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相爱撼山河》是一部记载威伯福斯和克拉朋联盟废除奴隶制的传记:八个国会议员、八位基督徒历经五十年的时间,以忍耐、和平的立法程序,成功地断开层层绑捆黑奴的法律枷锁,帮助成千上万的黑奴获得了自由,终止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奴隶制度。(节选自传记的序言) 圣经《腓利门书》是另一个版本的”兄弟相爱撼山河”。同样是讲述主内弟兄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处理奴隶的问题,但不同之处在于,腓利门书所处时代的奴隶,并非是像欧洲近代奴隶制那样作为受剥削的阶层,而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分;而腓利门书对奴隶的处理,也并非是废除奴隶的身份,而是以弟兄之爱超越主仆之序(16)。
腓利门书讲述了三位弟兄之间的关系:保罗,腓利门和欧尼西慕。腓利门与欧尼西慕之间的故事背景无法完全确定,一个合理的推测是(Moo, D. J.):欧尼西慕是腓利门的奴隶,他从主人腓利门那里逃跑出去(18),然后找到保罗、归信了基督(10),并且跟从和服事保罗(13);后来,保罗决定将欧尼西慕送回给腓利门(12),因此写了腓利门书来请求腓利门接纳欧尼西慕(17,21)。保罗能作这样的请求,是因着他在基督里的信心:腓利门已经展现出了对主耶稣和众信徒的信心和爱心(4-7),因此保罗深信腓利门会听从他的请求,并且所作的会超过保罗所说的(21)。
保罗在书信的正文穿插描述了三位弟兄两两之间的关系。第一是保罗与欧尼西慕的关系:欧尼西慕因着保罗而成为了基督徒(10,16),他是保罗所心爱的(12),在保罗被囚禁时服事保罗(13);保罗对待欧尼西慕的方式不是把他当作奴仆,而是当作弟兄(16),不仅如此,保罗也把自己当作奴仆,多次称自己是为主被囚禁的(1, 9, 10, 13, 23)。保罗为福音的缘故,成了奴仆的样式,为欧尼西慕担负债务(18-19),成为了腓利门与欧尼西慕之间的中保(17);正如主耶稣为福音的缘故,成了奴仆的样式(腓2:7),为罪人担负罪债(林后5:21),成为了神与人之间的中保(提前2:5)。这表明保罗做任何事,都是效法主耶稣,都是为基督而作(6, 9, 20)。
第二是保罗与腓利门的关系:同欧尼西慕一样,腓利门也是因着保罗而信主的(19),是保罗的同工(2);保罗虽然可以用使徒的权柄吩咐腓利门作当作的事(8),却更愿意凭着爱心请求腓利门(9);保罗虽然需要欧尼西慕留在自己身边(13),却更想要尊重腓利门的选择(14);保罗向腓利门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软弱,称呼自己为”上了年纪的”(9)、”被囚禁的”(9)、”同伴”(17),并且渴望得到腓利门的帮助(20)。保罗在信中没有使用自己的权柄来命令,而是用谦卑的态度来请求,是为了让基督的能力在这件事上彰显(21, 林后12:9-10),也是让主人和奴隶因着基督的缘故合一(16, 加3:28)。
第三是腓利门与欧尼西慕的关系。腓利门与欧尼西慕之间的关系,因着欧尼西慕的信主而发生了蜕变,保罗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这种变化。第一,欧尼西慕从前对腓利门没有什么好处(11a) ,这或许是指欧尼西慕使腓利门受了损失(18);但如今欧尼西慕对腓利门和保罗都有好处(11b) [注:保罗在这里用了一个双关技巧,”欧尼西慕”在希腊文原文中的意思就是”有好处”],因为欧尼西慕如今可以代替腓利门服事保罗,成为保罗的同工(13)。第二,欧尼西慕暂时离开腓利门,或许是为了是让腓利门永远得着他(15),这表明欧尼西慕的离开或许是出于神的旨意,是为了成全更美的结局,就是让欧尼西慕回转归主(16)。第三,如今欧尼西慕不再是奴隶,而是高过奴隶,是亲爱的弟兄(16)。这里保罗用词很谨慎,没有明确说要废除欧尼西慕的奴隶身份,而是强调主内互为弟兄的新身份(西3:11),这是一种超越世上主仆关系的自由(林前7:22)、一种超越任何利益关系的合一(西3:11)。
无论是两百多年前的八位弟兄,通过团结一心的忍耐和抗争,断开了奴隶制度的锁链;还是两千年前三位弟兄,藉着同感一灵的信心和爱心,消除了主人与奴隶的前嫌,兄弟相爱能撼动山河,震动寰宇,翻转人心,改变世界(约13:35; 弗3:17-19; 西3:14; 彼4:8)——不是通过武力与强权、而是通过顺服与舍己(林前4:9-13; 腓2:3-5; 启12:11),不是因着人的力量、而是靠着神的能力(林前1:18; 弗1:19; 约一5:4)。愿所有主内的弟兄姐妹,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教育水平、经济条件、身体状况,都能够切实地在主里彼此相爱,正如主耶稣对门徒的命令:”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彼此相爱,众人就会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文 / 周元圣
保罗在歌罗西书中没有明确地讲明写作目的,但是从书中多处对错谬教导的警告(2:4,8,16,18-19)可以推测,保罗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劝勉信徒持守福音真理的道(1:5, 23)、抵挡假教师违背福音的教导。假教师教导的具体内容和神学根源无法确定,但是从2:4-23中的信息中可以作一些推测(Moo, D. J.):这些假教师是从歌罗西教会中出来的(2:19),他们鼓吹通过灵界的力量(2:8,18)、自己所见的异象(2:18)和禁欲的规条(2:18,20-23)等方式,来达到属灵的丰盛,从而否认在基督里就可以得着完全的丰盛(1:19; 2:2,9-10)。保罗批判异端邪说的策略,是阐明福音的真道,就是通过强调福音的能力和功效(1:3-13)、论证基督的崇高和丰盛(1:15-20),来劝勉信徒持守所信的福音(1:21-23)、拒绝错谬的教导(2:8-23)、并且行事为人要在基督里面 (2:6-7; 3:1-4:6)。歌罗西书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两块:一是讲述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所是所为(1:3-2:5),包括福音的能力和果效(1:3-14, 21-23),基督的崇高和丰盛 (1:15-20),基督的奥秘在福音事工中的彰显 (1:24-2:5);二是教导信徒在基督里面的行事为人(2:6-4:6),包括提醒信徒不要随从偏离福音的错谬教导(2:8-23),劝勉信徒过以基督为中心的生活(3:1-4:1),呼吁信徒为福音事工祷告并积极向外人作见证(4:2-6)。1:3-2:5中基督的所是所为是2:6-4:6中信徒在基督里行事为人的根基,而1:20-25中基督的崇高(supremacy)和丰盛(fullness)则是1:3-2:5内容的核心。
基督的崇高和丰盛体现于基督的属性:基督彰显了神的形象(1:15a),具有神一切的丰盛(1:19),并且超越一切被造之物(1:15b),包括天上地上一切看得见的物质世界和看不见的属灵世界(1:16)。基督的崇高和丰盛也体现在基督的作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督创造了宇宙,万有是”本着”他、”藉着”他、”为着”他而造,即基督在万有以先、创造和维系着万有、也是万有受造的终极目的(1:16-17);第二,基督创造了教会,基督藉着首先从死人中复活成为教会的头,并且在凡事上居首位(1:18);第三,基督成就了和平,神藉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血成就了和平,使地上天上的万有都藉着他与神和好(1:20)。从基督在万有之先创造宇宙(1:5-17)、到基督首先从死人中复活创造教会(1:18-20),从天上地上的万有藉着基督而造(1:16)、到地上天上的万有藉着基督与神和好(1:20),这个过程所展现的基督的崇高和丰盛,是历时历代所隐藏的神的奥秘(1:26),是黑暗权势中与神隔绝之人的福音(1:13,21-22),是信徒得着丰盛的唯一途径(2:2-4, 9-12),也是信徒成圣得荣的充分保证(2:6-7; 3:1-4)。
认识基督的崇高和丰盛,对当今的人正确认识基督和认识自己有着重要的意义。1:20-25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基督的神性。基督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是以色列的君王,也是外族人的救主。犹太人面临的困难,在于难以接受基督的卑微,无法相信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拿撒勒人耶稣就是基督;如今的外族人(包括歌罗西教会的信徒)面临的挑战,则在于难以认识基督的崇高,无法相信基督就是那看不见的神的形象(1:15),有着神一切的丰盛(1:19)。歌罗西教会的假教师因着不认识基督的神性,而倚靠灵界的力量和人所设立的规条,来追求基督”不足以”提供的属灵丰盛(2:1-23)。如今的信徒因着不认识基督的神性,而将基督看得”太小了”:他们虽然口里称基督为主,却不愿全力事奉这位主;虽然心里相信神使他从死人中复活,却不敢全心靠他而活。如今的非信徒因着不认识基督的神性,而不愿降服于基督:他们或是认为基督是一个凡人,或是认为基督是众神中的一位,而不相信基督是具有神的形象和神本性的一切丰盛、且超越天地万有的独一真神(1:15)。
1:20-25的内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自己的身份。信神的人都是经历了二次的创造:第一次是藉着基督从无到有的创造,成为天地万有的一份子(1:15-17),是靠着基督而存在(1:17);第二次是藉着基督死里复活的创造,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1:18-19),是藉着基督与神和好(1:20)。经历第二次创造的信徒,与还没有在基督里重生的世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虽然与世人一样,仍然居住在这黑暗世界,但是已经被神拯救脱离了黑暗的权势、迁入到神爱子的国里(1:13);他们虽然与世人一样,仍然活在肉身之中,但是已经与基督一同复活、现在正与基督一同隐藏在神里面、将来必要与基督一同在荣耀里显现(3:1-4);他们虽然与世人一样,仍然在世上劳苦,但是却是在与基督一同受苦、补满基督苦难的不足(1:24)——这里的”不足”不是指救赎的成就,而是指救恩的拓展;他们虽然与世人一样,仍要努力除掉邪情私欲、过道德的生活,但是努力成圣的动机不是因为基督的恩典不够丰盛(2:8-23),而是因为在基督里已经成为了新造的人(3:9-10)。愿每一位属神的人,都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基督里的丰盛(2:9),让基督的道丰丰富富地住在心里(3:16),并且将基督奥秘的丰盛传扬给天下万民(1:27; 4:2-6)。
文 / 周元圣
与罗马书12:1-2类似,以弗所书4:1以”因此”作转折,从”神已经为人作了什么”,转到”人应当如何回应神”。1-3章讲到神藉着基督从死人中复活(1:20)成就了救恩(1:7),创造了以基督为元首的教会(1:22-23),也藉着教会彰显神的智慧、能力和荣耀(2:10, 21);4-6章则以1-3章的内容为根基,劝勉在基督里得着新身份的信徒,行事为人要配得上所蒙的呼召(4:1)。4-6章从多方面教导了信徒当如何过与身份相称的信仰生活:要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4:2-6);要用神赐给各人的恩赐建造教会,使教会长大成熟(4:7-16);要除去从前旧人的生活方式,活出新人的样式(4:17-5:2);不要沾染污秽的事,行事为人要像光明的儿女(5:3-14);不要作愚昧人,要被圣灵充满(5:15-20);要以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顺服(5:21),按着神的心意处理丈夫与妻子(5:22-33)、父母与儿女(6:1-4)、主人与仆人 (6:5-9) 之间的关系;最后是要靠着主的能力与魔鬼争战(6:10-20)。这些劝勉涉及信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在成圣道路上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到的,其中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一点,就是主内的夫妻关系(5:22-33)。
保罗在对主内夫妻关系的阐述中,有三个方面是基督徒婚姻中严重缺失的。第一是妻子顺服丈夫。妻子顺服丈夫这个原则,在如今的世代很难被人接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对”顺服”的误解:一方面,妻子顺服丈夫的动机,不是以卑微者的身份屈从于文化潮流,而是以仆人的心态(可10:42-45)顺服于救主基督、以及基督所设立的权柄,因为神设定丈夫作妻子的头,好像基督作教会的头(5:23);另一方面,妻子顺服丈夫的方式,不是伏在权柄之下”听从”(obey)丈夫——这与儿女”听从”父母(6:1)、奴仆”听从”主人(6:5)不同,而是因着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顺服”(submit)丈夫,如同教会因着爱顺服基督一样。妻子难以顺服丈夫的第二个原因是对权柄的滥用:妻子顺服丈夫是效法教会顺服基督(5:24),因此,这种顺服有明确的原则和界限。首先,我们要清楚妻子对丈夫的顺服不是什么(Arnold, C. E.):妻子不是要”听从”(obey)丈夫,妻子与丈夫不是仆人与主人的关系(6:5),妻子不可因着顺服丈夫而丢失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放弃发表意见的权利、遭受身体或情感上的虐待,等等。然后,我们也要了解妻子顺服丈夫的一些具体表现:妻子需要接受丈夫的关爱和供养,为丈夫领导家庭提供支持、鼓励和建议,克制自己的掌控欲和发怨言的冲动,调整自己的个人习惯和优先次序、以帮助丈夫更好地领导家庭,等等。不过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如果丈夫没有按照神的心意履行作丈夫的职责,妻子是否还要顺服丈夫。Steven Tracy对于妻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拒绝顺服丈夫,给出了六条参考原则:(1) 违背圣经的原则; (2) 对妻子与基督的关系造成损害; (3) 对妻子的良心造成损害; (4) 对儿女的照顾、抚养和保护造成损害; (5) 促使丈夫犯罪; (6) 迫使妻子受到身体、性或情感方面的虐待。妻子对丈夫是因着敬畏基督而”顺服”,而不是迫于权威而”听从”,因此妻子不需要将5:22-24的命令当作是一种束缚;但是,妻子在选择拒绝顺服丈夫时,也要照着神的心意认真省察自己内心的动机,反思自己的选择是否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
第二是丈夫珍爱妻子。相比于妻子顺服丈夫,保罗用了更长的篇幅来讲述丈夫的责任,就是丈夫要爱妻子,好像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 (5:25,28,33)。保罗通过两种方式描述了丈夫对妻子的爱:一是基督对教会舍己的爱(5:25, 5:2),二是人对自己身体保养顾惜的爱(5:28) ,这也是基督对待教会的方式(5:29-30; 1:22-23; 4:15-16)。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但后者常常是丈夫所忽视的:很多人能在危机时刻做到为妻子舍命,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在日常琐事中对妻子保养顾惜。
丈夫对妻子舍己的爱,有下面一些具体的表现形式 (Arnold, C. E.):丈夫越来越愿意为妻子的益处而舍己;在妻子生病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的时候,依然照顾和关爱妻子;在言语上常常警醒,以免对妻子造成伤害;定期营造”精心的时刻”,使妻子感受到自己被珍爱;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杜绝来自其他异性的诱惑和试探,等等。丈夫对妻子的爱,也体现在丈夫按着神的心意作妻子的”头”,例如:丈夫是领导妻子而不是管辖妻子,敏锐地察觉并尽力满足妻子的需求,认识妻子的恩赐并帮助妻子发挥恩赐,在寻求神的旨意时寻求妻子的意见,在出现冲突中带头解决冲突,专注于圣经对丈夫的要求、而不是坚持圣经对妻子的要求,等等。Gary Thomas 在《珍爱》(Cherish)一书中讲到了保养顾惜之爱的一些具体表现:更新眼光,认定并珍惜配偶的独一;甘作绿叶,滋润和衬托配偶的美丽; 相互敬重,识别并满足配偶的需求;恩典护卫,接纳并遮盖配偶的软弱;用心珍爱,呵护和医治配偶的创伤;雕琢言语,重视和调整说话的方式;等等。
第三是夫妻成为一体。夫妻的合一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种奢求,双方能够和睦相处就算是幸福了,其实这远远没有达到神起初设立婚姻的美意。圣经中所启示的夫妻的合一关系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夫妻同作主工,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基拉和亚居拉同心服事主(罗16:3);二是夫妻相互倚靠,箴言31中丈夫称赞妻子、妻子帮助丈夫,是夫妻在不同职分上合一的美好范例;三是同受主恩(彼前3:7),丈夫与妻子或许在身体上、灵性上、恩赐上、权柄上有差别,但神的恩典不是赐给个人、而是赐给夫妻一体的;四是同心合意,腓立比书2:1-2对信徒合一的劝勉同样适用于夫妻关系,夫妻需要从讲事实、说观点的浅层次沟通,提升到情感分享、灵里契合的深层相交。
在如今女性越来越独立、自我中心越来越强烈、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的时代,圣经所教导的夫妻关系在很多人看来是过时和愚拙的;但是我们不要忽视,保罗在5:22-33中的教导是与文化背景无关的普适性真理,因为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不只是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更是有着深刻的属灵意义: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与顺服,展现了基督与教会之间的爱与顺服(5:22-27);而丈夫与妻子二人成为一体,更是预表了基督与教会的合一(5:28-32) ——这被保罗称为极大的奥秘!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主内的丈夫和妻子都必须按着神的心意过夫妻生活(5:33),因为这与保罗所列举的其他行事为人准则一样(4:1-5:20),是蒙神呼召的基督徒理应去遵行的(4:1; 5:1)。
以弗所书并不是在解决特定教会的特定问题,更可能是在对以弗所及周边区域的各个教会作一些普适的核心真理的教导,其中神的教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主题。一方面,神藉着基督创造了教会(2:10),使基督作教会的元首(1:22-23);另一方面,神藉着教会彰显神各样的智慧(3:10),使荣耀在教会和基督里归给神(3:21)。保罗在1-4章中,从三个方面启示了神的教会与基督的关系:教会在基督里合一,教会在基督里建造,教会在基督里拓展。
第一,教会在基督里合一。教会的合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神的国和神的家比喻教会(2:19),强调基督成就了犹太人和外族人之间的和平:外族人原本是与以色列国无份的,但基督成为了我们的和平;他藉着十字架废除了律法的规条,使双方与神和好、成为一体,从此外族人不再是外人和客旅,而是与圣徒一同作国民,是神家里的人了(2:11-19)。二是用基督的身体比喻教会(4:4),强调信徒需要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信徒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以和平彼此联络(4:2-3)。信徒能够这样做是基于”七个一”:一体、一灵、一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4:4-6);一神就是万有的父,他超越万有、贯彻万有、在万有之中,这体现了神的权柄、全能和全在,这对在假神泛滥、邪灵猖獗的异教环境中生存的以弗所教会是极大的激励。
第二,教会在基督里建造。教会的建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圣殿比喻教会,强调教会的建造是以基督为奠基石、以使徒和先知为根基 (2:20):教会的整个”建筑”都靠着基督连接配合,渐渐增长成为在主里面的圣所(2:21);信徒也基督里面一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2:22)。注意,这里保罗是在讲初代教会的使徒和先知(也包括旧约的先知),这些使徒既包括耶稣的十二门徒,也包括十二门徒之外的、那些被神赋予特殊恩赐来建造教会的使徒们(4:11; 林前3:10; 林前12:28)。使徒既已建好根基,就不会再有别的根基(林前3:11),因此后世若有任何人脱离基督和早期使徒的教导另立根基,则可认定是偏离真道的异端。教会建造的第二方面,是用基督的身体比喻教会,强调全身各个部分相互配合联系使身体成长(4:16):神赐给信徒各样的恩赐,为的是要装备圣徒,去承担圣工,使全身靠着头、藉着各个部位的支持和配合,来建立基督的身体,直到众人可以长大成人,达到基督丰盛长成的身量(4:11-16)。
第三,教会在基督里拓展。教会的成长不单是在深度上长大成熟(4:14-15),也是在广度上充满万有(1:23; 4:10)。保罗在以弗所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讲到教会的宣教使命,但是在很多地方有间接的体现,例如1:23的经文:教会是他(基督)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完全充满的(1:23)。这句话有三种常见的解释(Arnold, C. E.):(1) 教会被基督所充满,而基督藉着教会完全充满万有,意思就是教会从基督领受了一切所需的,从而参与基督完全充满万有的使命(O’Brien);(2) 教会被基督所充满,而基督被父神所完全充满(西2:9),意思就是基督持续从父神领受所需的(Hoehner);(3) 教会使基督变得完全,意思就是基督(的身体)因着信徒人数的增多而不断被充满。中文的翻译(和合本、新译本)都是对应第一种解读。如果选择第一种解读,就更容易理解1:10和3:10的意义了:神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掌权的(邪灵)都认识神的智慧(3:10),就是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有的神里面的救世计划(3:9),使荣耀在教会和基督耶稣里归给父神(3:21);到了所计划的时机成熟,神就使天上地上万有都在基督里同归于一(1:10) ——这便是基督藉着教会充满万有的方式。神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过程分为三步:一是藉着基督成就救恩(2:8),实现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和平(2:11-19);二是藉着教会传扬福音(2:17; 3:7; 6:15; 6:19)、见证基督(2:10; 5:1-2; 6:23-27),并且对抗空中掌权的邪灵(2:1-6; 6:10-17);三是藉着基督最终成全救恩(1:14),收复这个世界1:10)。这个计划中的第二步,便是教会的宣教使命。
正确地认识神的教会,对当今信徒的信仰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如今很多信徒对”本地”教会没有委身意识,认为只要委身基督、成为”普适”教会的一员就好了,而教会生活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这其实与保罗在以弗所书中的教导相违背。保罗在以弗所书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信徒与神的关系不单是个人跟神的关系,更是教会与基督的关系:我们不是神的”独生子”,而是神家里的一员(2:19)、圣殿的一份子(2:22)、基督身体的一部分(1:23; 4:4,12);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成全自己,而是为了建造教会(4:12);我们成长不是靠自己单打独斗,而是靠肢体彼此配合(4:16);我们得救不是因为我们配得神的恩典,而是因为神奥秘的救世计划藉着教会而成全(3:10);我们成圣不是要显明自己与众不同,而是在教会和基督耶稣里使神得荣(3:21)。以弗所书虽然是写给众教会的,但是书信中讲到的基督与教会的关系,却需要信徒在本地教会来经历和实践。信徒的生命唯有连在基督的身体里,即委身于本地教会或宣教机构,才能够长大成人(4:12-16),不然就会渐渐凋零。愿所有暂时离开了教会团契、与肢体分离的信徒,能够重新回来,并且严肃对待使徒在末世对信徒的警告:”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应当如此。”(来10:25, 和合本)
文 / 周元圣
使徒书信的写作目的,一般是为了解决教会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问题,但以弗所书是一个例外:在保罗的所有书信中,以弗所书的情境性是最弱的(Arnold, C. E.),以致很多学者认为,以弗所书并没有特定的写作目的(P.T. O’Brien, John Muddiman)。虽然如此,以弗所书所涉及的神学主题十分丰富和全面,包括三一神的救赎工作(1:3-14; 3:2-11),神的权柄和能力(1:19-21; 3:14-21; 6:10),教会的本质和使命(1:22-23; 2:19-22; 3:10),信徒的合一与圣洁(4:1-32),等等。以弗所书的内容至少包含三方面的要点(改编自Arnold, C. E.):第一,神的能力、以及神在圣徒身上的能力,胜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和管辖这黑暗世界的邪灵(2:1-2; 6:10-20);第二,犹太人和外族人在基督里的合一,成为犹太信徒抵挡外族异教文化压力的基础(2:11-22; 3:5-6);第三,信徒要远离从前放纵肉体私欲的行为,在基督里过与新身份相配的圣洁生活(2:1-10; 4:17-6:9)。以弗所书的整体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1-3章侧重于保罗为信徒的祷告,启示了神的救恩和能力;4-6章侧重于保罗对信徒的劝勉,教导了信徒行事为人的准则。保罗在为信徒的祷告中,多次提到神的能力(1:19; 3:16, 20),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行在基督身上的能力(1:20),二是运行在信徒身上的能力(3:20)。
神的能力运行在基督身上有四方面的果效(1:20-23):一是神使基督从死人中复活(1:20);二是神赐给基督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作主的,和今生来世所能举出的一切名衔的权柄(1:21);三是神使基督作万有的元首(1:22);四是神使基督作教会的元首(1:22-23)。神的能力在基督身上的果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督的复活,成全了信徒的因信称义(罗4:25)、出死入生(罗6:5)和身体复活(林前15:20-22);基督至高无上的权柄,使得信徒能够脱离今世的私欲(2:1-3)、抵挡魔鬼的诡计(6:10-12)、奉主的名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28:18)、盼望天上地上的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1:10);基督作教会的元首,使得教会在基督里合一(2:14-16; 4:1-6)、建造(2:20-22; 4:7-16)和拓展(1:23; 3:10)。这就是神向信他的人显出的浩大能力(1:19)!
神的能力运行在信徒身上有三方面的体现。第一,神使信徒从死人中复活:信徒从前因着过犯而罪恶原是死的,被世界的潮流、空中的邪灵和肉体的私欲所掌控,生来都是可怒的儿女;但是神在我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使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并且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2:1-7)。虽然信徒的身体复活和与主一同作王,要等到主再来的时候,但是保罗这里很可能是在讲,与基督联合的人在世上就能同享耶稣的权柄和能力(1:20-22),就是使他们胜过世界的潮流、空中的邪灵(6:10-11)和肉体的私欲(罗8:12-13)的能力。第二,神使信徒成长成圣:神的能力不单是使我们在基督里被创造、得生命,更是使我们行各样的善事,就是神预先所安排的(2:10);因此,我们的得救是靠着神的恩典、不是出于行为,我们的成圣亦是如此。第三,神使信徒内在的人刚强起来:使内在的人刚强,不是使身体健壮或意志顽强,而是藉着神的灵使基督住在人心里,使信徒在爱中扎根建基,并且领悟基督长阔高深的爱,得着神的一切丰盛(3:17-19)。这就是神运行在信徒里面的大能大力(3:20)!
以弗所书1-3章中保罗在神面前为信徒的祈祷,对我们在神面前该如何祷告有两方面的启发。第一,我们要认识神已经为我们成就了什么。保罗为信徒祷告的重点,是让信徒充分认识神,就是认识神所赐的属灵福分(1:3)、基督里的救恩(1:7)、圣灵的印记(1:13)、呼召的盼望、基业的荣耀、浩大的能力(1:17-19)和基督长阔高深的爱(3:18-19)。我们常常照着自己的想法祈求神为我们成就各样的事,却不知道神已经照着运行在我们里面的大能,成就了超乎我们所求所想的事(3:20):我们祈求在世上得着健康、远离死亡,神却使基督从死里复活(1:20),并且使我们与基督一同复活(2:5);我们祈求在世上得着自由、逃离束缚,神却赐给基督至高的权柄(1:21),并且使我们与基督一同坐在天上(2:6);我们祈求在世上得着关爱、脱离孤独,神却用他的大爱爱我们(2:4),并且藉着基督使我们在爱中扎根建基(3:17)。我们常常向神祈求一滴水,却不知道神已经给了我们整片海洋!
第二,我们要认识神愿意为我们成就什么。神已经赐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礼物,但是另有一些是需要我们在信仰生活中不断从神领受的:神已经赐给了我们圣灵作得基业的凭据(1:14),但我们仍需要从神领受智慧和启示的灵,使我们可以充分认识神(1:17);神已经赐给了我们在基督里的新生命(2:6),但是我们仍需让基督住在我们心里,使我们更深地领悟基督长阔高深的爱(3:17-18);神已经赐给了我们胜过邪恶的权柄和能力(2:6),但是我仍然需要靠着神的恩典去行各样的善事(2:10);神已经赐给我们在基督里的和平(2:14),但我们仍需要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4:3)。保罗为信徒所求的,正是神想让信徒得着的,是为着信徒属灵的益处;我们对神的祈求也当如此,因为神回应我们的祷告,是为着我们属灵的益处(罗8:28)。当我们祈求的事与神想要成就的事一致时,这便是”奉主耶稣之名”的祷告,神也必定会为我们成全(约14:13-14)。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