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福音14:6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约翰福音通过七个”我是”充分启示了耶稣的身份,其中第六个”我是”是在耶稣预告自己要被出卖(13:21)、即将离开世界之前(13:36),对门徒所说的话:”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14:6) ”道路”对犹太人来说并不陌生,旧约圣经中常常用神的道路比喻神的诫命或旨意(申8:6; 赛55:8; 诗18:30),但耶稣所说的道路不只是神指引人的路径,更是人归向神的途径;不只是耶稣所传讲的信息,更是耶稣所启示的自己。耶稣在地上陪伴了门徒三年之久,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劝门徒心里不要难过(14:1),因为耶稣来世界的终极目的,不是停留在地上与人同住,而是要将地上的人带到天上与父同住(14:3)。耶稣的离开不是神人关系的终结,而是人归向神的开始;因为耶稣要成为神与人之间的道路(14:6),让人藉着他可以进入通往天家的旅程(14:7,12-14),直到时候到了,他再来接人进入天家(14:3)。
约翰福音14:1-14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天家的预备(14:1-3)。耶稣安慰门徒不要因为耶稣的离开而难过,因为耶稣去,是要在父的家里为门徒预备地方(14:1-2),并且应许门徒必定再来接他们到耶稣那里去(14:3)。这个比喻的虽然直白,门徒却不能明白,因为耶稣不是在讲地上的住所,而是在讲天上的居所。耶稣所预备的”地方”,是指信徒在天上与父同住(启21:3);耶稣”预备”地方的方式是”去”,包括耶稣的受难、复活和升天;耶稣再来接门徒到他那里去,是指耶稣将要再次降临,将信徒提到云里,使信徒与主永远同在(帖前4:17)。耶稣所预备的地方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天堂”,耶稣的教导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关于天堂的一些误解:天堂是耶稣藉着自己的受难和复活,专门为信他的人预备的,而不是像世人想象的那样是所有人死后的归属;天堂是父的家,它之所以美好,不是因为有一群善良的人,而是因为有一位圣洁的神,如果一个人在地上活着的时候从未渴慕神的同在,那么天堂就不是他的归属。
第二个部分是天家的道路(14:4-9)。门徒不明白耶稣的比喻,既不知道耶稣要去的地方,也不知道那条路(14:4-5),于是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14:6) 耶稣要去的地方就是父那里,耶稣自己就是通往父的道路。耶稣不仅是道路,也是真理和生命。”道路、真理、生命”这三个词从不同的角度启示了耶稣的身份:耶稣是道路,是人到父那里去的唯一途径(11:6);耶稣是真理,是人认识父神的唯一渠道(1:18; 11:9);耶稣是生命,是人得着永生的唯一源头(1:4; 5:26; 11:25)。耶稣作为”道路”,一方面具有极度的排他性,因为如果不藉着耶稣,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在不信的人看来,这是无比冒犯的说法,因为这否定了其他一切宗教存在的意义;但是对于信的人来说,这是无比贵重的恩典,因为这是由耶稣的宝血所开辟的唯一救恩之路(来10:19-20; 徒4:12)。耶稣作为”道路”,另一方面也具有极度的包容性,因为耶稣被举起来,要是所有信他的人得永生(1:12; 3:14-16; 12:32; 20:31),既包括犹太人、也包括外族人(10:16),既包括虔诚的人(3:3)、也包括有罪的人(4:14),既包括跟从他的人、也包括杀害他的人(路23:34),既包括当下的人、也包括万世的人(太18-20)。
第三个部分是天家的旅程(14:10-14)。耶稣去”预备”地方,不只是为信徒预备天家,也是为天家预备信徒,因为天家不只是一个有耶稣在终点等候的地方,也是一段有耶稣陪伴人同行的旅程。耶稣经历受难、复活、升天之后,他所作的事,信他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因为耶稣往父那里去(14:12)。信他的人要作耶稣所作的事,是因为耶稣与信徒的关系,就如同父与耶稣的关系:耶稣作什么事不是凭着自己、而是住在他里面的父作自己的事(14:10);同样地,信耶稣的人作什么事不是凭着自己、而是住在人里面的耶稣作自己的事。耶稣与信徒之所以有这样的关系,是因为耶稣到父那里去,并不是离开了信徒,反而与信徒更加亲密地同在,就是藉着父所赐下圣灵住在信徒里面(14:16-17, 20)。这也标志着信徒从知道”道路”变为进入”道路”,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被耶稣服事变为服事耶稣(13:14),从见证耶稣的能力变为耶稣能力的见证人(徒1:8)。信耶稣的人不仅要作耶稣所作的事,还要作比耶稣更大的事,这里的”更大”不是大小优劣的对比——既不是指门徒所行的神迹比耶稣更大,也不是指门徒的事工比耶稣更重要,因为信徒所作的事都是出于耶稣——而是在对救恩历史的不同阶段作比较(1:50; 5:20) :耶稣在得荣之前,曾经在尚未得着救恩的门徒面前,作了预备救恩的事;耶稣在得荣之后,将要在已经得着救恩的门徒里面,作比这些更大的事,就是藉着门徒传扬救恩(15:26–27; 17:20; 20:21, 29)。
耶稣所作的事,信他的人也要作(14:12),耶稣讲到信徒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祷告:”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定成全,使父在子的身上得着荣耀。”(14:13) 正确理解这句话需要参照上下文的语境,明白父、耶稣与信徒在祷告中的关系:耶稣所作的事是出于住在他里面的父(14:10-11),而信徒所作的事是出于住在他里面的耶稣(14:12, 17, 20);信徒”奉耶稣的名”是指顺服耶稣的权柄;信徒奉耶稣的名向父”祈求”时,不是在凭着自己的意思说话,而是耶稣藉着圣灵在信徒里面向父祈求,这样的祷告耶稣必定会成全,使父在子的身上得荣耀。因此,信徒的祷告绝不是个人对神单方面的索取,即按着自己的意思,借用耶稣的名号,向父祈求使自己得好处的事;而是信徒参与三一神的工作,即按着圣灵的感动,顺服耶稣的权柄,向父祈求使父得荣耀的事,这样的祈求神必定会成全。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的祷告操练中,我们先要有对神的敬拜、赞美和感恩,然后再有祈求(11:41-42; 17:6-11; 王上8:23-26; 王下19:15-16; 尼1:5-11; 诗9);在祈求中先要为神的事祈求,然后再为人的事祈求(太6:9-13),如此我们的祷告就能与神的心意相通。
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为我们成为了道路(14:6),我们应当进入他的道路;他为我们成为了真理(1:14),我们应当传扬他的真理;他为我们成为了生命(6:35),我们应当活出他的生命。耶稣虽然回到了天父那里,却藉着圣灵住在我们里面(14:20);他虽然去为我们预备家乡,却陪伴我们走回家的旅程(14:13-14);他虽然完成了地上的工作,却要藉着我们作更大的工作(14:12)。我们既然已经踏上这条往父那里去的道路,就当坚定不移地走到底,忠心地作耶稣要藉着我们作的事,直到他再来接我们回天家的日子。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