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13-35章宣告了耶和华是全地的主,并且指出犹大唯一的出路就是信靠耶和华。36-39章记载了希西家信靠耶和华的成功,与7-12章亚哈斯不信耶和华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13-35章的信息作了鲜活的见证。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子就代表着父,但亚哈斯和希西家这对父子有着天壤之别。同样是在上池的水沟旁(7:3, 36:2),以赛亚劝亚哈斯要信靠耶和华,不要害怕亚兰王和以色列王这两个冒烟的火把头(7:3-4),亚述王的使者拉伯沙基则劝希西家应当畏惧和投靠亚述王,不要被人欺骗去倚靠耶和华 (36:4-21)。同样是面对战争的威胁,亚哈斯的对手亚兰和以色列并不算强大,他却选择了投靠更强大更危险的敌人亚述;希西家的对手则是当时消灭了列国的最强霸主亚述,他却没有向亚述屈膝而选择了倚靠耶和华。同样是在以赛亚的辅佐之下,亚哈斯不肯向耶和华求兆头,结果不仅使人厌烦,还使神厌烦(7:10-14);而希西家听到亚述王辱骂耶和华的话之后,就向耶和华求帮助,结果得到了耶和华的应允(37:15-21)。同样是孤立无助,亚哈斯因为不信神而不得坚立(7:9),耶和华就主动赐给他一个兆头,预告他所畏惧的敌人将要被弃绝,但耶和华却要借亚述的刀来惩罚犹大(7:14-17);希西家则因为信神而得以站立(37:21),耶和华也主动赐给他一个兆头,应允犹大将要得到丰收和复兴(37:30-32),并且耶和华使用天使的刀消灭了亚述(37:36)。
希西家与亚哈斯的对比深刻地反应了信与不信的区别,他们的故事很好地见证了万军之耶和华是全地的主,证明了审判是出于耶和华(13-24)、拯救也是出于耶和华(25-27),不信神的必遭祸患(28-31,34)、信靠神的必得福乐(32-33, 35)。信靠真神是亘古不变的蒙福道路,但是信靠神的果效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在以赛亚的时代,神的祝福和惩罚主要是藉着地上的福乐和祸患来彰显;而在救恩已经成就的新约时代,信和不信的区别主要不在于地上的物质祝福,而在于今世与神联合的属灵祝福(罗6:5),以及来世必得永生的救恩盼望(可10:29-30)。因此,如今的我们应当照着神启示给新约教会的真理,以舍弃一切的决心,坚定地跟从和信靠主耶稣(可8:34)。
虽然希西家对耶和华的信靠值得称赞,但他的信心也不是完美的。在第36-37章的民族危机面前,希西家的信心达到了巅峰,他的祷告全然是为着耶和华的名声和荣耀(37:15-20)。在第38章遭遇健康危机时,希西家依然对耶和华怀有信心,但他所求的更多是关于自己的平安和长寿(38:2-3, 16),这体现了希西家作为人的局限性,证明了希西家并不是7:14所预表的以马内利,也不是9:6-7所预言的那位婴孩(中世纪的犹太解经家是如此解读的)。第39章巴比伦使者的到访,本来是希西家为耶和华作见证的好机会,然而他没有向使者述说耶和华的作为和荣耀,却展示了自己的财富和能力(39:1-2),这也为日后巴比伦的入侵埋下了危机(39:5-7)。
希西家的信心和软弱是有限之人的真实写照,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应当怎样信靠神:对神的信靠不只是在危机和无助中的交托仰望,更是在平安和富足时的谦卑顺服;不只是某时某刻的心里火热,更是一生一世的生活方式,因为耶和华不只是全地的主,也是全时、全境、全人的主。我们也当学习保罗因信靠神而知足的秘诀:”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富裕;我已经得了秘诀,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或是饱足,或是饥饿,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着那加给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4:12-13)
求神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看到他的伟大和荣耀,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求神让我们与不信的人有分别,帮助我们不单是在危难中信靠神,更是将我们一生的年日、我们的全人全心都交托给主;求神让我们不求自己的益处,而单单寻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因为神已经将最好的福分赐给我们,我们已别无所缺!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已经宣告他是全地的主(13-27),接下来就要看人如何回应了(28-39)。不幸的是犹大的领袖并没有智慧:他们因浓酒而东倒西歪(28:7),耶和华的话对他们来说如重复又重复的毫无意义的字母(28:13);他们以谎言作庇护(28:15),却不知祸之将至(29:5-7);他们自我蒙蔽(29:9-10),心里并不敬畏耶和华(29:13)。当耶和华使用犹大曾经倚靠过的亚述来攻击他们时,他们竟然还不吸取教训,反而去投靠埃及(30-31)。北国以色列已经被亚述所灭,犹大再这样一意孤行,必将重蹈以色列的覆辙。然而,耶和华依然眷顾犹大,给他们指明了唯一的出路,就是要信靠耶和华,因为耶和华将要带来公义的国度(32:1,16; 33:5)、丰盛的救恩(33:6, 22)和永远的安息(32:17-18; 33:20)。因此,犹大只有两个选择:是继续偏行己路倚靠人力,以致让锡安遭受耶和华定意给列国的审判、沦为凄凉的荒野(34),还是及时谦卑回转信靠真神,从而让犹大领受耶和华预备给子民的救恩、进入荣耀的乐园(35)?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对犹大来说却并不容易。
主耶和华对犹大人说:”你们得救在于悔改和安息,你们得力在于平静和信靠;但你们竟不愿意。” (30:15) 悔改(repentance)与信靠(trust)是面向神的态度,而安息(rest)和平静(quietness)是归向神的结果。犹大人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他们不愿意追求平安和福乐,而在于他们追求的方式是倚靠自己而不是倚靠神,在于他们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愿在神面前低下骄傲的头颅,承认自己的罪恶和悖逆、软弱与缺乏。讽刺的是,他们越是倚靠自己,结果越是糟糕:他们要骑马奔”跑”(flee),结果是要逃”跑”(flee);他们要骑上”快”马(swift),结果是被敌人”快”速追赶(swift);他们要倚靠盟友,结果是如山顶上的旗杆被孤立(30:16-17)。耶和华”等候”(wait)要恩待他们,可他们却不愿意接受,直到他们预备好了自己的心,愿意来”等候”(wait)耶和华(30:18)。
自从神按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人以来(创1:27),想要像神那样独立自主就成为人最大的试探,撒但正是利用这一点成功引诱了亚当夏娃犯罪(创3:5)。当人离开神之后,不出所料,没有一人寻求神(诗14:2),人人都在自己所渴望的独立和自由中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诗14:3)。当神重新寻找人、与人立约之后(出19:4-6),人依然时常悖逆神(出32),无论是恩慈的拯救还是严厉的审判,都不能使人完全归向神。神人关系的恢复和维系需要更强的纽带,需要一位站在神人之间的中保。神最终赐下了这样一位中保,就是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提前2:5):耶稣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罗1:3-4);他担负了全人类的罪(约一2:2),又把自己的生命赐给所有信他的人(约20:31);他应许一切信靠他的人得着圣灵的能力(弗3:16)和永远的救恩(来5:9);他向所有在罪中疲乏劳累的人再次发出了邀请——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
当今世界不认识神的人只能倚靠自己,因此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乱象: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对自然灾害的糟糕应对、对社会问题的荒诞处理,等等,其中许多的事件让人感到气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人类社会发展了几千年,科技与经济飞速进步,可是人始终得不到安息,这是因为人只想着努力地培育”更快的马”,却不愿单纯地回转向神。
对于已经信主的人,我们的心在我们里面也并不安分,常常会因着罪的影响和环境的诱惑而躁动不安,常常想要倚靠快马来奔走天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信靠和等候神的功课,因为神在等候要恩待我们(30:18)。神其实早就预备好了我们所需用的一切,只是在等候我们预备好自己的心来等候他。让我们用诗篇中的祷告来安静自己的心:”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诗篇 46:10-11)
文 / 周元圣
若要使高傲之眼降卑,就要让其仰望比自己眼光更高之处。犹大既然不愿相信耶和华,反而自作主张去寻求外邦盟友的帮助(7),耶和华便将犹大所倚靠的外邦国家亚述(10),连同其周围所有的国家(13-23),一并进行审判。受审判的国家包括以骄傲著称的东方代表巴比伦(13-14; 21)、西方代表推罗(23)、与犹大或敌或友的众邻国(14-17)、犹大想要倚靠的埃及(19-20),以及耶路撒冷(22)。不只是世上的列国,连全地都要遭受耶和华的审判,大地要变得空虚荒凉(24:1-13);不只是地上的列王,连天上的众军也要受惩罚,月亮和日头也要惭愧蒙羞(24:21-23)。
耶和华之所以施行如此大规模的宇宙性审判,就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只有耶和华是宇宙的主,只有耶和华值得信靠、配得敬拜!这个信息首先是传给犹大的:犹大人担忧畏惧的敌人,以及信靠倚赖的列国,都只不过是耶和华手中的工具,列国的命运都在耶和华的手中,倚靠他们必定会导致失望和痛苦(22);而耶和华审判列国,就是为了告诉犹大,世人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信靠耶和华才是他们唯一的盼望(14:1-3; 16:5; 17:6-7; 24:23; 26:4; 27:12-13)。耶和华的信息也是传给列国的:虽然列国都是耶和华使用来惩罚以色列和犹大的工具,但是列国的骄傲(10:12; 14:13)、残暴(10:7)和拜偶像(19:3; 21:9),必会使他们自己遭受应得的审判;然而,耶和华不是要彻底毁灭他们,而是要让他们在末后的日子能够认识耶和华,成为神的子民,与以色列一同敬拜耶和华(18:7; 19:19-25; 25:6-9)。
耶和华曾经为了自己的缘故创造了日月星辰和天地万物(创1),又因人的堕落而咒诅大地(创2:17),使受造之物一同受苦(罗8:22);耶和华曾因人类的罪用洪水毁灭了地上的一切活物(创6-7),又因子民以色列的不信而审判了世上的列国(13-24);在末后的日子,耶和华为了除掉世人的罪,从天上差遣他的独生子耶稣来到世界作救赎的工作,又差派门徒将救恩传到地极(徒1:8);最终,基督要从天上降临,将他的子民接到荣耀中去(可13:26-27),同时将一切的邪恶抛在火湖里(启20:7-15)。
我们需要从神在历史上的启示和作为认真地思考神的心意:神不是为了人而存在,但是神在世界上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让人认识他(约17:6-8);神不需要向人证明自己是宇宙的主,但为了人信心的缘故而愿意向人启示他的作为(约11:42);神不需要通过人的信靠来增添他的荣耀,但神不希望看到他为自己所创造的荣耀形象(创1:27)因不信神而灭亡(彼后3:9);神不需要在天堂里有人陪伴,但他乐意看到各族各方的人在他面前欢呼敬拜(启7:9-12),一同分享他的生命、荣耀和喜乐。这样一位无比伟大又如此有爱的神,我们怎能不信靠呢?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难处而信心不足的时候,让我们抬头望望这位天上的神,也低头看看自己的内心,然后向神作一个祷告:”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 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篇 73:25-26)
文 / 周元圣
以赛亚书7-39章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信靠:开头是亚哈斯的不信(7-12),结尾是希西家的信靠(36-39),中间是耶和华对不信者的审判和耶和华信实的拯救(13-35)。这个部分通过许多鲜明的对比——人的渺小和神的伟大、倚靠人与信靠神、人的不信与神的信实、等等,深刻地展现了人需要单单信靠真神的主题。
人的不信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当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联合起来攻击犹大时,犹大王亚哈斯的心就震动,像林中的树被风摇动一般(7:2)。这两个王在人看来是强敌,在耶和华眼中却如两个即将熄灭的冒烟的火把头 (7:4),因为他们的计谋必立定不住,他们的灭亡已经命定(7:7-8)。虽然如此,人若不相信耶和华的话,便无法领受耶和华的帮助和祝福,相反要遭受而从神而来的更大的祸患,正如耶和华对亚哈斯所说的:你们若不相信,就必定不得坚立(7:9) [注:在希伯来原文中,7:9的”相信”和”坚立”是同一个动词的两种不同变形(Hiphil 和 Niphal);NIV的翻译体现了这两个词内在的关联,对应的中文意思就是你们如果在信心上”站立”不稳,就完全不得”站立”]。 亚哈斯不相信,体现在他以不试探耶和华为借口,拒绝向耶和华求兆头(7:12);如果说这还保留了表面上的敬虔,那么他选择向亚述王求助(代下7:16-21),就是彻底弃绝耶和华了。犹大不得坚立,体现在耶和华要使用亚述作为工具来攻击犹大,让犹大所倚靠的亚述成为比亚兰和以色列更可怕的敌人(7:17-20)。
人的不信却不能废弃神的信实,也不能阻挡神的计划。亚哈斯虽然拒绝向耶和华求兆头(7:12),但耶和华自己要给他一个兆头,就是必有童女怀孕生子,起名叫”以马内利”(7:14),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神的同在既体现在神要照着他的预言(7:7-8)、藉着亚述来消灭亚兰和以色列(7:15-16),又体现在神要照着人的回应(7:9-13)、藉着亚述来管教不信的犹大子民(7:17),更体现在神最终要照着自己的信实和慈爱来审判亚述、拯救犹大(8:8b-10; 10:24-25; 11:11)。”以马内利”的名字,一方面是指以赛亚时代出生的一个小孩[注:很可能是8:3中的小孩,名字的意思是”赶快掳掠、急速夺取”],表明神要藉着亚述来审判亚兰、以色列和犹大(8:4-8a);另一方面也预表了将来要降世施行拯救的婴孩(太1:23)。这位婴孩就是犹太人所等候的救主弥赛亚,他要被称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恒的父、和平的君”(9:6);他从耶西的根而出(11:1),要用耶和华的灵施行公义、断定是非(11:3-5);他要赎回犹大的余民(11:11),招聚万族万民归向神(11:10);他要让全地都认识耶和华(11:9),让万物都恢复和平(11:6-8)。
有句话说得好,人与神之间只有一个祷告的距离,而神给人的祝福只差一份单纯的信心;但是人若不信,又怎能得着呢?不信的人不仅会失去全能者的帮助,更要受到从全能者而来的祸患。这样的代价,谁能承受呢?求主原谅我们的小信,我们常常为生活中许多大大小小的”冒烟的火把头”而担忧害怕,我们站立不住是因为我们没有在信心上站稳,不相信神的话语和应许、大能和美善。求神帮助我们转离黑暗、定睛光明(9:2),引导我们的脚步转离自己的道路(8:11),以信心的眼睛专一地注视我们的主(来12:2)!
文 / 周元圣
每一位为神献上生命的人,必定是先奉了神的差遣。”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6:8) 耶和华在以赛亚面前所问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触动了无数人的心,也成为历世历代信徒蒙召的印证。以赛亚的回答”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更是成为人回应神呼召的完美典范。以赛亚的蒙召经历是独特的,但是从中也可以总结出一些普遍原则,就是受差者的三方面特性。
第一,受差者必定是一个认识神的人。以赛亚在异象中看到了坐在宝座上的万军之耶和华神的圣洁和荣耀(6:3),这个异象一方面给以赛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他因自己和人民的不洁感到大祸临头(6:5),另一方面也成为他蒙召的契机:虽然全地充满了罪恶,但他看到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全地(6:3),这或许是他愿意接受差遣并敢于向悖逆的人民宣告祸患的重要原因(5:8,11,18,20-22)。主耶稣在升天之前差派门徒时,也有类似的情景,他首先宣告自己充满天地的权柄,然后再给门徒颁布使万民作门徒的使命(太28:18-20),这也是门徒能够放胆向邪恶的世界传讲福音的重要原因(徒4:31)。
第二,受差者必定是一个蒙恩的人。以赛亚能亲眼见神是极大的恩典,因为没有什么比站在神面前更能表明神对人的接纳;更重要的是,在以赛亚向神祈求赦免之前,耶和华就用赎罪祭坛上的火炭洁净了他的嘴唇(6:6),除掉了他的罪。耶和华不仅让以赛亚安然无恙地看见神,更是让他可以坦然无惧地亲近神。在旧约时代,神将这份恩典赐给了他所选召的众先知;而在新约时代,神将这份恩典赐给了每一位信耶稣的人(来4:16)。
第三,受差者必定是一个忠心的人。当以赛亚接受差遣后,耶和华让他传给子民的信息竟然是”你们听了又听,却不明白;看了又看,却不晓得”(6:9)。这其实是对偶像敬拜者的定罪和审判:偶像敬拜者变得跟自己所造的偶像一样,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诗115:4-8)。这种审判比刀剑的审判更严厉,因为这是神对以色列民的不可逆转、不会带来悔改和医治的弃绝(6:10)。然而,这种审判不会持续到永远,因为耶和华为子民存留了圣洁的苗裔,预备了末后的复兴(6:11-13)。耶和华让以赛亚传达的信息注定没有人能明白(28:9, 19),也没有人会相信(53:1),因为人们既不认为他们会受到耶和华的审判(28:15),也不相信耶和华能给他们带来安息(28:12)。但是既然受了神的差遣,就只能传讲神的话,哪怕没有果效甚至会招来祸患,也不能迎合民众的意愿而更改神的信息,因为神有绝对的主权和完美的计划。以赛亚书7-66章的信息表明,以赛亚的确不辱使命,忠心传达了耶和华的信息。
旧约时代神的先知受差传讲审判的信息是如此,新约时代主的门徒受差传讲救恩的消息亦是如此。初代使徒因为传讲耶稣死而复活的消息而遭受迫害,历时历代的教会拓荒都是由殉道者的血所浇奠,如今哪怕在和平的国家传讲纯正的福音也会遭遇许多挑战。全备的福音至少有三方面是世人不愿意听的:一是人的罪,二是基督的十字架,三是末后的审判。但是,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耶和华的荣光充满全地,认识到耶稣的权柄充满天地,认识到我们不洁的身体已经被耶稣的宝血所洗净(弗5:25-27),当我们愿意在主面前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的时候,这一切困难都不是问题了!许多事在人不能,但在神凡事都能(可10:27),神在乎的不是我们能不能,而是我们肯不肯——肯不肯来到神面前,肯不肯让神来洁净,肯不能接受神的差遣。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文 / 周元圣
以赛亚书全书可以说是一首锡安的乐章,主歌是七轮关于锡安的审判与拯救(1:2-2:4; 2:5-4:6; 5:1-12:6; 13:1- 27:13; 28:1- 39:8; 40:1-55:13; 56:1-66:24),副歌是锡安的训诲(2:1-5; 4:3-6; 12:6; 27:13; 35:10; 52:7; 62:12)。1-4章通过两轮主歌的重复讲述了犹大的罪行(1:2-3)、耶和华的审判与除罪(4:4),以及锡安将来的荣耀(4:5),为全书的主题奠定了基调。其中2:1-5是副歌的高潮,就是在末后的日子,多国的人要前来登耶和华的山,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2:3)。旧约圣经中的锡安常常用来代指耶路撒冷,也用来代表耶和华的所在地。锡安的训诲既是关于犹大锡安城的训诲,又是关于锡安之神对万民的训诲。
锡安的训诲首先是关于犹大锡安城的训诲。在以赛亚书开篇的第一轮重复中,耶和华指控了犹大的诸多罪行,包括他们离弃耶和华(1:2-4),实行虚伪的宗教仪式(1:10-15),作恶多端(1:16-17),等等。为此,耶和华严厉地惩罚犹大,为要炼除他们的渣滓(1:25),洗净他们的罪恶(1:18),除掉他们的污秽(4:4)。在第二轮重复中,犹大的罪行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骄傲狂妄,他们倚靠财富宗教(2:6-9)、坚墙高台(2:13-16)、精英领袖(3:2-3)、佳容美貌(3:16),等等。为此,耶和华将他们所倚靠的一切都变为羞辱(1:29; 2:18-22; 3:4-12; 3:17-4:1),为要使骄傲的人降卑(2:11-12, 17),使余剩的人倚靠耶和华得着荣耀和庇护(4:2-6)。因此,耶和华关于锡安的训诲,就是要在因骄傲而被神降卑(2:12)、受审判而被神恢复(1:26)的以色列人身上,彰显耶和华的伟大和荣耀(2:2,11,17; 4:5)。
锡安的训诲也是锡安之神万军之耶和华对万国万民的训诲。耶和华虽然被称为雅各的神(2:3),但锡安山和耶路撒冷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地理位置,成为吸引万国万民前来敬拜耶和华的新天新地(65:17-18; 66:20-23)。当万国万民都来敬拜耶和华、寻求他的道、遵行他的路时(2:3),世界便充满了公义与和平,不再有战争(2:4)。
锡安的训诲更是神对新约时代的训诲。耶和华要用审判的灵和焚烧的灵除去人的污秽(4:4),但审判本身并不能除罪,这里的审判一方面是预表神要审判他所预备的代罪羔羊(53:4),另一方面是表明神要用审判的方式使人悔改(1:19-20; 1:27-28)。犹大的罪如何由朱红变为雪白(1:18-19),锡安的人如何蒙救赎(1:27),锡安女子的污秽如何被洗净(4:4),如今世人的罪恶也如何被赦免——这一切都是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和人的悔改(徒2:38)。
地上的锡安已成为过去,天上的锡安将要降临(来12:22),愿我们都能够留心听从主的训诲,遵行主的道,在一生的朝圣之旅上永不偏离!
文 / 周元圣
旧约先知书的信息不只是对短期的历史发展作预告,也是对长远的末世救恩作预表;不只是对以色列当下的处境进行劝诫和警告,也对神救赎计划的宏伟蓝图进行描绘和展望。弥迦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本书相对完整地涵盖了神的救赎计划中的六个重要环节:耶和华拣选拯救以色列(6:4) -> 以色列悖逆耶和华(1:3-5) -> 耶和华使用列国惩罚以色列(4:11-12) -> 耶和华审判列国(4:13) -> 耶和华兴起拯救者、复兴以色列(5:1-9) -> 万国万民归向耶和华(4:1-5)。第五个环节中的兴起拯救者,就是在预告弥赛亚的到来,不同的先知书对此信息有不同角度的描述。
弥迦书启示了弥赛亚的出生和根源,强调了他作为以色列的统治者和牧人的角色(5:2-4)。这位弥赛亚将从不起眼的小城伯利恒以法他出来,他的根源出自大卫、却超越大卫(5:2);他要使以色列归回,但不会立刻出生,而是要先等以色列被交给敌人(5:3);他必倚靠耶和华的能力和威严(5:4a),正如弥迦先知所倚靠的(3:8);他必牧养他的羊群,使他们安然居住(5:4b),这正是以色列领袖的失败之处(3:1-12);他必要尊大,直到地极(5:4c),这意味着他不单要作以色列的统治者,也要作全地的统治者。
新约的启示告诉我们,这位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他的降生是神的宏伟救恩计划的中心和高潮,是历史的更新,是救恩的成就,是天国的降临,也是末世的开启。以色列人没有想到,这位统治者竟然是神的儿子,神所应许的复兴竟然不是重建地上的以色列国(徒1:6),而是带领神的子民进入天国;世上的列国也没有想到,神在审判列国之后,竟然要招聚他们与以色列一起成为神的国民(4:1-5; 7:11-13,16-17)。
如今我们正处于神救恩计划的最后阶段,就是神应许的拯救者已经到来,神正呼召万族万民归向他。我们信主的人都是万族万民中被神呼召的一份子:我们从前本是外族人,在基督以外,在世上没有盼望,没有神;但如今蒙神的恩典,在基督里能够与神亲近(弗2:11-13),成为神的子民(彼前2:10)。作为神国的一员,我们理当顺服和参与神国君王赋予子民的使命,就是将救恩的福音继续向万族万民传扬(太28:18-20)。
神救恩计划的前五个阶段已经按着所启示的成就了,在历史接近尾声的末世,我们当越发确信,神会照着圣经上所启示的方式来终结历史,完成终极的救赎和审判。因此,我们要特别留意神在圣经上所教导的一切信息,包括末世的假先知和敌基督(约一2:18)、末世的灾难(可13:5-10)、信徒的使命(徒1:8)、得救的确据(弗1:14)、背道的危机(来6:5-8),等等。我们也当时刻警醒,随时预备好自己迎接历史终结的那一日,就是主耶稣的再来(林前15:51-52)。
文 / 周元圣
一个民族有怎样的领袖,就会有怎样的人民,以色列的堕落与领袖的败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弥迦书在指控以色列犯罪时特别强调了领袖的罪,就是人民的官长、祭司和先知所犯的罪。这些领袖的罪主要分为两大类:神学的错误和道德的败坏。
以色列的领袖在神学上是错误。他们认为耶和华是赐福的神,不会让祸患临到他的子民身上(2:6-7),不管人民做了什么,都可以向耶和华寻求保护(3:11);他们把说虚假预言的人当作先知(2:11),而拒绝说责备之话的真先知 (2:6; 3:8),因此耶和华没有默示给这些假先知,为了使他们抱愧蒙羞(3:6-7);他们不知道耶和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6:8; 申10:12-13; 撒上15:22),而试图用虚伪的宗教仪式取悦神、遮掩罪过(6:6-7);他们不明白申命记中所讲的蒙福和咒诅的条件(申28),不理解耶和华的话只对行事正直的人有益处(2:7b),也不愿相信自己已经大难临头(1:3-2:5; 3:12)。
以色列的领袖在道德上是败坏的。首领和官长们恨恶良善、喜爱邪恶、屈枉正直、欺压百姓、流人血、行诡诈、施强暴、无恶不作、罪行累累(2:2-9; 3:1-3; 3:9-10; 6:9-12; 7:2-3);以色列的先知和祭司也都是为俸禄而教导,为银子说默示,为食物而攻击人(3:5,11)。因为这些领袖犯罪的缘故,耶路撒冷必定要遭受耶和华的审判(3:12)。
以色列领袖的败坏使得以色列走向覆灭,也使得他们最终被神所弃绝(可12:1-9)。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今我们在跟从什么样的属灵领袖?保罗在提多书中对如何设立教会的监督有明确的指示:第一是品行上无可指责(多1:7-8),第二是真理上纯正坚固(多1:9)。因此,一个合格的属灵领袖至少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被会众认可的道德品行和真理装备。这两方面并不是个人得救的必要条件,但绝对是作属灵领袖的前提要求,因为领袖的教导和见证会影响许多人的生命,而领袖将来也要受到更严厉的审判(雅3:1)。
当代教会属灵领袖的状况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一些不合圣经的神学思想在腐蚀教会,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成功神学。成功神学认为人身体的健康和属世的成功是信心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神救恩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对圣经的断章取义和错谬解读。另一方面,许多能够教导纯正真理的属灵领袖面临着道德危机,例如陷入色情、金钱、权利等方面的试探。
虽然不是每个信徒都会成为教会的领袖,但是每个门徒都必定是培养门徒的人(太28:19),他/她一生的信仰生活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生命。因此,神对属灵领袖在品行和真理两方面的要求,也是神对每一个信徒的要求,正如保罗为信徒所作的祷告:“ 我所祷告的,是要你们的爱心,在充足的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多而又多, 使你们可以辨别是非,成为真诚无可指摘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公义的果子,使 神得着荣耀和赞美。”(腓1:9-11)
文 / 周元圣
阿摩司书以耶和华愤怒的吼叫开始(1:2),以耶和华话安慰的话语结束(9:15)。全书以宣告审判为主,通过多次重复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耶和华八次指责列国和以色列三番四次地犯罪(1:3-2:16),三次呼吁以色列要听耶和华的话(3:1-6:14),五次强调以色列虽受罚却仍不归向神(4:1-13),三次劝勉以色列寻求耶和华就必存活(5:1-17),两次宣告以色列因倚靠虚假盼望而带来的祸患(5:18-6:14)。耶和华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宣告,是因为他不先把计划向他的仆人众先知显示,就不会作任何事(3:7)。他所宣告的事,等时候到了就必然执行(8:2),那时人们再也寻不见耶和华的话(8:12),也没有一人能逃离灾难(9:1-4)。虽然如此,耶和华仍然应许在灾难之后,在将来的日子,要恢复大卫倒塌的帐幕,重建它的废墟(9:11-15)。
虽然耶和华三番四次地警告和呼吁(1-6),以色列最终还是一步步走向了绝路(7:1-9:10)。以色列的灭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三番四次地犯罪(2:6),离弃公义和良善(5:7,14);二是受了严厉的惩罚,仍然不归向耶和华(4:6-11);三是心存虚假的盼望(5:18-6:14),拒绝听从先知攻击他们的预言(7:12)。以色列的命运真实地反映了悖逆之人的光景,就是灭亡三部曲:不行善、不悔改、不信审判。
耶和华在以色列历史中所作的一切工作,既是在为末后的终极救恩作预备,同时也是在为末世的终极审判作铺垫。如果说曾经以色列的灭亡是暂时的,还有末后复兴的应许(9:11; 见徒15:16-17),那么如今因不信基督而灭亡的人就毫无指望了:耶稣来到世界之后,神定世人的罪不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邪恶,而是因为他们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8);耶稣对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宣告的祸患,不再是地上的刀剑,而是地狱的刑罚(太23:33);耶稣再来审判的时候,悖逆的人不再是遭遇肉体的死亡,而是经历第二次的永死(启21:8)。
曾经以色列作为神的选民没有听耶和华的话,如今我们作为神的儿女一定要听耶稣的话!主耶稣被杀之时如同羔羊一般寂然无声(赛53:7),得胜之后却如狮子一般充满权柄(启5:1-5);主耶稣给世人带来了拯救、盼望和安慰,同时也对世人发出了严厉的劝勉和警告(太7:21-23; 10:37; 11:21-24; 18:7; 23:13-39; 24:45-51);主耶稣的话使信的人得生命(约5:24),也使不信的人被定罪(约12:48);主耶稣的话被许多宣称信神的犹太人拒绝,却被犹太人所信的神亲自从天上印证——“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5; 3:17)
神的话语带着能力,神的话语永不落空,神的话语赐予生命,神的话语改变命运。求神帮助我们不单是听到他的话语,更是能够明白他的话语,顺服他的话语,活出他的话语,并且传扬他的话语!
文 / 周元圣
撕裂衣服在旧约圣经中常常用来表达哀痛、沮丧或愤怒的情感(创44:13; 民14:6; 士11:35; 王下2:12; 5:7; 代下34:19; 拉 9:3),同时也是撕裂心肠的外在表现。那么约珥书2:13中所说的撕裂衣服、却不撕裂心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里外不一的假意哀痛吗?根据1:1-2:11所描述的惨状(1:9,12, 18; 2:6),百姓的痛苦应该是真实的,所以撕裂衣服、却不撕裂心肠,更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虽受惩罚却不悔改、虽受痛苦却不呼求、虽到绝境仍不回头的愚昧和刚硬,这也体现在先知对百姓所作的呼吁:要在患难中哀号(1:5,8)、 在哭泣中呼求(1:14,19; 2:17),要全心全意地归向耶和华(2:12-13)。因此,撕裂心肠与撕裂衣服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是否有哀痛的情感,而在于人在哀痛中是否有回转的心肠。
人回转向神有两方面的前提,第一是认识自己的罪,第二是认识神的属性。约珥书强调的是第二方面,就是认识到耶和华是”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并且有丰盛的慈爱,随时转移不降灾祸”(2:13)。与出埃及34:6中类似的经文相比,这里的描述省略了耶和华对罪的处理,但并不意味着人民不需要认罪,可能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已经饱尝了审判的痛苦(1:1-20),他们更需要归向耶和华,从耶和华那里得着怜恤和拯救(2:17, 32)。在新约时代,神也会允许他的儿女经历痛苦,在哀痛中”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也是神对当今信徒的心意。
信徒经历哀痛,很容易陷入的试探就是”撕裂衣服”,然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将自己的心紧锁,将神和人都拒之门外;但是神的心意是要让我们”撕裂心肠”,回转向神(2:13),因为神要用他的慈爱怜悯亲自为我们疗伤,并且藉此重塑我们扭曲的心灵,根除我们内心深处的罪。
信徒经历哀痛,原是出于神对我们的爱(2:18),是为了使我们更深地经历神的恩典和同在。常常听到不信主的人说感受不到神的存在,很多初信主的人也是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在伤痛中被神医治的经历。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可2:17),哀痛的人才得着安慰(太5:4),神的医治和安慰只为那些需要医治和安慰的人预备,而醉酒昏睡的人则需要先在哀痛中被唤醒(1:5)。
信徒经历哀痛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神的终极目的,神要藉着哀痛使人认识他的良善、信实和奇妙(2:26-27)。信徒经历哀痛只是短暂的,神要藉着短暂的苦楚亲自成全我们、坚固我们、赐力量给我们、建立我们(彼前5:10)。信徒经历哀痛无一不是出于神的允许,因为我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太10:30),我们内心的苦楚神都知道。信徒经历哀痛不是表明他们的不幸,而是显明他们有从神而来的尊荣和生命(太10:32-42)。求神帮助我们在经历哀痛的时候全然信靠他,并且永远相信他的信实和美善!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