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大书3 竭力维护信仰

犹大书的作者是主耶稣的弟弟,雅各的兄弟犹大(1)。犹大书可能是新约圣经中最被忽视的一本书(D. J. Rowston),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篇幅短小,有很多经文与彼得后书相似,引用了伪经的内容(9, 14, 15)[注:伪经是指在题材与命名方面类似圣经,但未被教会承认为正典的著作],还有就是书中严厉的审判信息(4)让许多现代读者感觉陌生。虽然如此,这封书信本身却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一方面,书中并非只讲神对恶人的审判,也讲到了神对信徒的保守(1,25);另一方面,作者犹大虽然曾经迫切地想写一封信谈论他们共享的救恩,但是现在却觉得必须写信劝勉信徒竭力维护从前一次而全部交托给圣徒的信仰(3),因为有不敬虔的假教师混进了教会(4)。犹大如此迫切地想要写这封书信,表明抵挡异端、竭力维护信仰,对信徒的救恩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犹大书所提到的不敬虔之人,不是指信仰上有软弱的主内肢体,而是指混进羊群的狼(太7:15),是早就被判定受刑的;他们把神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藉口,并且否认独一的主宰主耶稣基督(4)。犹大通过宣告这些人的罪状和祸患(5-16),来劝诫信徒要竭力维护信仰 (17-23)。5-16讲到了假教师的罪状和祸患,包括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回顾神在历史上对不信的以色列人、悖逆的天使、纵欲的所多玛蛾摩拉的审判,来定这些不敬虔之人的罪,因为他们醉生梦死、玷污身体、藐视主权、毁谤尊荣(5-10);然后通过将他们与历史上邪恶的该隐、贪财的巴兰、悖逆的可拉三人进行类比,来宣告他们的祸患(11-13)。犹大在12-13通过丰富的形象来比喻这些人的光景:他们是爱筵中的暗礁,表明他们在充满爱的团契生活中伪装成教会的一员,却用错误的教导和败坏的行为绊倒人;他们与信徒一起吃喝也无所惧怕,只顾牧养自己,表明他们或许在教会中担任领袖职位,却不去牧养信徒(结34:2);他们是无雨的浮云随风飘荡,是秋天不结果子的树连根拔起,表明他们不能实现对人的应许(箴25:14),使口渴和饥饿的人失望,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在灵里死亡(可11:20);他们是海中的狂浪、溅起可耻的泡沫,是流荡的星、有漆黑的幽暗为之永远存留,表明他们恶行泛滥(赛57:20),并且将会受到审判(太8:12)。最后,犹大藉着以诺在古时关于审判的预言,表明如今这些不敬虔的人,就是神同千万圣者降临时要审判的对象(14-16,4)。
犹大对这些假教师宣告祸患之后(5-16),就劝勉信徒要竭力维护信仰(17-23),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要牢记使徒的教训,使徒从前已经说过,在末世必有假教师出现(徒20:29–30; 提前4:1-5; 提后3:1-5),他们放纵私欲、分党结派,是属血气的、没有圣灵(17-19);所以信徒不必觉得惊讶,但也不可放松警惕。第二是保守自己的信仰,信徒要在至圣的信仰上建立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在神的爱中,仰望主耶稣的怜悯,直到永生(20-21)。第三是怜悯受染的信徒,混进教会的假教师已经对信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有的人受影响比较轻微,只是心里疑惑,这样的人就应该怜悯他们(22, 提后2:25);有的人受影响比较严重,可能已经陷入试探,如果不回转就会遭受地狱之火的审判(太3:10; 摩4:11),这样的人应该将他们从火中抢救出来;还有的人受影响更加严重,或许已经深陷罪中,这样的人要战战兢兢地怜悯他们,连染上情欲污渍的衣服也应当憎恶(23; 亚3:3-4)。从这些原则中可以看到,在处理主内肢体犯罪的问题上,信徒一方面要有爱心和怜悯、不可对肢体的失足无动于衷,另一方面也要持守公义和圣洁、不可让自己也被引诱(23; 加6:1)。
犹大书的写作目的是劝勉信徒竭力维护从前一次而全部交托给圣徒的信仰,相比于谈论信徒所共享的救恩,犹大认为抵挡混进教会的假教师更为紧迫(3-4)。其实信仰的维护本身就是一场争战(腓1:27),是与魔鬼的战争(弗6:12; 雅4:7; 彼前5:9),是与罪恶的对抗(加5:17; 来12:4),更是对假教师和淫乱之人的抵挡(太7:15; 罗16:17; 林前5:13; 腓3:2; 提后4:15; 约二10)。现代信徒对信仰上的争战和冲突常常抱有一种回避的心态,更想要看到相爱和合一,而不愿意看到批评和分裂,哪怕”爱筵”中隐藏着危险的”暗礁”(12),也愿意去包容和遮盖。以怜悯之心对待软弱的弟兄是好的,但是如果对罪的容忍超越了真理的界限,就会让恩典成为放纵情欲的借口(4),结果会导致更大的灾难;例如一些天主教会对神职人员的性侵行为没有进行及时和严肃的处理,最终被揭露出来之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信徒回避争战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神的爱有着片面的认识,例如有些人认为新约的耶稣相比于旧约的耶和华有更大的恩典和爱,这样的看法并不完全合乎圣经。一方面,耶稣确实对心灵贫乏、绝望无助、为罪伤痛的人,表现出了极大的恩典和怜悯(太5:3-5; 路7:48; 可1:41; 约8:11);但是另一方面,耶稣却对故意抵挡神甚至绊倒人的行为,表现出了令人畏惧的严厉,例如耶稣为法利赛人的刚硬而愤怒(可3:5),向假冒为善的宗教领袖宣告祸患(太23:13-36),对使弟兄犯罪的行为发出严厉的警告(太18:6-9),向违背主人意思的仆人预告可怕的审判(路12:45-48),等等。如果我们对耶稣既恩慈又严厉的行为不理解,那就说明我们并没有全面认识神的爱:神的爱与神的圣洁是不可分割的,神爱世人乃是藉着献上他的独生子来满足圣洁的要求(约3:16; 来10:10),耶稣对人的爱亦是需要人的全然信靠和顺服来满足圣洁的要求(罗12:1; 来12:14)。在这个邪恶的世代,纯正的信仰必然会经历激烈的争战,信徒的信仰生活——不管是在教会内部还是教会与世界的接触,不会是和谐统一、平静安稳,而是必然会有冲突甚至是刀剑(太10:34),因为世界是逼迫耶稣的(约15:18-20)。信徒在世上是和平之子(太5:9)、要劝世人与神和好(林后5:20),但同时也是基督精兵(提后2:3)、要与仇敌对抗至死(启12:11)。
在如今这样一个异端猖獗、真理妥协,强调爱而忽视罪、强调恩典而忽视圣洁,个人主义强烈、权柄意识淡薄,世俗程度上升、道德标准下滑的世代,犹大书对竭力维护信仰的劝诫是十分及时和宝贵的信息,或许能像春雨一样给许多教会干枯的属灵光景带来生机。犹大书给当代信徒最大的提醒就是,信徒需要竭力地维护信仰,要竭力地为基督的福音(腓1:27)、为自己的信仰(20)、为他人的灵魂(22-23)争战:我们既要有耶稣为罪人舍命(可10:45)、保罗为信徒献祭(腓2:17)那样的慈爱和温柔,又要有耶稣清理圣殿(可11:15-18)、保罗审判术士(徒13:10)那样的公义和坚定;既要有饶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十个七次的谦卑和忍耐(太18:21-22),又要有将犯罪而不听教会的弟兄当做教外人的担当和勇气(太18:17);既要有对失足弟兄的怜悯和忧心(22),又要有对污秽之事的憎恶和警惕 (23)。有句俗话说,几百年前的人传福音的策略是侧重讲审判、把人”吓”进天堂,而现代人传福音的策略是侧重讲恩典、把人”爱”进天堂;其实这两方面的平衡才是全备的福音——这是耶稣所传的福音,是保罗所传的福音,也是犹大所传的福音。在犹大书中,虽然那些混进教会的假教师是被判定受刑罚的(4),但是充满荣耀、威严、能力、权柄的神,却能保守信徒不致跌倒(1,24-25)。愿我们都能够在神的恩典中,竭力维护从前一次而全部交托给我们的信仰,以温柔和坚定的心为主打那美好的仗!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