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伯来书4:11 竭力进入的安息

希伯来书1:1-2:18通过证明耶稣高过天使,来告诫信徒不可忽略神的救恩;3:1-4:13则是通过证明耶稣超越摩西和约书亚,来劝勉信徒竭力进入神的安息。3:1-4:13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将耶稣与摩西对比(3:1-6):耶稣忠于委派他的那一位,好像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但耶稣比摩西配得更大的荣耀,因为摩西是房屋(即神的子民)的一部分,而耶稣却是房屋的建造者;摩西不过是个仆人、在神的全家尽忠,基督却是儿子、管理自己的家(3:2-5)。因此,如果信徒把坦然无惧的心和可夸的盼望持守到底,他们就是神的家了(3:6)。然后作者将耶稣与约书亚对比(3:7-4:13),藉着约书亚时代的百姓因着悖逆而无法进入安息(3:11),来劝诫当下的信徒要持守信仰、竭力进入安息(4:11)。
希伯来书3:7-4:13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以旷野四十年的历史教训,来警戒当下的信徒不要硬着心(3:7-19)。以色列的祖先曾经硬着心在旷野惹神发怒,因此神在烈怒中起誓说他们决不可进入神的安息,即无法进入神的应许之地(3:7-11)。圣灵曾经藉着这段经历警告大卫时代的人(诗95:7-11),如今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藉此来警告当下的信徒:”弟兄们,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存着邪恶、不信的心,以致离弃了永活的神;趁着还有叫作”今天”的时候,总要天天互相劝勉,免得你们中间有人受了罪恶的诱惑,心里就刚硬了,如果我们把起初的信念坚持到底,就是有分于基督的人了。”(3:12-15)
第二个部分接续第一部分的内容,讲到了人如何能够进入安息(3:16-4:3):摩西时代的以色列人因为不信的缘故而不能进入安息 (3:16-19),但那进入安息的应许还保留着,如今相信的人就能够进入;因此,当下的信徒应该畏惧战兢,恐怕有人因着不信就被淘汰了(4:1-3)。
第三个部分阐述了进入安息的真正含义,并劝勉信徒要竭力进入那安息(4:4-13)。4:4-13一共提到了三处安息:第一处是神完成创世工作之后,在第七日的安息(4:4,10; 创2:2);第二处是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的安息(4:8; 书21:44);第三处是在约书亚之后,仍然保留着的另外一个”安息日”(4:9),这是在大卫所说的”今天”,依然存留着的安息(4:7),也是希伯来书的作者劝勉当下信徒要竭力进入的安息(4:11)。将这三处”安息”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三个信息。第一,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应许之地的经历,并不是进入终极的安息,而是一种预表:一方面,约书亚预表了耶稣,”约书亚”和”耶稣”在希腊文中是同一个词;另一方面,约书亚带领百姓所占领的地上之城,预表了耶稣为信徒所预备的天上之城(11:10,16; 12:22; 13:14)。第二,信徒所要进入的安息,本质上不是因为工作的劳累而需要休息,而是因为工作的完成而进入安息(启14:13);因为进入神安息的人就歇了自己的工作,好像神歇了自己的工作一样(4:10),而神歇息不是因为工作的劳累,而是因为工作的完成。因此,起初的安息是纪念神创造之工的完成,而末后的安息是进入神所完成的救赎之工。第三,信徒进入安息的方式,就是完成自己在地上的工。如果人硬着心、不顺从神的道,就不能进入神的安息(4:7,11);因为神的道是活泼有效的,能够辨明人的心思意念,没有人能在神面前隐藏,所有人都要向神交账(4:12-13)。综合以上的信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信徒要进入的安息,是神藉着耶稣的救赎所预备的天上之城,在现今依然为人存留。这是一种”已经开始、尚未完全”的安息:一方面,信徒在当下就可以凭着信心进入(4:3);另一方面,信徒需要竭力完成在地上的工作,就是顺从神的道(4:7,11),并且把起初的信仰持守到底(3:6,14; 启14:13)。
希伯来书3:7-4:13的教导,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对”安息”的一些误解。如今很多不信的人也讲安息,例如人们常常会祝福离世的人在天堂安息,虽然他们自己可能并不相信有上帝和天堂。对信徒而言,我们不应该像不信的人那样,将天堂的安息仅仅当做是一种祝愿,因为天堂的安息不是来自于人的祝福、一种美丽而虚幻的愿望,而是来自于神的奖赏、一种真实而可期的应许(11:10,16; 12:22; 13:14)。相反,我们应该照着圣经的教导,将天堂的安息当做一生竭力追求的目标,因为天堂的安息并非给所有离世的人预备,而只为那些顺从神的道、并且持守到底的人存留(3:6,14; 启14:13)。愿每一位信徒在世上的一生都不是徒然劳苦,而是为着永恒的目标而奔跑,如同保罗那样,持守所信的道,跑完当跑的路(提后3:3:7);这样,到了离世的时候,我们便能真正地”安息主怀”。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