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埃及记中,神多次启示自己的名字:他是自有永有者(3:14);是耶和华,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3:15);是耶和华拉法(15:26)、医治的神;是耶和华尼西(17:15)、争战的神;是有怜悯有恩典、定意要清除罪恶的神(34:6-7);是嫉妒的神(34:14)。前面两次启示发生在神拯救以色列出埃及之前(3:14-15),为了让埃及人和以色列人认识到神的超越和临在;中间两次启示发生在从出埃及到西奈山之间的旷野,为了让以色列人认识神的供应和得胜;最后两次启示则发生在以色列人背约之后(34:6-7, 14),为了让以色列人认识到神的圣洁和慈爱。
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之后不久(24)、摩西在山上领受神的律法还未下山的时候(25-31),以色列百姓竟然在山下为自己造了金牛犊来代替神(32:1-6),公然违背了耶和华刚刚给他们颁布的十诫(20:4)!耶和华因此大发烈怒,定意要将以色列人消灭(32:9-10),然而摩西却大胆地为百姓代求。摩西在与耶和华的对话中一共有四次代求:一是为耶和华的名声而求(32:11-13),二是为百姓的性命而求(32:31-32),三是为耶和华的荣耀而求(33:12-18),四是为耶和华的同在而求(34:8-9)。经过摩西的前两次代求(32:11-13, 31-32),耶和华转意不把以色列人灭尽,但决定只差派使者带领以色列人前往应许之地,自己却不与他们同行,免得在路上把他们消灭(33:1-3)。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悲伤,于是摩西第三次向耶和华祈求,求见神的荣耀(33:18),因为如果没有神荣耀的同在,以色列人与地上其余的人就没有分别(33:16)。耶和华答应了摩西的祈求,向摩西显现了自己的荣耀(33:22-23),并重新制作立约的石版(34:1),然后宣告自己的名字:”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且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千万万人留下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一定要清除罪,追讨罪孽自父及子至孙,直到三四代。” (34:6-7) 这一宣告既表明耶和华全然的圣洁和公义,又显明耶和华丰盛的慈爱和怜悯;人唯一能作的回应就是谦卑认罪。摩西明白耶和华的意思,于是急忙俯首敬拜,第四次向耶和华祈求,求耶和华与百姓同行;他知道耶和华的同行可能会使硬着颈项的以色列人被消灭,但是更愿意信靠耶和华的赦罪之恩(34:8-9)。耶和华再次成全了他的祈求,重新与以色列人立约(34:10-28),并通过会幕与以色列人同住(40:34-38)。
从金牛犊事件可以看到,神的惩罚固然可怕,但比这更可怕的是失去神的同在。失去神的同在就意味着失去神的供应(16:4)、引导(13:21)、试验(15:25)和管教,失去与神的关系(19:4-6; 32:19),失去对神的认识(33:13),失去神的恩典(34:6-7),这样就与地上的其他人没有任何分别(33:16)。神的使者不能代替神(33:2),神的律法不能代替神,神的仆人摩西也不能代替神;耶和华是以色列存在的唯一价值的指望,失去了耶和华,以色列人什么也不是。可悲的是,神的律法虽然刻在新的石版上(34:1),却没有刻在人的心版上,以色列人并没有因着神的恩典而更加顺服神;神的同在虽然暂时存留,但日后还是因着以色列的持久悖逆而彻底离开(结10:18)。不过,可喜的是,神的同在没有永远离开,而是通过耶稣基督降世为人重新回到了世界(约1:14)。耶稣的到来是出于神丰盛的慈爱和恩典(罗5:8),是为了彻底地清除罪(来9:26);从此以后,神要住在所有信耶稣的人身上(弗2:22; 彼前4:14),不是藉着会幕、而是藉着圣灵(约14:17),并且永远不再离开(太28:20)!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将以色列人拯救出埃及之后(1-14),经过三个月的旅程(15-18),将他们带到西奈的旷野,然后在西奈山上藉着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19:4-6)。西奈山之约标志着耶和华对以色列的创造和差派,赋予了以色列新的身份和使命:以色列的身份是在万民中作属神的产业(19:5),以色列的使命是在万民中归神作君尊的祭司和圣洁的国民(19:6),吸引万民归向耶和华。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之后,又藉着摩西给他们颁布律法(20-24),并指导他们修建会幕(25-31),让神能够与人同住(25:8)。耶和华颁布律法的用意不只是为以色列人提供一套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让人藉着律法认识神的属性和心意,并且通过遵守律法来回应神的恩典、维系神人的关系。律法的总纲是十诫(20:1-17),十诫的精义是爱神和爱人;律法的其余条例是十诫的实践(20:18-23:33),这些条例充分显明了神的公义和怜恤。
耶和华曾经通过降十灾、分红海来彰显大能、审判诸神、消灭埃及,实行了轰轰烈烈的拯救,让万民听见了就害怕(15:14); 后来又在西奈山上通过雷声、闪电、密云、烈火、幽暗,显明了他的圣洁和威严(19:16-19),让以色列人看见了就颤抖(20:18)。然而,在给以色列人颁布的律例典章中(20:18-23:33),这位大能而威严的神,却细致入微地关照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公义和怜悯之重视(23:1-9),对人的需求之敏感(22:26-27),对各种处境的考虑之周全(21:28-32),着实让人惊讶!其中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是,他是孤儿寡妇的神:神吩咐人不可苦待任何孤儿寡妇,如果真的苦待了,神必定听他们的呼求,并且击杀那些苦待他们的人(22:22-24)。耶和华的律法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独一无二的宝贵礼物,不仅是因为神的律法比同时代外邦人的律法更加完善、更能彰显公义和怜悯、更合神的心意,更是因为神亲自来设定、维护和执行律法:耶和华不仅吩咐人不可苦待孤儿寡妇,更是亲自作孤儿寡妇的主,听他们的呼求,为他们伸冤!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是孤儿寡妇的主,耶稣没有说苦待孤儿寡妇的人会被刀剑击杀,却说:作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善事,就是作在主身上(太25:40),结局是进入永生(太25:46b);没有作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没有作在主身上(太25:45),结局是进入永远的刑罚(太25:46a)。主耶稣的弟弟雅各特别强调了神对孤儿寡妇的心意:在父神看来,纯洁无玷污的虔诚,就是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被世俗所污染(雅1:27) 。使徒约翰也作了类似的劝勉:有财物的人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悯的心,怎能说他心里有神的爱呢?(约一3:17)。从旧约到新约,神的心意未曾改变,只是神赐给人的启示和恩典更加丰盛:我们信主的人曾经都是失丧的孤儿寡妇,如今却因着基督的恩典成为神的嗣子(罗8:15)和新妇(弗5:25-27)。作为属神的人,我们无法拥有神所独有的审判悖逆之人的权柄,却应当竭力追求神所展现的关爱孤儿寡妇的怜悯。愿我们爱神的人都能更多体贴神的心意,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神的性情,让世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就颂赞我们的神(太5:16; 彼前2:12)。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没有立刻和他们立约,而是先在旷野对他们进行了试验 (15:25)。在试验的过程中,以色列人就像无知又悖逆的愚顽人一样,几乎每一步都是错的:肚子饿了的时候就思念埃及地的肉锅,抱怨说耶和华要让他们饿死在旷野(16:3);耶和华赐给他们吗哪作食物,并且吩咐他们不可把吗哪留到早晨,他们偏要留到早晨,结果就生虫发臭了(16:20);摩西吩咐他们第七日要守安息日,他们偏要出去收取吗哪,结果什么也找不着(16:27)… 耶和华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目的是让他们事奉耶和华(3:12),但他们显然没有预备好:以色列人虽然亲眼见证了神的大能,但是对神的话语没有敬畏之心;虽然被神分别出来,但是行为表现与埃及人没有分别,只想着满足肉体的情欲;虽然肉身脱离了埃及人的奴役,但是内心并没有归属新的主人。
虽然以色列人屡屡悖逆,神却没有惩罚他们:以色列人抱怨无路,神就让他们观看自己的作为,亲自为他们开路(14:11-14);以色列人抱怨水苦,神就帮他们将苦水变甜(15:24-25);以色列人抱怨无食,神就赐给他们吗哪和鹌鹑作食物(16:1-36);以色列人抱怨无水,神就让磐石中流出水来给他们喝(17:1-6)。以色列人不断地犯错、顶撞神,以致摩西都向他们发怒(16:20),但是神却宽容他们,并且成全他们的祈求。这并非是因为他们所犯的罪无关紧要,而是因为神还没有与他们立约,因而对他们显出格外的容忍。然而,当神与以色列人立约并颁布律法、使他们充分认识神之后,以色列人在同样的事上明知故犯,神就降下严重的灾难惩罚他们(民11:1,33; 21:6)。
人在认识神之前,每一步的选择都是错的,因为人在罪中只能顺从自己的私欲行事,不能体贴神的意思。然而,神处理罪的方式常常不是照着人应得的报应施行审判,而是先向人施恩典,让人有机会认识他,从而没有藉口悖逆神,也没有理由为悖逆的后果抱怨神。神对待以色列人就是如此:神先向以色列人施行拯救,再与他们立约(19:4-6);与他们立约之后,再给他们颁布诫命(20:1-17);颁布诫命之后,再惩罚他们悖逆的罪(32:9-10)。到了新约时代,神对待世人也是如此:”神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藉着他得救。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7)
我们信主之前也同世人一样不认识神,放纵肉体的私欲(弗2:3),每一步都是错的。我们初信主时,虽然脱离了罪的权势,但是在很多方面看起来与世人无异,仍然会体贴肉体的情欲,常常会犯错得罪神: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把自己归给新的主人,心里还留恋过去的罪中之乐。基督徒的救恩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得救,不再作罪的奴仆;二是成圣,成为义的奴仆(罗6:17-18)。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不断地除去旧人、穿上新人(弗4:22-24),恨恶和远离旧的主人,认识、亲近、爱慕和顺服新的主人。每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应当从初生的婴儿慢慢长大成人(弗4:13),从几乎步步错,到有时候对,到有时候错,到几乎不再错。
文 / 周元圣
从与亚伯拉罕立约到以色列全家进入埃及期间,耶和华对自己的启示相对比较有限,主要是对亚伯拉罕一族的祝福和保守,那时神的名还并为被全地所知;直到耶和华藉着神迹奇事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当时最强大的埃及时,他的权柄和能力才充分地向世人显明。耶和华所降的十灾一方面是对埃及一切神祗的审判,为要让不认识耶和华的埃及人认识耶和华的名(5:2; 12:12);另一方面也是对立约之民的拯救,为要实现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6:1-8)。在出埃及的一系列神迹中,最后两个神迹——灭头生和过红海是神拯救的高峰。当耶和华准备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时,就开始称呼他们为军队(12:17,51);然而耶和华并没有吩咐他的军队拿起兵器作战,而是自己亲自为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唯一要做的是听神的话、警醒预备、并且观看神的作为,就是神在“那一夜”和“那一天”所要施行的拯救。
在那一夜,耶和华使以色列人被释放,却使埃及人受痛苦(12:30-31):那一夜,以色列人不需要作其他事,只需要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宰杀羊羔、吃羊羔的肉、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柱和门楣上(12:6-11);那一夜,耶和华击杀了埃及地所有头生的,却越过了用血在房屋上作记号的以色列人(12:12-13);那一夜,是全埃及人痛苦哀号的一夜(12:30),却是以色列人结束四百三十年奴役而得自由的一夜,也成为以色列世世代代向耶和华守的一夜(12:42)。
在那一天,耶和华带以色列人过红海,却使埃及人被淹没(14:30):那一天,以色列人不需要作其他事,只需要安静地观看神的作为(14:14);那一天,耶和华用云柱分光暗、用东风分红海,使以色列人走旱地、却使埃及人被水淹(14:19-28);那一天,以色列人看见了耶和华大能的手,就敬畏和信服耶和华(14:31),而耶和华也在埃及人身上了得荣耀(14:18)。经历了那一夜与那一天的拯救之后,以色列人对耶和华发出了由衷的赞美:”耶和华啊,万神之中有谁能像你呢?有谁像你荣耀圣洁,可颂可畏,施行奇事呢?”(15:11)
那一夜与那一天的经历极其宝贵,因此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要世世纪念、代代相传(12:26-27; 13:8-10; 13:14-16)。然而,那一夜与那一天的得胜只是一个开始,以色列人从脱离埃及奴役到进入应许之地的旅程,还要经历许多的争战。在这个过程中,神逐渐减少正面的参战,而让以色列人开始学习倚靠神来争战,包括让他们亲自拿起兵器与敌人对抗(17:9),在旷野经历神的试验(15:25),在旷野敬拜事奉神(利未记),攻占应许之地(民数记),等等。 以色列人作为神的军队能否在之后的各样争战中得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铭记那一夜与那一天的经历。遗憾的是以色列人还是忘记了,最终离弃了他们的拯救者;而那一夜与那一天的拯救,也成为日后忘恩负义的以色列人被神审判时的罪状(耶2:6; 结20:10; 但9:15; 弥6:4; 摩3:1)!
虽然以色列人最终失败了,但是在末后的逾越节,耶和华再一次亲自为人争战,将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献为赎罪祭,并在三天之后使他从死人中复活,使人从罪恶的奴役中得释放(罗6:18),成就了一次而永远的胜利!如今,我们得救的人就是基督的军队(腓1:27; 弗6:10-20; 提后2:3),我们应当世世代代纪念和传承主耶稣受难前的那一夜(可14:24)和复活的那一天(可16:6),一生为主打那美好的仗(提前1:18),直到进入在天上的应许之地(来4:11; 来13:14)。
文 / 周元圣
《创世记》讲述了从世界的起源到以色列全家进入埃及的故事,展示了耶和华与亚伯拉罕之约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逐步开始成就耶和华对亚伯拉罕的三大应许:后裔(创12-22)、地土(创21:30-31; 23:17-20)和祝福(创19:29; 21:13, 22-23)。耶和华曾向亚伯拉罕预告,他的后裔必在外地寄居,服事那地的人四百年,到了第四代必回到这里(创15:12-16)。《出埃及记》的故事就是这一预言的应验,也是亚伯拉罕之约的进一步实现:耶和华藉着摩西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1-18),并且与以色列人立约、使他们成为神的子民(19),更是藉着会幕与以色列人同住(40)——这些事件也为以色列人敬拜事奉神(利未记)和得着神所应许的产业 (民数记) 作了预备。出埃及记的内容可以分为个三个部分:出埃及的拯救(1-14),旷野的试验(15-18)和西奈山的立约(19-40)。出埃及的故事背景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地逐渐发展壮大,埃及兴起的新王因为不认识以色列的神,而重重地奴役以色列人;然而以色列人没有忘记耶和华,耶和华也没有忘记他们(1-2)。耶和华早在八十年前就预备了摩西,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便开始施行拯救(2:23-25)。耶和华要作的第一件事和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人认识他的名。
耶和华首先在荆棘丛的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并差遣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当摩西询问神的名字时,神告诉摩西两个名字:一是”自有永有者”(3:14),这是关乎神的超越性,表明神是独一的真神;二是”耶和华”,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3:15),这是关乎神的临在性,表明神是与人有关系的神。对神的超越性和临在性的启示和认识贯穿着整本出埃及记:在出埃及的过程中,耶和华藉着十灾审判了埃及的一切神祗,让埃及人认识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5:2; 12:12);又藉着使以色列人”逾越”灭头生之灾,让以色列人认识耶和华对他们的拯救(12:13);最后藉着领以色列人过红海,让以色列人认识到耶和华为他们争战(14:13,31)。在出埃及之后,耶和华一方面通过可畏的异象,彰显了他的威严和圣洁(19:16-18);另一方面又通过主动与人立约,表明他对以色列人的接纳(19:4-6),并且乐意与他们同住(25:8; 40:34)。
在旧约圣经中,耶和华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使人认识他的名,包括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立约和祝福(创22:17),对摩西的超自然的显现(3:2)和直接的话语启示(3:14-15),对以色列人大能的拯救(14:13)和丰盛的慈爱(34:6-7),赐律法给以色列人 (20:1-17),使悖逆的人心里刚硬(4:21; 赛6:9-10)、并遭受审判(12:12; 赛6:11),等等。在旧约历史上,耶和华的拯救和审判不断地交织,最终藉着他的爱子耶稣基督降世达到高潮:耶稣为了拯救世人,承担了神对罪人的审判(林后5:21),让人藉着他就可以完全地认识父神(约1:18; 约14:6-7)。耶和华的名字也是耶稣的名字:耶稣就是首先的和末后的(启1:17)自有永有者,也是与人立约(可14:24-25)、与人同住(约15:4)的神。愿我们所有跟从耶稣的人都能以服事这位超越的独一真神为荣,并且以经历他的同在为乐!
文 / 周元圣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给美国的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弟兄姐妹间原来习以为常的连接和关怀被阻断。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发起了线上一起晨更的活动,邀请年轻人每天准时起床、一起晨更祷告、不忘记吃早餐、来场健康体操、关心一位邻舍。自2020年三月底开始,一群遍布全美的青年基督徒,用看似古老简单的方式,每天早晨七点伴随朝阳,通过网络平台一起唱诗,灵修经文。如果只能用三个词去概括青年晨更同工们的服事,也 许 就 是「 容 错 」,「 坚 持」,和「 平 民 化 」。 「 非 专业」的平民同工们,「白手起家」,坚持从每一个细节,通过每天的一点一滴改变,建立起晨更的秩序:一首一首的选敬拜诗歌,一节一节的预备灵修经文,每天晨更结束后一起的的回顾讨论会来进行自我修正。
当然,这并不是一条一直平坦的康庄大道。一个拦路虎就是已经深入青年骨髓的晚睡生物钟:靠着一股热情一两天早起,自然毫不费力。坚持一两周,拼一点意志力,还能勉勉强强。但三到五周,摆在眼前的只有血淋淋的抉择了:要么完全改变生活方式,得以继续晨更,要么继续降服在晚睡生物钟下,回到过去。
感谢主,我们已经坚持了1009天并且还将继续,我们听到了太多太多美好的见证:弟兄姐妹亲自尝到每早经文灵修的甘甜,看着自己生命点滴的改变,自然而然就有动力去改变生活!静下心来,一天一天的回顾、数算神的恩典和带领,每天对着「镜子」观察自己微笑的改变,真的会发现什么叫作「天国是一粒芥菜种」,什么 叫 作「你 的 路 径 都 滴 下 脂 油」。
2023新年伊始,我们将往期晨更音频整理分享出来,在每个工作日更新,方便有时差的朋友收听,也希望更多的弟兄姐妹可以加入我们,一起线上实时晨更。
神在与亚伯兰立约时,曾预告他的后裔要在外地寄居,并且服事那地的人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们必重新回到这里(15:13-16)。创世记37-50章通过记载约瑟的故事,详细讲述了雅各一家从应许之地迁到埃及地寄居的过程,也为出埃及记的内容作了铺垫。约瑟的故事在创世记中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通过约瑟在一生的坎坷遭遇中经历神的同在和祝福(39:2,21),展现了神的恩典;二是通过神藉着人所作的恶成全了神要保全许多人性命的美好旨意(50:20),展现了神的主权;三是通过神在亚伯拉罕的后裔身上延续他的应许(50:24),展现了神的信实。约瑟的一生像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被父亲偏爱、又被兄长贩卖,被军长信任、又被妇人诬陷,被狱长器重、又被酒政遗忘,但最终被法老高抬,成为埃及人和以色列全家的拯救者。约瑟能够被神重用,一方面是因为神的同在和保守,另一方面也是源于他对神的敬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约瑟胜过了情欲的试探(39),与犹大的不雅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8)。
约瑟被兄弟贩卖之后,被带到埃及,作了军长波提乏的奴隶;但是神与约瑟同在,使他所作的尽都顺利,并且被指派管理主人所有的一切(39:1-6)。然而,顺境中孕育着危机:神与约瑟同在,主人的妻子却想要与约瑟同睡(39:7)。约瑟面临着极大的试探:妇人的诱惑是强烈的,因为妇人的身份尊贵,约瑟的身份卑微;妇人的诱惑也是持续的,她天天对约瑟说同样的话(39:10)。尽管如此,约瑟却全方位胜过了试探:他在情感上没有被妇人所吸引,在理性上认定这事是极恶的、是得罪神的,在意志上拒绝了她的请求,在行动上避免与她在一起(39:8-10)。没想到妇人竟然主动出击,在无人的时候抓住约瑟的衣服;在千钧一发之际,约瑟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三十六计走为上,留下自己的衣服跑到外边去了(39:11-12)!约瑟最终胜过了试探,虽然他为此得罪了妇人,也得罪了军长,最后被关到监狱里,但是他唯独没有得罪神,在监狱里神仍然与他同在(39:21)。
约瑟胜过试探的见证是当今所有弟兄们的榜样:因着敬畏神,他对主人妻子的行为发自内心地厌恶,认为这是极恶的事、是得罪神的(39:9);因着对罪的厌恶,他天天采取行动远离试探(39:10),并且在试探临到时果断地选择逃跑(39:12)。然而,如今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根据马克丹尼森在几年前提供的数据,有62%的福音派男性基督徒看色情片,大多数基督徒和37%的牧师坦承挣扎于色情犯罪。为什么许多弟兄难以抵挡色情的诱惑?为什么许多属灵领袖在性方面犯罪跌倒?约瑟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绝大部分的弟兄都能在理性上认定看见妇人动淫念就是在心里犯奸淫(太5:28)、是得罪神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在行动上采取措施远离情欲的试探;当诱惑临到时——就如妇人诱惑约瑟,就发现自己是何等软弱、身不由己、不堪一击,以致酿成大错(诗19:13)。另一些人在行动上采取了防御措施,但是在情感和意志上并没有对罪产生强烈的厌恶;当物理防御或心理防御被突破时——就如妇人抓住约瑟的衣服,就束手就擒,任人宰割(箴7:22)。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抵挡试探的属灵抗性同样也需要日复一日的操练(提前4:8),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操练对神的敬畏和爱、对罪的省察和恨恶、以及对试探的远离和抵挡(太6:13; 太26:41; 雅4:7; 约一2:15-17)。
约瑟因着敬畏神,胜过了妇人的试探,被神所使用成为全家人的祝福;耶稣因着敬畏神,胜过了魔鬼的试探(太4:1-11),被神所使用成为全世界的祝福;我们若能因着敬畏神而胜过各样的试探,也必定会被神所重用,成为许多人的祝福!(提后2:21; 彼前2:12)
文 / 周元圣
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不断地传承:从信心之父亚伯拉罕(22:15-18),到应许的后裔以撒(26:2-5),再到生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雅各(35:11-12)。创世记25-35详细记载了雅各的故事,这些故事一方面充分显明了神的主权、信实和同在(25:23; 28:13-15; 31:11-13; 32:28; 35:10-12),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了人的罪性、患难和成长(28:20-22; 32:9-12; 32:26,30; 35:2-4,14)。雅各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欺骗人(25-27),到被人欺骗(29-31),再到被神祝福并且给别人祝福(28, 32-35, 49)。雅各起初是一个用诡计夺取哥哥祝福的骗子,而后经历了从离开伯特利(28:19)到返回伯特利(35:15)二十年之久的历练,最终成为一个谦卑敬拜神的应许继承者。在这二十年中,雅各遭受了各样的患难——从风餐露宿孤苦行(28),到母舅亏待兄长害(31-32),再到示剑之祸无地容(34);在这二十年中,耶和华一直在保守看顾雅各——耶和华四次向他显现(28:13; 31:13; 32:28; 35:9),三次赐福给他(28:13-15; 32:29; 35:9),两次为他改名(32:28; 35:10);在这二十年中,雅各对神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伯特利邂逅神(28:16),在雅博渡口抓住神(32:26),回到伯特利敬拜神(35:14)。
雅各在雅博渡口与神摔跤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2:22-32)。这个故事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摔跤的原因不合常理,不是雅各找神摔跤,而是神主动找雅各摔跤(32:24);摔跤的时机也很特别,雅各正在为即将见他的哥哥以扫而感到惧怕和焦虑,因为哥哥有可能会杀掉他(32:6-8);摔跤的结果出人意料,雅各摔跤得了胜,却又被打伤了大腿窝(32:25)。这些令人费解的故事其实是在为雅各的生命转变作铺垫。雅各名字的原义就是”抓”,这也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状态:他在母腹里就抓住了哥哥的脚跟 (25:26),之后从哥哥以扫那里抓取了长子的名分,后来又从母舅拉班那里抓取了家室和牛羊;但是到了离开拉班、面对以扫的时候,他却无力抓住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在这个关键时刻,神藉着雅博渡口摔跤的经历彻底翻转了他的生命。雅各与神与人较力看似都得了胜(32:28),但当他的大腿窝被打伤时,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得胜:得胜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胜过别人、为自己抓取好处,而是谦卑俯伏在神面前、领受从神而来的祝福。此刻他终于知道,真正需要抓住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神;因此他紧紧地抓住那个人不让他走,除非他给自己祝福(32:26)。神来找雅各摔跤也正是为了给他祝福:神让他的大腿窝脱节、身体变为残疾(32:25),却使他的灵魂苏醒、见了神的面仍然能保全性命(32:30);神使他跛脚行走(32:31),见以扫时七次俯伏在地(33:3),是为了让他在哥哥面前彻底地降卑自己;神使他见以扫的面好像见了神的面(33:10),是为了让他知道,他在以扫面前蒙恩是出于神对他的接纳,而不是出于他自己的精心谋划(32:7-8);神使他不再叫雅各、而要叫以色列(32:28),是为了让他从此不再靠自己抓取、而是靠神来争战[注:”以色列”的原义是”神争战”],同时也是在宣告他成为神与亚伯拉罕之约的继承人,并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和多国之父(35:10-12)。在这之后,当雅各再次回到伯特利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不再倚靠自己、专心倚靠神,并且时时敬拜神的合神心意的忠仆(35:14; 47:31)。
雅各一生的经历也是每个信徒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信徒的天路历程中,有犯罪、有悔改,有得胜、有失败,有孤单、有同在,有平安、有迫害,有喜乐、有悲哀;信徒必定会经过孤苦之中有神同在的伯特利(28:10-22),也要到达破碎之时与神摔跤的雅博渡口(32:22-32) ,但最终会随着生命的更新变化而回归敬拜独一真神的伯特利[注:”伯特利”的原义是”神的殿”],在神的殿中领受神所应许的祝福(35:1-15)。作为蒙神拣选的子民(彼前2:9),我们的一生都是神的杰作(弗2:10),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主恩典的记号(诗65:11)。让我们坚定地相信,耶和华不仅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也是如今你和我的神;他必会常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他实现了对我们的应许(28:15; 太28:20)!
文 / 周元圣
创世记1-11章讲述了史前背景故事,启示了以亚当和诺亚为起始的两轮创造、差遣、堕落和拯救。创世记12章引入了耶和华对亚伯兰的应许和祝福,开启了第三轮的创造、差遣、堕落和拯救,也为神差遣自己的独生子降世为人、施行终极拯救作了预备。神赐给亚伯兰的应许包含三方面:一是后裔,神要使他成为大国(12:2);二是福分,神要赐福给他,使他的名为大,并地上的万族要因他得福 (12:2-3);三是地土,神要将他向东南西北所看见的地方都赐给他和他的后裔(13:14-15)。神对亚伯兰的应许很美,而且是无条件的,但是人得着应许却需要经历信心的试验(12-22)。
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原本是不能生育的,因此后裔的应许以人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可能实现,然而神却要藉此显明自己的作为,并且试验亚伯兰的信心。后裔应许的实现经历了八次危机:一是下到埃及险作法老妻,神藉着灾病进行阻拦(12:10-20);二是无法生育罗得成替补,罗得却自愿离开亚伯兰(13-14);三是无法生育家仆成替补,神宣告亚伯兰亲生的才是后裔(15);四是无法生育婢女成替补,神宣告撒拉生的才是后裔(16-17);五是罗得逃离本城成替补,可他却并未回到亚伯拉罕身边(18-19);六是下到南地险作他人妻,神藉着异梦进行阻拦(20);七是以实玛利得宠争后裔,亚伯拉罕赶走了夏甲和以实玛利(21);八是亚伯拉罕受命献以撒,神预备祭品进行阻拦(22)。如果说前七次危机是出于人信心的软弱,为了显明神的信实和恩典,第八次危机则是出于神的主权,为了试验和坚固人的信心。在最后一次危机中,亚伯拉罕顺服了神的命令,正准备杀以撒的时候,耶和华却阻止了亚伯拉罕,预备了一只公绵羊替代以撒献为燔祭(22:10-14)。为此,耶和华知道亚伯拉罕是敬畏神的了,于是耶和华第一次指着自己起誓,重申了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再次祝福他和他的后裔、以及地上的万族(22:15-18)。
亚伯拉罕按着神的意思,没有留下自己所爱的独生子不给神,在最后一刻,神阻止了以撒被杀,预备了替代的公绵羊;两千多年后,神按着自己的意思,没有留下自己所爱的独生子不给世人(约3:16),在最后一刻,神没有阻止耶稣被杀(太26:42),因为耶稣就是神所预备的代罪羔羊(约1:29)。为此,神要祝福所有亚伯拉罕的后裔以及地上的万族,就是一切因信耶稣而承受应许的人(罗4:9-13)。如今很多基督徒常常觉得自己小信,很难有亚伯拉罕那样的信心,可是,看看神所作的工作吧!这位保全了亚伯拉罕的独生子、却为我们牺牲了自己独生子的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全然信靠吗?
亚伯拉罕被称为以色列的信心之父,因为他在献以撒时所展现出来的是真实的信心:他行事不是凭着人的眼见,而是凭着神的应许(来11:17);他虽然爱自己的独生子,但是更加敬畏这位赐予他后裔的神(22:12);他知道以撒若死了神的应许就会落空,然而更加坚信神能使人从死人中复活(来11:18)。亚伯拉罕不仅是以色列的信心之父,也是所有基督徒的信心榜样(来12:1)。愿我们都能像亚伯拉罕那样,坚定地相信和盼望主耶稣给得救之人的美好应许,并且以敬畏的心顺服主的一切旨意。
文 / 周元圣
在亚伯拉罕的故事中,罗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配角,他不像以撒那样是耶和华拣选的亚伯拉罕的后裔,又比以实玛利的故事更加丰富。罗得的经历可以总结为”罗得三部曲”:第一部分是与亚伯兰一同离开家乡前往应许之地迦南,最后却离开亚伯兰进入罪恶之城所多玛(13:1-18);第二部分是被四王俘虏之后得到了亚伯兰的拯救,却没有回到亚伯兰的身边(14:1-24);第三部分是在所多玛的毁灭中接待了天使,并得以脱离审判,却没有回到亚伯拉罕的身边(18:16-19:38)。罗得相比于亚伯拉罕并不算有信心,却被新约作者称为是被神搭救的”义人”(彼后2:7),那么,罗得究竟是怎样的人?
作为亚伯兰的至亲(13:8-9),罗得离耶和华的祝福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远:他起初凭着信心与亚伯兰一同去到迦南,却因贪恋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富饶而离开了亚伯兰(13:10-12);他虽然两次被亚伯兰拯救,却始终不愿回到亚伯兰身边;他虽然不与所多玛的恶人同流合污、甚至保护了天使(19:1-8),却仍然留恋罪恶之城(19:16-20);他虽然常为恶人的淫行忧伤(彼后2:7),却不觉得自己需要被拯救,而耶和华把他从倾覆中救出来,是因为纪念亚伯拉罕的缘故(19:29);他在世的时候被亚伯拉罕所爱,可他的后裔摩押和亚扪(19:37-38),却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后裔以色列的敌人(申23:3-4);他屡次因亚伯拉罕的缘故蒙福,却没有真正得着耶和华应许给亚伯拉罕的祝福(12:1-3)。
罗得终究只是亚伯拉罕的侄子,而不是儿子。对应到今天,罗得所代表的,是那些有机会接触福音、也因着身边的基督徒得着了祝福,却始终不肯信神的人;是那些有正直的良心、为恶人忧伤、努力行善,却仍然贪恋世界的人;是那些品尝过神的恩惠、甚至被神搭救过性命,却终究没有得着永生、没能成为神儿女的人。如今这个世界有三类人:放纵情欲的索多玛人,有良心又有私心的罗得,以及有单纯信心的亚伯拉罕。愿我们都能够靠着神的恩典,尽快逃离第一类(启18:4),不要止步于第二类(可4:18-19),竭力进入到第三类(来12:1-2)!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