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示录5:12 配得颂赞的敬拜

在写给七教会的信的结尾,基督应许赐予得胜之人荣耀和权柄:”得胜的,我必定赐他和我一同坐在我的宝座上,正像我得了胜和我父一同坐在他的宝座上一样。”(3:21) 在接下来的异象中,约翰就看见基督在父神的右边,与父神一同在四活物、二十四长老、万千天使和天地万有的敬拜中得了荣耀(4:1-5:24)。天上敬拜的异象包含两方面的信息:第一,在天上的父神和基督已经得胜,配得尊贵、荣耀和颂赞(4:8,11; 5:12-13);第二,天上的敬拜也代表着地上的敬拜,神所造的万物以及神的教会,是为着敬拜神而存在 (4:11; 5:8-10)。
4:1-5:24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父神的敬拜(4:1-11)。敬拜的场所是在天上,有象征权柄的宝座(4:2),象征荣耀的碧玉、红宝石和如彩虹般的绿宝石(4:3; 21:11; 结1:28),象征威严和审判的闪电、响声、雷轰(4:5; 8:5; 出19:16),象征神的灵的火炬(4:5; 亚4:2-3),还有象征得胜的玻璃海(4:6; 15:2; 21:1; 22:1; 结1:22)[注: 启示录中的”海”常常代表着邪恶的力量(13:1; 15:2; 16:3; 21:1),”玻璃”海意味着邪恶力量像无法流动的”玻璃”一样被平息(15:2),并且被从宝座流出来的明亮如水晶的”生命河”所取代(22:1)]。天上敬拜的参与者,是宝座中间和周围的四活物(4:6-8),以及宝座周围身穿白衣、头戴金冠的二十四位长老(4:5, 9-11)。四个活物或许代表着一切有生命的受造之物,而二十四位长老或许代指以色列十二支派和基督的十二使徒(21:12-14),即包括旧约圣徒在内的普世教会。四活物在天上颂赞神的圣洁和主权(4:8),是在代表一切受造之物敬拜神(5:13);而二十四位长老在天上颂赞神的创造和旨意(4:11),是在代表所有被主买赎之民敬拜神(5:8)。天上敬拜的对象是坐在宝座上的神,就是圣洁、荣耀、权能的神,是昔在、今在、以后要来的那一位(4:8),是创造了万有、活到永永远远的神(4:10-11)。这位神的荣耀和尊贵,使得四活物昼夜不停地敬拜(4:8),也使得二十四位长老取下头上的冠冕放在宝座前(4:10),因为神的荣耀胜过一切冠冕;这位神的权能和永恒,使得信徒在地上面临患难逼迫的时候无所畏惧(2:10),因为神的权能胜过邪恶、高过君王,并且神要作王掌权到永远(但4:34-35)。
4:1-5:24的第二个部分是对父神和基督的敬拜(5:1-14),重点讲述了基督的权柄和荣耀。基督拥有审判的权柄: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右手拿着书卷,但无人能展开那书卷,拆开它的封印(5:1-4);这书卷是关于审判的,在但以理时期被密封,直到末期才能打开(但12:4,9);唯有基督能够展开那书卷,因为基督藉着受难和复活成就了神的审判和拯救计划,开启了末世的进程。基督拥有双重的形象和使命:他既是犹大支派的狮子(5:5),通过得胜来收复神的国度(5:10,12-13; 创49:8-12);又是像被杀过的羊羔(5:6),通过牺牲来买赎神的子民(5:9; 赛53:7)。基督的得胜不只是在将来,也是在现在,因为基督在天上已经得了权柄荣耀,因此教会在基督里也是得胜的(3:21; 5:10);基督的牺牲不只是在过去,也是在现在,因为基督在天上仍然是被杀羊羔的形象(5:6),因此教会的得胜是通过效法基督忍受患难(2:10; 7:14; 14:4)。基督拥有与父神同等的荣耀:父神创造了万有、万有都是因着他的旨意而存在(4:11),基督却创造了教会、教会因着他成为了神的国度和祭司(5:10),并且基督配得与父神同样的颂赞、尊贵、权能与荣耀(5:12-13)。
神赐给约翰的异象,也是赐给地上历时历代众教会的。异象中所展示的天上的敬拜,是昼夜不停的敬拜(4:8),是由所有受造之物一同参与的唯一活动(5:13),这启示了万物被造和圣徒被赎的终极意义——敬拜神。因此,教会在地上存在的意义就是敬拜得胜的神,并且通过宣教使地上的万族都敬拜神。天上的敬拜不单是启示天上的景象,也代表着地上正在发生的事,因为众圣徒的祈祷,正是二十四位长老陈列在神面前的金炉中的香 (5:8);因此,信徒的祷告和颂赞,不是在对着空气发声,而是直达天上的宝座。天上的敬拜不单是展示将来永恒的敬拜,也指示了现在当有的敬拜,因为羊羔现在已经被杀、复活、得胜、在父神的右边得荣,并且使教会成为神的国度和祭司、在地上执掌王权(5:10);因此,教会的敬拜和服事,不是在完成一项结局未知的任务,而是在参与一场已经得胜的争战(12:9-11; 腓1:28)。
认识到敬拜神是教会存在的终极意义,会改变我们对地上许多事物的看法。以宣教为例,启示录4:1-5:14的异象告诉我们,在天上只有受造之物对神的敬拜(5:13),不会再有对神的抵抗,因此也无需再有宣教。约翰派博在《愿万族都快乐》一文的开篇,精辟地总结了敬拜与宣教的关系:”宣教不是教会的最终目的,敬拜才是;正因为人不敬拜神,才要有宣教。敬拜是终极的,宣教不是;因为神是永远的,而人不是。当今世结束时,数以百万计被救赎的众生将俯伏于神的宝座前,那时宣教便可以停止;宣教是暂时的,敬拜却永远长存。因此,敬拜是宣教的动力与目标。一方面是宣教的目标,因为我们宣教的目的就是要使万族尽情享受神的荣耀。宣教的目的是要使万民在神的伟大中快乐(诗91:1; 67:3-4)。然而,另一方面,敬拜也是宣教的动力。热心敬拜神在先,主动传讲神在后;你若不视为至宝的,就不会推荐给别人。宣教士如果不能先从心里说,”我要因耶和华欢喜”(诗104:34),他们就永远不能喊出”愿万族都快乐欢呼”(诗67:4)。宣教始于敬拜,也止于敬拜。”
的确,当我们认识到敬拜与宣教的关系时,就不会觉得宣教是一项难以完成的劳苦重担,而是一段传递喜悦的敬拜之旅。我自己在服事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每当我想到未信主的家人朋友将来有一天能够认识神、敬拜神,为传福音所付的代价,就不再是付出、而是得着(路15:24);每当我想到初信主的弟兄姐妹将来有一天能够成长起来服事人、带领别人敬拜神,为培养门徒所受的劳苦,就不再是疲乏、而是喜乐(腓4:1);每当我想到万族万民将来有一天能够一同在天上敬拜神(7:9-10),为普世宣教所作的奉献,就不再是义务、而是特权(腓4:15-18)。
认识到敬拜神是信徒生命的终极目标,也会改变我们在地上的生活方式。敬拜神即事奉神,敬拜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天上表现为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长老昼夜不停地颂赞神(4:8-11),在地上则表现为神的子民全心全意地事奉神(5:8-10)。神的子民敬拜神是全人的奉献,就是将身体献上当作圣洁而蒙神悦纳的活祭(罗12:1);神的子民敬拜神是全生的奉献,就是让基督在自己的生命中被尊为大(腓1:20);神的子民敬拜神是全力的奉献,就是照着神赐给自己的恩赐服事神(罗12:6-8);神的子民敬拜神是全职的奉献,就是按着神赋予自己的职分顺服主(弗5:21)。在天上的敬拜中,那些来自各邦国、各民族、各支派、各方言的圣徒(7:9),也必定是来自各阶层(加3:28)、各职业、各恩赐(弗4:11)、各宗派的圣徒。因此,我们在地上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领受了何种恩赐、被赋予何种职分、归属于何种宗派,都应该在每天的生活中全心全意地敬拜事奉神:服事人的应当照着恩赐服事,教导的应当照着恩赐教导 (罗12:7);作牧者的应当按着神的旨意牧养群羊(彼前5:1-4),作会众的应当加倍敬重和供奉为教会劳苦的长老(提前5:17);作丈夫的要爱自己的妻子,作妻子的要顺服自己的丈夫(弗5:22-33);作为圣洁的国民就应当宣扬主的美德(彼前2:9),作为世界的客旅就应当为行善而受苦(彼前2:11)。我们在地上满怀喜乐地敬拜神,这便是天堂的滋味。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