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曾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应许将迦南美地赐给他们和他们的后裔作产业(创13:14-17; 26:2-4; 35:11-12),不过在得到产业之前,他们的后裔先要在外地寄居(创15:13-16)。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四百年之后,耶和华将以色列人拯救出埃及,在西奈山与以色列人立约(出19:4-6),颁布律法教导他们如何敬拜神和过圣洁生活(利未记),然后带领他们向应许之地进军(民数记)。《民数记》记载了以色列人从西奈山到摩押平原四十年的旷野之旅。这段路程十几天就能走完(申1:2),最后竟然花费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申1:3),这是因为以色列人的不信(来3:18)。民数记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以色列人初次预备进入应许之地(1-10);然后是以色列人因为悖逆神而在旷野漂流了三十八年(11-25);最后是第二代以色列人再次预备进入应许之地(26-36)。以色列人初次预备进入预备应许之地时有一个好的开始,他们组成了一只以神为中心的军队(1-5);以色列人乐意将自己奉献给神(6-8),而神也乐意让自己与以色列人同住(9-10)。
在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就称呼以色列人为军队(出6:26)。起初耶和华通过降十灾、过红海的方式在军队的前面开路;在与人立约之后,耶和华就降临在军队的中心与以色列人同行。以色列军队的排兵布阵是以神为中心:耶和华的会幕在军队正中心,摩西和亚伦在会幕的东边(3:38),利未三家族哥辖、革顺、米拉利分别在南边、西边和北边(3:21-37);往外一层则分布着以色列十二支派,每个方位有三个支派(2:1-34)。以色列军队的权柄设立是以神为中心:神是元首,摩西和亚伦作领袖;亚伦和他的儿子管理利未人(3:9),亚伦的第三子以利亚撒监管利未人的众首领(3:32)和帐幕圣所的一切事务(4:16),第四子以他玛管理革顺和米拉利子孙的事务(4:33)。以色列军队的奉献也是以神为中心:拿细耳人在离俗期间将自己归给神(6),十二支派的领袖代表十二支派将供物奉献给利未人(7),利未人则代替以色列人所有头生的将自己献给神(3:12-13; 8:16-18)。
耶和华是一切美善和祝福的源头。以神为中心的军队是有福的:有神为他们争战,仇敌都会四散(10:35)。以神为中心的国家和人民是有福的: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耶和华拣选作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诗 33:12)。以神为中心的家庭是有福的:敬畏耶和华、遵行他道的人必要全家蒙福(诗128:1-6)。以神为中心的生命更是有福的:在耶和华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他的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诗16:11)。
以神为中心对现代人来说是颠覆性的,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当我们靠着信心和恩典,真正实现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地心说”到以基督为中心的”日心说”的变革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教会、我们的社群,必定会因着我们生命的改变而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不是因为我们能作什么,而是基督在我们里面作他的工作! (约14:12; 太5:14; 林后2:15; 腓2:15; 弗2:10)。
文 / 周元圣
在以色列的宗教条例中,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守各种节期,包括逾越节、无酵节、初熟节、住棚节、安息日和安息年,等等(23,25)。耶和华让以色列人守节的目的既是让他们通过聚会、庆祝和休息来纪念神的创造、拯救和供应,也是通过奉献来实践和操练以色列人对神和对人的爱心。以安息年为例,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六年之内要耕种田地,第七年地要完全歇息,享受耶和华的安息(25:3-4)。其实耶和华真正的用意不是要让地安息,而是让人安息,让人认识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25:17,38,43,55),让人知道一切都是属于耶和华的——包括地土(25:23)、收成(25:4)、物品(25:14)、奴仆(25:42),让人将神的物归给神(25:4,10,14,41)。
对现代信徒而言,有太多的事物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要安息实在是太难了。工作六天、完全休息一天,或是工作六年、完全休息一年,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哪怕是在闲暇之时,也必须做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似乎片刻的安息比不间断的工作更让人难以忍受,除了睡觉以外,每一分钟都必须被填满。很多人从”忙”(busy),变成了”盲”(blind)和”茫”(lost),然后逐渐地”亡”(dead)。俗话说,忙碌是最棒的藉口,其实对大多数人信徒来说,忙碌不是因为缺乏,而是因为忘记了耶和华是神,把神的物归给了自己,包括时间、财富、名誉、成就、生命,等等。
我们不能安息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信心,担心”如果停止工作,我们吃什么?” 这正是以色列人面临的问题(25:20),然而耶和华应许以色列人,他会让地在第六年生产足够三年食用的出产,足够以色列人吃到第九年(25:20-22)!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我们若能以敬畏顺服的心把神的物归给神,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他难道不会把所需用的一切加给我们吗(太6:33)?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给以色列人颁布的律例中,除了十诫和道德律外,其余的部分大体分为两类:社会条例(出21-23)和宗教条例(利未记)。社会条例体现了耶和华的公义和怜悯,而宗教条例则展现了耶和华的圣洁和爱。利未记第19章集中讲述了耶和华对圣洁和爱的要求。
耶和华要求以色列人圣洁,因为神是圣洁的(19:2)。圣洁的定义就是分别为圣,不跟俗的或恶的混杂。圣洁的要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不可效法外族人敬拜偶像、不可占卜、不可交鬼(19:4,26,31),小到禁止牲畜杂交、禁止两样的种子或布料混合(19:19)。神也要求以色列人有爱心,爱邻舍好像爱自己一样(19:18)。爱的行为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孝敬父母(19:3)、怜悯穷人(19:9-10, 33-34)、诚实待人(19:11-12)、公正审判(19:13-16,35-36)、爱邻舍(19:17-18)、尊敬老年人(19:32),等等。18和20章中大篇幅关于性行为的条例,也是耶和华对圣洁的要求和对十诫不可贪爱邻舍妻子的实践。
圣洁和爱是耶和华自有的属性,正如他曾向以色列人所启示的(出34:6-7);因此耶和华在颁布这些条例时,多次强调”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这一宣告在利未记19章出现了16次。因着自身的圣洁和爱,耶和华也希望他的子民能以圣洁和爱彼此相待;但是他知道,若不献上自己的独生子为祭,即使颁布了这些命令,人也注定会失败。当以色列失败之后,神差遣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为人赎罪,然后再次向所有信徒发出了圣洁和爱的命令(太22:39; 彼前1:16; 来12:14)。如今我们作为神的新子民,岂可再失败呢?
文 / 周元圣
自从亚伦的两个儿子因献凡火而死后,耶和华规定大祭司不可随时进入圣所的幔子内,免得他死亡(16:1-2)。大祭司只能在一年一次的赎罪日进到幔子内的至圣所(16:12,15; 来9:7)。赎罪日的献祭跟平日的献祭不同,大祭司先为自己和家人赎罪(16:11),再为圣所和会幕赎罪(16:16),再为祭坛赎罪(16:18),最后为众民赎罪(16:24)。在这一日,大祭司要将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和过犯都归在一只活山羊头上,然后将这只代罪的山羊送到旷野里去(16:10,21)。
大祭司为什么需要为圣所和会幕赎罪?因为圣所和会幕在平日里担当了人所有的罪(16:16)。在赎罪祭的条例中,祭司和全体会众犯罪需要在圣所内向着幔子弹血(4:17),而领袖和居民犯罪只需要在会幕门口用血抹燔祭坛的四角(4:25)。我们知道只有祭司能进入圣所内,而普通领袖和居民只能进到圣所外会幕门口的燔祭坛处,这就意味着人与神的距离有多远,他所犯的罪就要在离神多远的地方来赎;这也表明圣所和会幕在平日里分别担当了祭司和普通民众的罪。
至此我们可以对以色列的赎罪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圣所、会幕、祭坛和祭司(10:17)在平日担当了以色列人的罪;在赎罪日的那一天,大祭司进入至圣所,为自己和同作祭司的家人、为圣所、会幕和祭坛赎罪;而这一切罪最终被转移到那只山羊身上,随着山羊被送到旷野,罪也离开了以色列人。
我们也明白了大祭司为什么必须带着血、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为自己和人民赎罪,哪怕是冒着生命危险,因为以色列全年的罪孽都要在这一天赎掉。我们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耶稣救恩的意义:耶稣作为新约的大祭司,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至圣所,就实现了永远的救赎(来9:12)。我们虽然不是以色列人,但是有必要从以色列的献祭体系中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必须要让罪离我们而去!曾经那只为以色列人代罪的山羊去到了旷野,远离了以色列人(16:21);如今那位为世人代罪的羔羊去到了天上,我们要到他那里去(约6:35)!
文 / 周元圣
利未记1-10章讲述了以色列人如何以君尊祭司的身份敬拜耶和华,包括献祭的条例(1-7)和祭司的设立(8-10)。当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因献凡火而死时,耶和华就藉着这件事教训亚伦,要将圣的和俗的、洁净和不洁净分辨清楚(10:10)。11-25章则详细地叙述了洁净的条例(11-15)和圣洁的条例(16-25),教导以色列人如何以圣洁国民的身份过圣洁的生活。从这些条例可以看到,人或物的状态可以分为三类:不洁,洁净和圣洁。从不洁到洁净需要经过献祭或清洗等仪式(11:25),而从洁净到圣洁需要经过人的奉献和神的分别为圣(21:8);反过来,圣洁之物如果被亵渎就会变得不圣洁(19:6-8),而洁净之物被污秽也会成为不洁净(11:24)。
利未记中关于洁净的条例很多都是宗教仪式上的(ceremonial),与人是否犯罪常常没有直接的关联,并且这些条例在新约时代就不再适用了,例如不可吃不洁净的食物(11; 徒10)。耶和华区分洁净与不洁净是出于什么原则?有多种可能性,例如为了卫生的缘故,与生命与死亡相关,为了对抗迦南人的习俗,等等。虽然归类的原则有争议,但是耶和华颁布这些条例的目的是清楚的,就是让以色列人通过区分礼仪上的洁净与不洁净(12:47),将自己分别为圣归给圣洁的神(11:44-45)。
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原则,如果说罪的工价就是死,那么洁净的蕴意就是生命。摩西律法中的洁净条例几乎都跟生命和死亡相关:人的罪要用动物的血来赎(16:15-17),因为血里面有生命(17:11);人或物的污秽要用活水来除(14:5,51; 民19:17),因为活水象征生命;生命的残缺是不洁净的,例如祭司或者献祭的祭物不能有残疾(利21:17-22; 22:20-24);危害生命或使生命流失的事物是不洁净的,例如对健康有危害的动物不洁净(11:13,29,42),触摸尸体的不洁净(11:24),妇人生产不洁净(12:2),患皮肤病、大麻风的人或发霉的衣服房屋不洁净(利13-14),遗精和月经不洁净(利15, 代表着生命的流失),等等。
耶和华颁布洁净的条例,表明耶和华对以色列人的心意是喜爱生命、不喜爱死亡。耶和华设立献祭来作洁净和除罪的工作,是为了让以色列人认识到,人保持生命的完整(Wholeness)必须以祭物的生命为代价。然而,耶和华真正想赐给人的生命不是肉身的健康长寿,而是人认识神、爱神、与神恢复关系(申30:20; 何6:6),从而得着永远的生命(约17:3)。旧约的祭物所代赎的生命只是一个预表,罪所带来的死亡必须藉着耶稣的生命来重生(约1:4),因为只有耶稣的献祭真正除去了罪、战胜了死亡(林前15:54-56; 来10:12)。
世间最大的悲剧就是人人都畏惧死亡,却无人能逃避死亡。其实死亡不是生命当有的归属,也不是神创造人原本的心意。从古至今,神都是喜悦人存活,不喜悦人死亡:神起初造人的时候就赐给人生命树,并且吩咐人不可吃知善恶树的果子、免得人死亡(创2:16-17);神通过旧约律法中洁净的条例让以色列人珍爱生命、远离死亡;神藉着摩西呼吁人民选择生命,不要选择死亡(申30:15-20);神藉着先知呼吁悖逆的以色列人回转,从而存活而不致死亡(结18:27-28);到了末后,神又将自己的独生子赐给世人,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在主耶稣第二次降临之前,神不愿有一人灭亡,却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那么,如今我们这些已经相信主耶稣而得着生命的人,又当如何爱惜自己的生命?主耶稣的吩咐振聋发聩:”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和福音牺牲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可8:35)
文 / 周元圣
利未记1-7章介绍了五类献祭的条例,8-10章则讲述了祭司的设立。亚伦和他的儿子被膏立为祭司,被分别为圣在耶和华面前供职(8)。亚伦照着摩西的吩咐为人民献祭,得到了耶和华的悦纳(9:23-24);然而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却违背了摩西的吩咐,被耶和华所击杀(10:1-2)。他们两人拿着自己的香炉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平常的火,是耶和华没有命令他们献的,于是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将他们烧灭。从耶和华面前出来的火,既是焚烧祭物的悦纳之火(9:24),又是毁灭生命的审判之火(10:2)。他们被击杀的原因是身为祭司却没有能够分辨圣的和俗的(10:10),没有尊耶和华为圣,因为耶和华曾经说:”在亲近我的人中,我要显为圣,在众人面前,我要得荣耀。”(10:3)
从创造天地万物,到与亚伯拉罕立约,到拯救以色列出埃及,到与以色列人立约,再到差耶稣来到世界,耶和华不断地施行他的作为——创造与毁灭、祝福与咒诅、拯救与审判、赦免与惩罚。耶和华作这一切事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得荣耀!拿答和亚比户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耶和华抬举自己成为祭司,就可以随己意而行献上凡物,结果被火烧灭;可拉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以为耶和华也在他们中间,就可以反抗摩西和亚伦的领导(民16:3),结果被地所吞(民16:1-34);亚干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以为耶和华帮助他们打赢了胜仗,就可以违背神的命令私藏当灭之物,结果被石头打死(书7:19-26);亚拿尼亚与撒非拉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以为自己捐了钱财,就可以私留价银欺哄圣灵,结果暴毙而亡(徒5:1-11)…
我们还会为神的旨意困惑吗?还在纠结神的慈爱和公义哪一个更多吗?还会担心祷告是否会蒙神应允吗?让我们牢牢地抓住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神做一切事都是为了使他自己得荣耀(诗19:1; 79:9; 赛43:4; 66:18; 但4:30; 约11:4, 40; 罗6:4; 9:23; 弗1:14; 3:16)。神差耶稣拯救我们这些亏缺神荣耀的人,不是因为我们配得怜悯和拯救,而为了在我们身上彰显他自己的荣耀(罗9:23)。这位荣耀的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6:7)。因此,我们这些藉着耶稣与神亲近的人,千万不可将恩典当作犯罪的藉口(罗6:1; 犹1:4),而是应当以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12:28-29)。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为了让他们敬拜事奉耶和华(出3:12)。为此,耶和华在西奈山与以色列人立约,从万民中拣选以色列作君尊的祭司和圣洁的国民(出19:6),并且通过会幕与他们同住(出40:34)。《利未记》主要讲述了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与神同住的敬拜生活,包括以君尊祭司的身份敬拜耶和华(1-10),和以圣洁国民的身份过圣洁生活(11-25)。圣洁的神与有罪的人同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除掉拦阻在神与人之间的罪,使人免受神的愤怒;二是维系神与人之间的和平,使人得到神的悦纳。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耶和华专门为人制定了一套献祭体系,就是利未记1-7章所讲到的五种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和赎愆祭。
素祭和平安祭都是人为维系神人的关系而献给耶和华的礼物:素祭常常用来纪念神、纪念献祭者、纪念神与人的约,等等(利2:1-16; 9:4,17; 民5:15);平安祭常常用来庆祝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用于还愿、感恩、祭司受膏,等等(出20:24; 利3:5; 7:11-36; 22:21; 27:9)。耶和华将人献上的礼物分别为圣,表明耶和华对献祭者的悦纳,也维系着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和平。赎罪祭和赎愆祭都是人为过犯的缘故献给耶和华的祭品:赎罪祭是用血洁净圣所和会幕,用来为以色列人洁净或者赎罪,也用在祭司受膏、祭司供职、赎罪日、节期等特殊场合(利4:1-35; 12:7-8; 8:2; 9:2-7; 16; 23:19);赎愆祭主要不是用血来洁净污秽,而是使不圣洁的成为圣洁[注:赎愆祭与赎罪祭的区别存在争议,这里提到的是一种可能性],适用于对神不忠、对人不忠、沾染污秽等情形(利5:1-6:7; 14:12-18; 22:10-16; 民6:9-12)。耶和华接纳人所献的祭物,表明耶和华赦免人的罪,使不洁净的变为洁净、不圣洁的成为圣洁。燔祭则综合了维系神人关系和清除罪恶两方面的功用,既是神所悦纳的馨香的礼物,又有着赎罪的功效(1:4,9),因此常常与其他祭同献(创8:20-22; 出29:25, 38-42; 利1:1-17; 3:5; 8:18-21)。耶和华吩咐燔祭在祭坛上昼夜不停地燃烧(6:8-13),意味着耶和华与人的同在持续不断绝。
耶和华对五类献祭的设定,除了实现清除罪恶和维系神人关系两个目的之外,也周全地考虑了人的经济条件和罪的严重程度。不同经济能力的人都可献祭:赎罪祭一般是用牛羊,但经济能力不足的,可以用斑鸠雏鸽甚至是细面代替牛羊作燔祭和赎罪祭(5:7-13)。不同程度的罪有着不同程度的赎罪方式:祭司或全会众犯罪需要把血带入圣所里面,在耶和华面前向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4:1-21);而普通领袖或民众犯罪只需要在会幕门口的燔祭坛抹血(4:22-31)。
献祭的设立不是耶和华给以色列人增加的重担或束缚,而是像耶和华颁布的其他社会条例一样,显明了耶和华的全然圣洁和丰盛恩典,因为献祭是圣洁的神与有罪的人同在的必要条件。然而旧约的献祭只是一个预表,在末后的日子,神藉着他的儿子启示我们,真正能除罪的不是祭司多次献上的祭物,而是耶稣献上的一次永远有效的赎罪祭!(来10:11-12) 耶稣献上自己为祭,使所有信他的人得到完全的赦免和成圣(来10:14),这是何等大的恩典!如今我们不必像旧约的祭司那样天天为自己和人民的罪献祭(来7:27),那么就让我们天天将自己当作活祭(罗12:1),把自己全然献给这位为我们赎罪的新约大祭司!
文 / 周元圣
出埃及记有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关于会幕的建造:25-31章是关于建造会幕的指示, 35-40章是关于建造会幕的过程,中间的32-34章是关于百姓造金牛犊的事件。建造会幕的内容枯燥、繁冗、大量地重复,并且很难找到现实的应用,以致于常常被读者快速略过或者直接跳过。虽然现代读者不喜欢读这些细节,但是会幕的建造有着不容忽视的神学意义,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地上的会幕是神的再创造。出埃及记32-34章是关于金牛犊事件,在这之前(31:12-18)和之后(35:1-3)都是关于守安息日的条例。解经家Peter Enns认为,这种结构不是巧合,而是在将神创造天地之后的安息(创2:2-3),与人建造会幕的安息相关联,暗示会幕的建造是神藉着人手的”再创造”。另外一个相关的证据是,25-31章中共有七次提到”耶和华对摩西说”(25:1; 30:11, 17, 22, 34; 31:1),而第七次正是耶和华关于守安息日的吩咐(31:12),这正对应着耶和华六日的创造以及第七日的安息。地上的会幕是神的再创造,也有神学上的依据:神学家G. K. Beale 认为,会幕的至圣所、圣所(26:33)和外院(27:9),正对应于伊甸、伊甸园和外面的世界(创2:8-14);伊甸和至圣所是神所在的地方,而伊甸园和圣所则是神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桥梁。
第二,地上的会幕是神的居所。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建造会幕的目的,是让神可以在他们中间居住(25:8);而会幕相关的各样事物,都要分别为圣归给耶和华(28:38; 29:44; 30:29),决不允许作为凡用(30:33, 38);当会幕完工之后,耶和华的荣耀便充满了帐幕(40:34)。会幕的建立标志着耶和华与以色列人同住,这并不表明耶和华需要一个住所,而是表明耶和华愿意与人同在,这也成为自亚当夏娃被神赶出伊甸园以来(创3:23),神人关系恢复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三,地上的会幕是天上事物的影像。关于会幕的建造,耶和华多次吩咐摩西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他的去做(25:40; 26:30; 27:8);而以色列建造会幕时,也是严格照着耶和华吩咐摩西的去做(39:1,5,7,21,26,31,32,42; 40:16-32)。之所以有如此细致和严格的要求,是因为地上的会幕不只是一个敬拜神的场所,更是天上事物的形状和影像(来8:5),是神在天上居所的象征;而在地上会幕的敬拜,正是在天上敬拜的预尝。
地上的会幕不久就被取代了,先是被所罗门的圣殿取代,后又被耶稣的身体取代(约2:19),最后是圣徒的身体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2);然而,会幕的意义却始终没有更改。如今,每一位圣徒都是神在基督里的再创造(林后5:17),是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2),而圣徒在地上的敬拜,正是天堂敬拜的预尝(启5:8)。因此,出埃及记中建造会幕的细节,并不是繁冗过时的”建筑说明书”,而是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人所支搭的帐幕之圣洁可畏,这也预表着新约时代主所支搭的帐幕之神圣可贵!(来8:2)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