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以理书4:37 异象成真之王者降卑

因着但以理的解梦(2:47)和沙得拉、米煞、亚伯尼哥三人在烈火窑中的见证(3:28-29),尼布甲尼撒王对犹大人所信奉的神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愿意称这位神为至高之神,并且称颂他的神迹奇事、国度统治(4:1-3)。然而,口里称颂神不代表心里尊神为大。作为统治地上万国万族的君王,尼布甲尼撒虽然对这位天上的神表示尊敬,但内心仍然充满了骄傲。因此,当尼布甲尼撒王在宫中安逸享乐的时候,神向他启示了一个可怕的异象(4:4-18)。这个异象的用意是通过使尼布甲尼撒王降卑,让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世人的国中掌权(4:17)。但以理向王解梦之后(4:19-26),就劝王施行公义、断绝罪过,这样平安或者可以延长(4:27)。然而王并没有谦卑回转,十二个月之后,他在王宫平顶上骄傲地说了一句自我荣耀的话(4:28-30),梦境就立刻应验了。他的王权被剥夺,自己也被赶逐出人群,如同野兽一般(4:31-33)。等受苦的日子满了,他恢复了理智,再次称颂至高者(4:34-37),但这一次他不只是称颂至高者永恒的统治和国度(4:34),更是认识到这位神在天上和地上都拥有至高的权柄和能力(4:35),能使卑微的人升高、也能使骄傲的人降低(4:36-37)。尼布甲尼撒王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三个问题:第一,谁是至高的王?第二,谁是骄傲的人?第三,人如何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谁是至高的王?神是万神之神、万王之王(2:47),但是人在两种情况下容易忘记这个事实:一是在管辖别人的时候,二是在受人逼迫的时候。尼布甲尼撒王是属于前者:他在地上拥有至高的权柄,可以随意裁定别人的生死,这使得他虽然亲眼见到了神的作为,却仍然想要高抬自己(4:30)。沙得拉、米煞、亚伯尼哥则属于后者,却是正面的范例:他们在逼迫中不仅没有胆怯,反而向众人见证了对神的忠心(3:17)。对当今的信徒而言,一方面我们不可滥用属世的权柄威吓人(弗6:9),或者用属灵的权柄辖制人(彼前5:3),要知道我们与在我们权柄之下的人同有一位主(弗6:9;彼前5:4);另一方面,当我们在经历患难逼迫的时候,不要畏惧这世上的权柄,要知道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已经胜了这世界(约16:33)。
谁是骄傲的人?从旧约到新约,神从来都是对抗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箴3:34; 雅4:6):神让骄傲的尼布甲尼撒王降卑如同野兽一般(4:33),又立最卑微的人执掌国权(4:17);神拣选了世上卑贱的和被人轻视的,为了要废弃那些自以为是的(林前1:28)。当我们看到圣经中那些骄傲的人受罚的时候,例如旧约的尼布甲尼撒王、新约的希律王(徒12:23),也当反思自己是否就是那骄傲之人。尼布甲尼撒王骄傲的表现是指着自己夸口(4:30),而新约教导我们在神面前不可自夸(林前1:29),夸口的应当靠着主夸口(林前1:31)。因此,我们应当时时省察自己的心思意念,是否把神当得的荣耀归给了自己,特别是当我们在事业上成功(诗127:1)、在服事上有果效的时候(徒3:12)。
人如何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神让尼布甲尼撒王降卑的方式是让他从至高跌到至低,但是神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赐给他异象作为警告,然而他并没有听从但以理的劝告而降卑自己(4:27),使得异象最终变为了现实(4:28-32)。相比于降卑之后又被升高的尼布甲尼撒王,巴比伦末代君王伯沙撒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伯沙撒王不仅没有吸取先祖尼布甲尼撒王的教训(5:22),反而高抬自己、敌对真神、亵渎圣器、敬拜偶像(5:23),为此神除掉了伯沙撒,彻底终结了迦勒底王国(5:25-31)。但以理书中一系列正面和负面的故事启发我们思考:我们如何能够认识至高的神、认识自己的骄傲?但以理书呈现了三种途径:一是寻求神并降卑自己,以但以理和三友为代表;二是受管教而被迫降卑,以尼布甲尼撒王为代表;三是亵渎神而遭致灭亡,以伯沙撒王为代表。第一种人是有福的,第二种人是蒙恩的,第三种人是可悲的。不管是经历哪种途径,到末后的日子,所有人都要在真神面前屈膝跪拜,无论是否心甘乐意(赛45:23-24; 腓2:10-11)。对信主的人来说,我们既已蒙受神的恩典,神不会像对待伯沙撒王那样弃绝我们,除非我们真的离弃神(来6:4-6)或者亵渎神(可3:29)。但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一方面,如果想要成为有福的人,就应当竭力追求认识神(诗1:1-3),并且在神面前谦卑自己(太5:3-10);另一方面,如果患难和管教对生命的成长必不可少,那么就让我们预备自己的心,欢欢喜喜地承受患难(罗5:3-5),认认真真地接受管教(来12:5-11)。
我们口里常常称颂神的伟大,心里却未必尊神为大,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么骄傲。求神洁净我们、管教我们,但不要任凭我们、离弃我们。求神藉着他的圣灵、他的话语、藉着生活中各样的事提醒我们、更新我们,让我们越来越有耶稣基督谦卑顺服的样式。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