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利米书20:7-13 不能自禁的忠心

没有一本先知书像耶利米书这样对先知的内心刻画得如此丰富。旧约圣经中但凡对神忠心的君王或先知,都会经历许多的患难和痛苦。诗篇中的大卫是君王的代表,而耶利米书中的耶利米则是先知的典范。诗篇是通过诗人向耶和华的祷告,刻画了以色列君王在王国兴衰史上的心路历程;耶利米书则是通过先知与耶和华的对话,展现了以色列先知在民族存亡之际的沉重使命。耶利米被后人称为”流泪的先知”,他痛苦的缘由包含三方面:一是对同胞深切的关爱,二是被同胞深深地伤害,三是对耶和华无法抗拒的顺服。
耶利米对同胞有着深切的爱。当耶和华宣告犹大的灾祸时(14:1-6),耶利米两次为百姓向耶和华祈求怜悯和拯救(14:7-9; 14:19-22),但两次都被耶和华拒绝(14:10-16; 15:1-9)。耶和华不仅没有听他的祈求,反而让他不要再为人民祈求(14:10-16),甚至告诉他即使摩西和撒母耳来代求也无济于事(15:1-9),而耶利米只能为同胞哀伤(14:17-18)。如此为同胞殚精竭虑的耶利米,得到的回报却是被同胞无情地伤害:耶利米奉耶和华的命令劝以色列家转离恶道(18:6-10),却遭到百姓的言语攻击(18:18);耶利米警告犹大人灾祸必将临到(19:1-15),却遭到圣殿总管的殴打和捆锁(20:1);耶利米因耶和华的话整天受人辱骂和讥讽(20:7-8; 15:10),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甚至包括自己的亲人(12:6)和知己的朋友(20:10)。如果说这就是全部的痛苦,那么耶利米大可放弃使命,不再传讲耶和华的话。然而,他的痛苦不只是来自于百姓,更是来自于耶和华:他因顺服耶和华而受痛苦(15:18),但又不得不顺服(20:7);他因传讲耶和华的话而受羞辱(20:8),但又不得不传讲(20:9; 15:16-17) 。他说:“我若说:我不再提耶和华,也不再奉他的名讲论,我便心里觉得似乎有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20:9)
耶利米的处境与约伯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因所受的苦难埋怨耶和华(12:1; 15:18; 20:7-8),并且咒诅自己的出生(20:14-18; 15:10),却始终没有背弃耶和华;与约伯的不同之处在于,耶利米的诉苦得到了耶和华实时的回应——耶和华应许会拯救和坚固耶利米(15:19-21; 1:18-19),而耶利米也从耶和华那里得着了及时的安慰和力量(20:11-13; 14:22; 16:19; 17:12-13 )。耶利米的使命与摩西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蒙召作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保、向百姓传讲神的话,却都没能在有生之年得着耶和华所应许的;与摩西的不同之处在于,耶利米的使命主要是向自己所爱的同胞传讲审判的信息,他对同胞的劝诫和警告被拒绝,为他们的代求也不被耶和华垂听(15:1),甚至被耶和华禁止(7:16; 11:14; 14:11)。耶利米的受苦与基督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被神差遣传讲神的话,都是为义受苦,都是因别人的罪而受苦;与基督的不同之处在于,耶利米对苦难的认识有时代局限性,他不能完全明白耶和华的作为和耶和华使他受苦的用意,因此他的内心有许多困惑和抱怨。虽然如此,耶利米作为蒙神呼召的仆人,所展现出来的那种甘于寂寞又忠于所托的赤诚,还有那份难以承受却不能自禁的执着,是新约时代所有跟从主的门徒都当效法的榜样。从耶利米对耶和华的话“不能自禁”(20:9), 到彼得和约翰对耶稣的福音“不能不说”(徒4:20),这些云彩般的见证人向我们完美地阐释了何为对神忠心,就是宁可得罪人、不可得罪神 (太10:28) !
与旧约时代一样,如今但凡对主忠心的门徒都会为主的缘故经历许多的患难和痛苦。主耶稣在马太福音10:16-39中论到,作主的门徒将要遭受许多逼迫,其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或许是”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太10:36)。我们也许能够忍受会堂的鞭打(宗教上的敌对)和君王的审判(政治上的逼迫),但是难以承受被自己的家人出卖(太10:17-21)——如同耶利米所经历的(12:6),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家人有着深切的爱;然而主耶稣说,爱父母或爱儿女过于爱主的,不配作他的门徒(太10:37)。我们以为跟从主之后就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然而主却告诉我们,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的,就不配作他的门徒(太10:38)。
耶利米不能知道自己为神受苦的缘由,我们却能清楚地知道为主受苦的价值,就是”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10:21)。愿燃烧在耶利米心中的火也灼烧我们的心,愿主耶稣所走过的十架路也成为我们的人生路。如果我们将来有一天遭受到难以承受的伤害和痛苦,愿我们都能够靠着主的力量,效法耶利米的忠心:如同耶利米不能禁止自己奉耶和华的名说话(20:9),我们也决不可停止在人前承认我们的主(太10:32-33)!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