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以理书1:8 异域荣华之独善其心

但以理和三个好友被掳到巴比伦之后,不是成为奴仆,而是进入贵族大学——巴比伦王宫中,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他们不仅每日被赐予王御用的美酒佳肴,学成之后还可以侍立在王面前(1:1-5),这真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福分和尊荣,比一个乡村少年被破格录取到哈佛大学深造还要幸运。但以理在巴比伦王宫中,不需要像他的犹大同胞那样为战争的缘故担惊受怕,也不会经历到耶利米哀歌所描述的悲惨境况。虽然如此,他却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巴比伦王宫的生活看似繁华荣美、一无所缺,但是对敬畏神的人来说却是极大的试探和试炼:荣华的背后既有腐蚀灵魂的糖衣炮弹,又有吞噬身体的熊熊烈火。然而,但以理和三友既没有选择逃避或抗争,也没有因为信心软弱而变节,而是靠着从神而来的智慧和能力,在充满诱惑和危机的异域环境中为神作了美好的见证(2:47; 3:28-29; 4:37; 6:26-27)。
但以理和三友在巴比伦王宫所遭受的试探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认知的同化:他们要学习迦勒底(即巴比伦)的文学和语言(1:4),而巴比伦同其他所有外邦国家一样,是信奉多神论的;曾经的以色列就是因为被外邦神吸引而离弃了耶和华(申31:16),因此但以理和三友也面临着同样的试探。第二是身份的同化:但以理和三友的名字都与神相关,但都被改成了巴比伦的名字(1:7),新的名字有可能会使他们忘记自己原来的身份。第三是忠诚的同化:他们被赐予御用的佳肴美酒(1:5),这些东西本身未必能玷污人,但是对佳肴美酒的接纳和享用就意味着对王的依托和忠诚;所以巴比伦王看似是施与恩惠,实则是收买人心。虽然有诸般的试探,但以理和三友却靠着神的帮助和对神的忠诚,使这些试探都变成了祝福:他们没有因为学到新的知识而骄傲或者改变信仰,而是蒙神赐予知识和聪明,并且神使但以理能够明白一切异象和异梦(1:17-20);他们没有因为改变名字而忘记他们的神,而是洁身自好、对神保持忠心(1:8);他们拒绝了王的恩惠不吃佳肴美酒,结果蒙神的恩惠只吃素菜而依然容貌俊美(1:8-16)。他们在顺境中靠着神胜过了试探,也是为他们将来在逆境中倚靠神度过试炼作了充分的预备(3; 6)。
但以理和三友虽然身在巴比伦、却不属于巴比伦,这也反应了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基督徒虽然身在世界,却不属于世界,正如耶稣在为门徒的祷告中所启示的(约17:11,14)。基督徒身在世界是在讲基督徒的使命:基督徒被主耶稣差遣到世上(约17:18),是为了让世人知道父差遣了耶稣(约17:23),让世人因着认识父——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父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而得永生(约17:3)。基督徒不属于世界是在说基督徒的身份:基督徒是天上的国民(3:20),在地上是客旅和寄居的(彼前2:11)。当我们认识到基督徒的身份和使命之后,就能够按着神的心意过地上的生活:我们既不可与世界同流合污(弗2:2),又不能与世界分道扬镳(太28:19),而是要勇敢地进入世界,如同羊进入狼群;只是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10:16),正如但以理和三友在王宫中展现出来的机敏(1:12; 2:14)和忠诚(1:8; 3:16-18)。
但以理的忠诚和勇气值得我们效法。从犹大被掳到巴比伦所面临的挑战,不只是要适应新的文化,更是要面对异教的信仰。对应于我们现今的状况,就如同小孩上学要从基督化的家庭进入世俗化的学校,学生毕业要从教会的港湾走向社会的熔炉,职青海归要从信仰资源丰富的留学国家回到信仰资源相对匮乏的母国。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挑战,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环境,但能做的就是效法但以理和三友,在艰难的环境下倚靠神保守信仰的纯真。
但以理的机敏和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在巴比伦王宫中有很多成长和见证神的机会,但是也有无处不在的试探和诱惑。但以理靠着神的赐给他的智慧能够分辨哪些事可以做(1:17),哪些事不能做(1:8)。对如今的信徒而言,我们也需要对世上的事进行分辨,要知道哪些事是可以了解、学习或者精通,使我们可以更好地服事神、造就人(林前9:23);也要清楚哪些事会腐蚀人的心灵、毒害人的信仰,是决不可沾染的(弗5:3)。
求神赐给我们智慧的心和刚强的灵,让我们在充满诱惑和敌意的世俗环境中保持信仰的纯洁和忠贞,帮助我们在顺境中胜过试探,在逆境中度过试炼,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