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太福音18:1-35 门训之道

马太福音18:1-35讲到了耶稣的门训之道,就是让门徒谦卑像小孩子那样(18:1-4)。当门徒问耶稣天国里谁是最大的时候(18:1),耶稣告诉他们凡谦卑像小孩子的,他在天国就是最大的(18:4),这是与世界文化相反的天国秩序。接下来,耶稣教导门徒如何在信徒之间的关系中实践谦卑像小孩子,一共包含四段教导:一是不可使信主的小弟兄犯罪(18:5-9),二是不可轻视小弟兄中的任何一个(18:10-14),三是教会应当管教犯罪的弟兄(18:15-20),四是信徒需要不断饶恕得罪自己的弟兄(18:21-35)。
这四段教导从纪律和恩典两个角度,启示了信徒应该如何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软弱或犯罪的弟兄。从纪律的角度讲,一方面,信徒当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千万不可使信主的小弟兄跌倒,哪怕砍掉手脚、挖掉眼睛也不可使自己成为绊倒人的人(18:5-9);另一方面,教会当以严肃的态度处理弟兄犯罪的问题,哪怕将他当做教外人和税吏对待,也不能纵容他以信徒的身份继续犯罪,最终是为了要将他挽回(18:15-17)。从恩典的角度讲,一方面,信徒不可轻视任何一个小弟兄,而是当以天父不愿一人失丧的心来怜悯他们(18:10-14);另一方面,信徒对得罪自己的弟兄当有无尽的饶恕,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七次,也就是无数次(18:21-22)。总结来说,无论是通过纪律还是恩典,信徒谦卑像小孩子的方式,就是为了造就弟兄而舍弃自己的益处(腓2:3-4)。
信徒谦卑待人的前提是在神面前谦卑。耶稣的这四段教导不只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在讲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信徒使弟兄犯罪的后果,是遭受地狱之火的审判(18:8-9);教会对犯罪弟兄的管教和审判,是来自神赐的权柄(18:18-20);人不可轻视任何一个小弟兄,是因为神不愿他们有一个失丧(18:14);人要饶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十七次,是因为神已经饶恕了人(18:23-35)。耶稣说门徒要谦卑像小孩子,不是指别的,而是指人对神要有小孩子那样的纯洁、信靠、顺服、感恩和敬畏之心,这是门徒能够以谦卑舍己的方式对待弟兄的基础。
主耶稣的门训之道对当今教会的门徒培训是极大的提醒。许多教会的门训在观念方面与世界迎合,与天国颠倒:我们想要将门训对象栽培成属灵领袖,鼓励他们追求属灵的志向,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而耶稣却浇灭门徒想要成为天国最大者的幻想,让他们谦卑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18:1-3)。教会的门训在实践方面常常是照着人的意思,不照着神的意思,在纪律方面不彻底、在恩典方面也不到位,既没有使用好神赋予的权柄、也没能展现出从神而来的爱:我们特别关注那些表现优秀的门徒,却轻忽那些不争气、不上进、信心软弱的小弟兄,而耶稣却特别怜悯软弱的小弟兄,不愿有一个失丧(18:14),并且以地狱之火的刑罚来警告门徒不可使任何一个小弟兄跌倒(18:6-9);我们以极大的恩典包容教会成员的犯罪行为,不愿造成教会内部的冲突或者让”家丑外扬”,而耶稣却吩咐把犯了罪连教会的话也不听的人逐出教会(18:17);我们把饶恕看为沉重的代价,把不能饶恕人看作是常态,把能饶恕人看作是罕见的美德,我们不敢劝说或引导受伤的弟兄姐妹饶恕得罪他们的人,甚至不鼓励弟兄姐妹饶恕多次得罪他们的人,而耶稣却说要饶恕弟兄七十七次(18:22),如果不从心里饶恕弟兄、也必不会被天父饶恕(18:35)。但愿我们都能以谦卑的心学习和实践耶稣的门训之道,在门徒培训的时候不单是照着耶稣所教导的去教,更是按着耶稣所教导的去行。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