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加利亚书1:3 回转向神

撒加利亚书的整体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1-6是全书的引言,引出了全书的主题——你们要转向我,我就必转向你们(1:3)。耶和华曾经向犹大人的列祖大发烈怒,因为他们不听先知的呼唤、不肯回转向神 (1:2-6),但当下的民众听到了先知的信息之后就转向了神(1:6b),因而神也转向他们。第二部分1:7-6:15通过八个异象表明耶和华转向了耶路撒冷的子民:耶和华的愤怒已经平息(6:1-8),要怀着怜悯的心重回耶路撒冷(1:7-17);耶和华要消灭犹大的敌人(1:18-21),恢复耶路撒冷的产业和荣耀(2:1-13);耶和华要洁净祭司来治理百姓(3:1-10),膏立领袖来建造圣殿(4:1-14);耶和华也要彻底清除犹大的罪恶(5:1-4),将罪孽带到士拿地(即巴比伦)(5:5-11)。第三部分7-8章藉着对人民假意禁食现象的回应,再次回顾了1-6章中的重点信息:人需要回转向神(7:1-14; 8:14-19),以及神应许赐福人(8:1-13; 20-23)。第四部分9-14章通过传讲审判和拯救的信息,进一步延续了1-8章的主题:人不回转所招致的审判(11:1-17),以及神要施行的拯救和复兴(9-10; 12-14)。与1-8章的不同之处在于,9-14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视角更加宽广,从近期的审判和拯救(9:1-8; 10:1-12),延伸到末后的救恩和国度(9:9-13; 14:6-21)。
“你们要转向我,我就必转向你们”,体现了回转的两方面特性:一是回转的关系性(relational),二是回转的相互性(reciprocal)。回转的关系性,是指回转本质上不在于外在行为的改变,而在于神人关系的恢复;人不单是要转离罪恶(1:4; 耶25:5),更是要转向真神(1:3; 何14:1)。当被掳归回的百姓向神询问他们是否还需要像往常那样在节期禁食时(7:3),耶和华指出,他们曾经的禁食哀哭并非是为了神、而是为了自己(7:4-6);他们的列祖并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律法和先知的话(7:8-12);而他们若愿意真心回转向神、喜爱诚实与和平,那么节期的禁食哀哭就会变为欢喜快乐(8:19-20)。回转的相互性,是指人的回转伴随着神的转意:人转离罪恶归向神,神就转意不降所定的灾祸(耶18:7-8; 拿3:9-10);哈该书和撒加利亚书中的百姓都听从了耶和华的话回转向神(该1:12; 亚1:6b),耶和华就重新归回耶路撒冷,与锡安的子民同在(该1:13; 亚2:10)。
回转的关系性和相互性也体现在我们日常的信仰生活中。就回转的关系性而言,当我们处理罪的问题时,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看重事情的解决过于关系的维护,看重外在的行为过于内在的动机,看重理性和公平过于恩典和怜悯,看重人转离恶行过于人回转向神。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处理别人的问题时常常会迫使对方假意悔改,而处理自己的问题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屡悔屡犯。
回转的相互性是回转的关系性的自然体现:当我们在关系中转向神、亲近神时,神也会转向我们、亲近我们(雅4:8)。对基督徒来说,悔改向神不只是信主那一刻的意念转变(徒2:38),而是一生的信仰常态(约一1:9; 雅5:16),也是神保守信徒属灵生命的重要途径(林后7:10; 启3:19)。因此我们需要常常警醒自己:什么时候我们变得不冷不热、自以为健康富足,长时间没有认罪悔改;那么,这或许正表明我们是可怜的、贫穷的、瞎眼的、赤身的,需要立刻在神面前认罪悔改了(启3:15-17)。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