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太福音9:35-10:42 使命之重

马太福音9:35-10:42系统性地介绍了历史上第一次福音差传,就是主耶稣差遣十二使徒传道,差遣的过程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耶稣讲到福音工人的需要(9:35-38),然后是耶稣呼召和装备十二使徒(10:1-4),最后是耶稣差派和嘱咐使徒(10:5-42)。耶稣对使徒的嘱咐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承接耶稣的使命,给犹太人传福音 (10:5-15);第二是承受世界的迫害,向外邦人作见证 (10:16-23);第三是在人前承认耶稣,无需害怕逼迫和反对 (10:24-42)。耶稣第一次差传的信息就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福音的使命之重:使命的需求之重,使命的代价之重和使命的价值之重。
第一是使命的需求之重。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宣扬福音、医治疾病(9:35),但他的目的不是自己一个人完成全部的事工,而是要培养门徒、让门徒参与福音的使命。耶稣怜悯那些困苦无依的群众,因为他是羊的大牧人、却见不到称职的牧人牧养羊群(9:36),他是庄稼的主、却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收割庄稼(9:37)。于是耶稣让门徒祈求庄稼的主差派工人(9:38),这不是因为耶稣没有能力收割庄稼,而是为了让门徒藉着祈求生出怜悯之心,预备门徒被主差派去传扬福音(10:1-11:1)。福音使命的需求之重,本质上不在于等待收割的庄稼太多,而在于愿意受差的工人太少;有需求的不是庄稼的主,而是那些急需藉着祷告和行动来为主人收割庄家的工人。
第二是使命的代价之重。耶稣嘱咐门徒传福音的对象先是犹太人(10:5-6),后是外邦人(10:18);但不管是向谁传福音,他们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除神以外别无倚赖(10:9-10),随时面临不被接待(10:14),为主的缘故遭受迫害(10:17-18),被众人恨恶、被家人出卖(10:21-22),爱主当超过一切所爱(10:34-39),等等。虽然如此,他们将要作的事工耶稣曾经都作过(9:35-36),他们将要遭遇的苦难耶稣会在他们以先承受(26-27),而当他们真正开始实践使命的时候,耶稣也会和他们一同行走(28:20; 徒7:56; 18:9)。福音使命的代价之重,本质上不是主给门徒加添重担,而是主邀请门徒分享主的使命,卸下他们的重担,与主一同背负那既容易又轻省的轭(11:28-30);这并不是说门徒要做的事情是容易和轻省的,而是说当他们与主认同、学习主的样式、效法主的柔和谦卑,就必会得着安息(11:29)。
第三是使命的价值之重。门徒为主传扬福音就表明他们是属耶稣的,属耶稣的人虽然被世人看作仇敌,却被天父看为宝贝:他们奉差传道时身上不带钱财,却带着神所赐予的能力和权柄(10:1,9-15);他们因传扬福音而面临逼迫和杀害,却有神时时刻刻的同在和保守(10:16-20, 26-31);他们因承认耶稣而被家人出卖和敌对,却有神所应许的救恩和盼望(10:21-23, 39);他们因归属耶稣而被世界羞辱和恨恶,却有神所赋予的价值和尊荣(10:24-25, 31-33, 40-42)。福音使命的价值之重,本质上不在于门徒所作的事情有多重要,而在于门徒在见证耶稣的使命中与耶稣联合,分享了耶稣的生命(腓1:21; 3:10);他们在天父眼中之所以看为宝贵,是因为天父看耶稣为宝贵(10:32-33; 约12:26; 来2:10-11; 彼前2:4-6)。
福音使命的需求之重、代价之重和价值之重,也提醒当今的教会在传福音的使命上,要有对主的热心、忠心和信心。对主有热心,我们才会怜悯罪人。如果我们对困苦无依、迷失沉沦的人无动于衷,那是因为我们对主不冷不热;反之,如果我们像耶稣那样怜悯没有牧人的羊,心里火热地祈求庄稼的主差派工人收割庄稼,那么,这正是主要差派我们的印证(9:38; 徒16:9-10)。对主有忠心,我们才能忍受患难。患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患难之中人需要作选择:选择妥协放弃还是忍耐到底(10:22),选择爱家人还是爱耶稣(10:37),选择顾惜生命还是为主牺牲生命(10:39)。患难对三心两意的人来说难以承受的代价(13:21),但对心意坚定的人来说,却是满有喜乐的恩典(林后8:2; 雅1:2)。人若坚定地对主忠心,与主一同负轭,再重的担子都会是轻省的(11:30),因为人选择了主,就得着了所需要的一切(可10:29-30)。对主有信心,我们才能无所畏惧。耶稣教导门徒说不要怕那些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倒要怕那位把灵魂和身体都投入地狱里的(10:28)。现实的困难就在于,杀身体的是看得见的,而杀灵魂的是看不见的;因此,我们若要在逼迫面前无所畏惧,行事为人就当凭着信心、而不凭着眼见(林后5:7),就是要用信心的眼光看到,主的门徒虽然被世人看为渣滓(林前4:13)、却被神看为宝贵(10:40-42),虽然为义受迫害、却会得到天国的赏赐(5:10-12),虽然要经历至暂至轻的苦楚、却要得着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