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加福音23:32-43 悔改与赦罪之道

四福音书中常常讲到赦免与悔改,路加福音体现得最为明显,包括对不悔改之人的严厉警告(13:5)、对悔改之人的赦免接纳(15:10)、对悔改与赦罪之道的传扬(24:47),等等。路加福音23:32-43讲述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赦免(23:34),以及同钉十字架的罪犯的悔改(23:40-43),是全书赦免与悔改的高峰。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赦免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十字架上的赦免,是基督之爱的极致体现,也是耶稣上十字架的使命彰显:耶稣正在因人的罪遭受审判,却仍为将要遭受审判(23:28-31)的罪人代求(23:34);耶稣没有设法拯救自己(23:35-39),是为了拯救杀害自己的人到底;耶稣的代求换来了人的羞辱(23:35-39),却赢得了一个罪人的灵魂(23:39-42)。第二,十字架上的赦免,应验了以赛亚书中为罪犯代求的预言(赛53:12),也完美地见证了主耶稣对门徒的教导:要爱自己的仇敌,为咒诅和凌辱自己的人祷告(6:27-28)。第三,十字架上的赦免,成为了后来的门徒传讲悔改赦罪之道的根基和榜样(24:47):主耶稣升天之后的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在临终之前效法主的榜样,为杀害他的人求赦免(徒7:60);耶稣的使徒们也照着主的吩咐,向天下所有”不知道自己所作的是什么”(23:34)的人,传讲悔改与赦罪的福音(徒2:38; 徒3:19; 徒13:38; 徒17:30),既包括对神有错误认识的犹太人(徒13:27),也包括完全对神无知的外族人(徒17:30)。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赦免,成就了一个罪人在十字架上的悔改。耶稣的身旁钉着两个罪犯,其中一个罪犯与其他人一样嘲讽耶稣(23:39),但另一个罪犯却在最后一刻选择相信耶稣(23:40-42),因而立刻得到了拯救(23:43)。这个罪犯只说了短短几句话,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但他表现出了真心悔改所具备的四个关键特质:一是敬畏神,他指责那个羞辱耶稣的罪犯同样是受刑的却还不惧怕神(23:40);二是谦卑认罪,他承认自己受刑是罪有应得的(23:41a);三是认识耶稣,当所有人都在定罪和嘲讽耶稣时,唯有他宣称耶稣是无罪的(23:41b);四是相信耶稣,当所有人,包括耶稣的门徒,都认为耶稣失败了的时候,唯有他相信眼前这位在十字架上濒临死亡的耶稣会复活和掌权,并且祈求耶稣在得国的时候纪念他(23:42)。许多人曾看见耶稣使死人复活却拒绝相信(7:14-15; 8:54-55),然而他看见耶稣将死于十架却愿意相信,这就是他得救的原因。
这个罪犯并没有机会像门徒那样,在最后的晚餐听到耶稣关于神国降临的启示(22:18),也没有机会像宗教领袖那样,在公议会审判的时候听到耶稣关于人子掌权的见证(22:69),那么,他为何会向耶稣作出这样的祈求?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听见并且相信耶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的代求:”父啊,赦免他们!”(23:34) 耶稣的代罪和父神的赦免是他唯一的指望,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全然信靠耶稣;他的祈求就如同那个连举目望天也不敢的税吏一样,如果他的手没有被钉十字架,想必也会捶着胸说:”神啊,可怜我这个罪人!”(18:13)。他祈求耶稣在得国降临的时候纪念他,而耶稣却告诉他”今日你必定同我在乐园里了”(23:43);他与耶稣一样,即将因着十字架而失去地上的生命,但是也将与耶稣一样,因着十字架而同享永恒的生命。
这个罪犯悔改得救之后只有不到几小时的生命,不能为主作什么,但是他在十字架上的信主见证,却对围观之人的信心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百夫长颂赞神、围观群众捶胸(23:47-48)。其实每个重生得救之人的生命,无论长短,都会被主使用来见证主的救恩。例如教会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他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在扫罗面前的见证间接地塑造了保罗的生命(徒8:1; 徒22:20; 提前1:13);使徒保罗被主转变之后,奉差遣传扬主的名(徒9:15-16),他一生都在彰显基督的生命(腓1:20-21),也成为众人效法的榜样(腓3:17);使徒彼得在年老的时候忠心地作基督受苦的见证,按着神的旨意牧养群羊(彼前5:1-3);等等。这些神的仆人能够至死忠心,是因为他们都有过真心的悔改,并且深刻地经历过神的赦罪之恩,特别是”罪魁”保罗(徒9:1-19)和”叛徒”彼得(22:54-62)。愿我们每一位罪得赦免的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被赦免是因着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和代求(23:34);愿我们每一位蒙恩得救的人,都能够立志,将自己的余生交付给主、为主传讲悔改与赦罪之道(24:47),就如主曾经将灵魂交付给父(23:46)、为人成就悔改与赦罪之道(23:34)。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