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撒罗尼迦前书 5:8 末世的盼望和警醒

保罗从提摩太那里得知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好消息之后,就昼夜迫切地为信徒祈求,想要见他们的面,并且要补满他们信心的不足(3:10)。保罗为信徒”信心的不足”所作的祈求(3:11-13),包含三个要点:一是信徒要彼此相爱(3:12),二是信徒要成为圣洁(3:13),三是基督会再次降临(3:13)。这三个要点也是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劝勉(4:1-5:22)的核心信息,4:1-5:22的内容包含四个部分(Weima, J. A. D.):第一,信徒的行事为人要讨神喜悦(4:1-12),包括信徒保守自己身体的圣洁(4:1-8),以及弟兄之间彼此相爱(4:9-12);第二,在基督再来之前,信徒无需为已经在主里睡了的人忧伤,因为主再来的时候,那些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信徒应该用这些话彼此劝慰(4:13-18);第三,在基督再来之前,信徒无需畏惧主再来审判的日子,因为主再来的时候,信徒要藉着主耶稣得着救恩,信徒也应该用这些话彼此劝慰(5:1-11);第四,信徒要过合神心意的教会生活(5:12-22),包括如何对待为教会劳苦的人(5:12-13),如何治理会众(5:14-15),如何过敬拜生活(5:16-22),等等。
主耶稣的再来是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反复提到的主题(1:10; 2:19; 3:13; 4:16; 5:23),这对信徒而言,既是末世得救的盼望(1:10; 2:19; 4:16),又是今世成圣的完全(3:13; 5:23)。保罗在5:1-11讲到了主再来之前信徒该如何过末世的生活,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讲到主来的日子的可怕(5:1-3),主的日子来到就像夜间的贼来到一样,毁灭性的灾难会突然临到那些自以为平安稳妥的人(或许是指倚靠罗马政权的非信徒),他们绝不能逃脱;然后讲到信徒不必惧怕主来的日子(5:4-11),保罗对此给出了两个原因和两个劝勉。信徒不必惧怕主来的第一个原因在于,信徒是光明之子、白昼之子,不是属于黑夜的,也不是属于黑暗的(5:4-5)。根据上下文的语境(5:4, 6-9),光明与白昼分别指信徒在主面前的称义状态和对主再来的清醒认知,而黑暗与黑夜分别指非信徒在主面前的不义状态和对主再来的沉睡无知;因此,主的日子临到,只有对不信的人才是遭受毁灭和痛苦的坏消息。信徒不必惧怕主来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神不是定意要信徒受刑罚,而是让信徒藉着耶稣基督得着救恩;主耶稣替信徒死,使信徒无论是醒着或睡着,都和他一同活着(5:9-10)。根据上下文的语境(4:16-17; 5:9),”和他一同活着”很可能是指主再来的时候,已死的人复活以及活着的人被提(4:17);因此,主的日子临到,对于信徒来说是得着救恩和永生的好消息。在这两个原因之间,保罗对信徒如何过末世的生活进行了两方面的劝勉:一是要披上信和爱的胸甲,戴上救恩的盼望作头盔(5:8);二是不要沉睡醉酒,总要警醒谨慎 (5:6-7)。
第一个劝勉是在信心和爱心里的盼望。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中多次提到信心(1:3; 1:8; 3:2; 3:10)、爱心(1:3; 3:12; 4:9)和盼望(1:3; 1:10; 2:19; 4:13; 5:8),其中有两次将信心、爱心和盼望三者放在一起(1:3; 5:8),但这两次都是将”盼望”排在最后的位置,这是为了强调盼望的重要性,正如哥林多前书13:13以”信、望、爱”的次序强调”爱”的重要性(Weima, J. A. D.)。保罗对盼望的强调与帖撒罗尼迦信徒面临的处境相关: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在今世遭遇着大患难(1:6),在末世等候着主再来(1:10);他们因着对主耶稣基督的盼望,在患难中凭着信心坚忍(1:3-10),在生活上因着爱心成圣(4:1-12),在面对弟兄死亡时不致忧伤(4:13-18),在等候主的日子时无需畏惧(5:1-11)。
第二个劝勉是在光明和白昼中的警醒。保罗将主的日子临到,比喻为像夜间的贼一样来到(5:2),这与主耶稣所用的比喻相同(太24:43);但保罗在此基础上,对信徒如何警醒预备主的再来作了更进一步的启示:信徒在末世的警醒,不是在黑夜里忧心主的审判突现(5:4),而是在白昼中盼望主的救恩显现(5:8),因为主来的日子对不信的人像黑夜里的贼到来,对信徒却是白昼中的救主降临;信徒在末世的预备,不是在知道主何时来的情况下,临时改变行为、及时行善,而是在不知道主何时来的情况下,每日讨神喜悦、追求圣洁(4:1-12; 5:12-22),因为信徒本是光明之子 (5:5),理应在光明中行走(弗5:7-14)。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劝勉,也是对当今信徒的提醒。既然信徒的警醒和预备是指按着神的心意过光明的生活,那么沉睡和醉酒(5:6-7)就不是指夜晚的沉睡或酒精的麻醉,而是指对神的心意不敏锐(弗5:14-18),包括沾染污秽(4:7)、爱心冷淡(5:9)、倚靠世界 (5:3)、没有耐心(5:14)、不求良善(5:15)、缺乏喜乐(5:16)、抗拒圣灵(5:19)、不求长进(5:21),等等。如果信徒有上述”属灵沉睡”的现象,我们除了用劝慰或责备的话语将其唤醒,更重要的是帮助他认清自己的身份——是属光明还是属黑暗、是属白昼还是属黑夜;因为信徒的警醒,本质上不是在黑夜的黑暗中一时被惊醒,而是在白昼的光明中持久地前行(5:5-8)。
我们常常听到有人用下面的问题挑战信徒:如果主耶稣明天晚上12点就到来,你会作什么改变?这个问题的动机是好的,为要激发信徒警醒预备主来,但是方式却不合适;因为信徒行善的动机,不是因着畏惧主来而作临时的改变,而是因着知道主已经替我们死了(5:9-10)、并且盼望主再来接我们与他同在(4:17)、而在地上竭力过讨神喜悦的圣洁生活(4:1)。那么,对于上面那个问题,你的回答是什么?是”我会立刻抛下一切世俗的挂虑,来到神面前敬拜赞美、认罪悔改、尽可能作讨神喜悦的事”?还是”我会照着原来的日程作该作的事,到了晚上就安安静静地上床睡觉,去迎见我的主”?后者是约翰卫斯理的回答,愿其也能成为我们的回答。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