉神,就当以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来12:28),因为神是烈火(来12:29),是轻慢不得的(加6:7)。
人事奉神,不是人在给神恩惠和帮助,而是神在给人尊荣和赏赐,因此人以敬畏之心事奉神的表现,就是将自己最好的献给神。在旧约时代,只有受膏的祭司才能进入圣所服事神(民18:7),并且神已将最好的产业——就是他自己,赐给了以色列人 (民18:20);然而,以色列人却把自己都嫌弃的物——就是污秽的祭物,献给耶和华(1:8,14),这种行为不仅不蒙神悦纳,反而受神咒诅(1:8, 14)。在新约时代,只有被耶稣的血洁净的人才能事奉神(来9:14),并且神已将最好的产业——就是主耶稣,赐给了我们(罗8:32);因而,我们也当把自己最珍爱的物——就是我们的身体,献给主耶稣,这是蒙神悦纳的活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奉(罗12:1-2)。
我们在日常的信仰生活中,应当常常反思有没有把自己最好的献给神:我们是否像奉献了许多银钱的财主那样,把自己富余的拿出来奉献 (可12:44) ?是否像求永生之道的青年那样,从小就遵守了神的一切诫命,却唯独缺少一样,就是舍弃自己所爱的跟从主 (可10:17-22)?是否像奉主的名讲道、赶鬼、行神迹、却不能进天国的人那样,作了很多事奉,却没有遵行天父的旨意(太7:21-23)?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太6:24),而选择舍弃一切来事奉主的代价是极大的,因此我们当事先计算好花费(路14:25-33)。但我们如果决意事奉神,就应该当全人全身(罗12:1)、全心全意(申10:12)地事奉神,没有顾虑、永不回头(路9:59-62)。这样,到了主显现的日子,就必有公义的太阳升起来医治我们(4:2),也有公义的冠冕为我们存留(提后4:8)。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