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西结书43:4 神的同在归回

耶路撒冷城被攻陷之后(33),耶和华不再宣告审判的信息,而是给以色列传达复兴的盼望,就是要恢复以色列所失去的一切(34-48):耶和华要亲自牧养以色列人(34),恢复以色列的牧者;要除灭以色列的敌人以东(35),恢复以色列的地土;要除掉以色列的污秽(36),恢复耶和华的圣名;要使以色列复兴成为一支军队(37:1-14),恢复耶和华的圣民;要使以色列和犹大联合起来归于一个牧者(37:15-28),恢复耶和华的圣约;要审判列国彰显耶和华的名(38),恢复耶和华的荣耀;最后是要建造新的圣殿和圣城(40-48),恢复耶和华的同在。
以西结书40-48章对重建圣殿和圣城的描述,与创世记1-2章对创造世界的记载有着相似的结构:40-42章是关于圣殿的建立,43-46章是对圣殿的填充,47-48章则是讲述从圣殿流出的生命河延伸到圣殿外的圣城;而创世记1-3天是关于世界秩序的设立(创1:1-13),4-6天是对世界的填充(1:14-31),然后是讲述从伊甸园流出的四道河延伸到园外的世界(创2:10-14)。正如耶和华创造的世界必须有生命的填充才有生机,耶和华建立的新殿必须要有耶和华的同在才有意义。耶和华的荣耀曾经因为以色列的偶像崇拜而离开了圣殿(10:18-19),但在圣殿被毁之后,耶和华的荣耀在异象中又重新归回新的圣殿(43:1-5),以色列的祭司、君王和十二支派的地土也随之恢复(45:1-8;47:13-48:29),新的圣城也被称为”耶和华的所在”(48:35)。
以西结书中的新圣城预表着启示录中的新耶路撒冷(启21:2)。新耶路撒冷城同样有生命河(启22:1-2),区别在于树上的叶子不仅可以治病(47:12),而且可以医治万民(启22:2);新耶路撒冷城同样有十二门,区别在于不仅门上写着十二支派的名字(48:30-34),而且城墙的十二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启21:14)。与以西结书中的新圣城不同的是,启示录中的新耶路撒冷没有圣殿,因为神和羔羊就是城的圣殿(启21:22);新耶路撒冷不需要再用名字表明耶和华的同在(48:35),因为神要亲自与他的子民同在(启21:3)。启示录中的新耶路撒冷不只是以西结书新圣城的简单实现,而是由耶稣基督所创造的,超越伊甸园、超越新圣城、全新的、荣耀的、有神完全同在的永恒国度。
神的同在是贯穿整本圣经的重要主题,也是基督徒最常用的词汇之一,但很多人未必真正明白神的同在意味着什么。一方面,神的同在对罪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噩梦,因着有神的同在,以色列人拜偶像的行为遭受了极其严厉的惩罚,前有百姓拜金牛犊差点被完全消灭(出32:10),后有耶路撒冷圣城被巴比伦彻底毁灭(33:21);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神的同在,那就不是噩梦,而是真实的地狱了(启21:8),因为神的慈爱比生命更美好(诗63:3),而被神离弃比死亡更难受(可16:17)。如今,神的同在因着耶稣的救赎而完全临到信耶稣的人身上(来10:19)。不过,神愿意与罪人同在,并不意味着神降低了他的圣洁公义标准,相反神要求他的子民要圣洁(彼前1:15-16):神的同在意味着人不能再放纵肉体的情欲、享受罪中之乐(加5:16-17),意味着人不能再贪爱世界(约一2:15)、与世俗为友(雅4:4),意味着人不可再心怀二意、骄傲和犯罪(雅4:8-10),意味着人不再为自己活、而是为替人死而复活的主而活(林后5:15)。因此,当我们在祷告中祈求神的同在时,先要严肃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真的渴慕神的同在吗?如果是的话,我的心有预备好承受神的同在吗?
即使我们渴慕神的同在,也未必能时刻感受到神的同在。在圣经历史中,有神同在的人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旧约中有被出卖和诬告的约瑟,有被扫罗王常年追杀的大卫,还有遭遇重重阻挠的尼希米;新约中有被拒绝和出卖的耶稣,有被石头打死的司提反,还有多次被囚禁的保罗。神的同在就像一束光,照射在黑暗中才能显出踪迹;又像一张帆,竖立在风浪中才能生成动力。正如神的能力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神的同在也在人的患难中显得真实(罗8:35-39)。难怪主耶稣应许与门徒同在的方式,不是让他们岁月静好、回归原来的生活,而是踏上献出生命的传道之路(太28:18-20)。因此,当我们在祷告中祈求神的同在时,也要严肃地问自己第二个问题:我真的愿意经历神的同在吗?如果是的话,我的心有预备好经受神的试炼吗?
神的荣耀有多重,他的同在就有多重。感谢神愿意与我们这些罪人同在,求神帮助我们用无伪的信心看见他的同在,用无愧的良心享受他的同在,更是用无悔的忠心见证他的同在!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