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拉太书5:13-6:10 因信称义的生活

✣ 加拉太书5:13-6:10 因信称义的生活

Image

保罗在论述完因信称义的救赎恩典之后(3:1-5:12),便开始进入因信称义的生活实践 (5:13-6:10)。 3:1-5:12论证了人称义是因着信心,而不是靠行律法;5:13-6:10则延续前面的结论,讲述因信称义的人靠着圣灵的能力爱人如己,就成全了全部的律法(5:13-14)。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搅扰者要求信徒守律法的错谬:人战胜肉体的私欲,是通过顺从圣灵的引导,而不是服从律法的权柄 (5:16-18, 22-23)。5:13-6:10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放纵情欲的危害和爱人如己的重要(5:13-15);二是顺从圣灵就可以抵挡肉体的私欲,满足律法的要求(5:16-24);三是关于顺从圣灵行事的一些行为准则(5:25-6:6);四是对顺从圣灵与顺从肉体的不同结局的警告,以及对坚持行善的呼吁(6:7-10)。 

5:16-24将圣灵与肉体进行了对比,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圣灵与肉体的敌对:信徒的信仰生活其实是一场争战,争战的一方是从神领受的圣灵,另一方是肉体的私欲(5:17a);信徒作选择并不能随从自己的意愿而行,而取决于服从哪一方的力量,是顺从圣灵的引导还是满足肉体的私欲(5:17b)。不过,圣灵与肉体的争战并不是势均力敌,因为对于信基督的人来说,肉体已经失去了权势(5:24),而圣灵已经取代了曾经的”启蒙教师”律法,为信徒的信仰生活提供正确的指引(5:18)、并赋予得胜的能力;因此,信徒顺着圣灵行事,就一定不会满足肉体的私欲了(5:16)。第二是圣灵的果子与肉体所行之事的对比:肉体所行的是显而易见的各样恶事(5:19-21),行这些事的人必定不能承受神的国;而圣灵所结的是神所喜悦的各样美德(5:22-23),这样的事是没有律法禁止的。这里不是在说,人承受神的国是靠着好行为,而是强调在律法之下顺从肉体私欲而行的人无法达到神国的条件,而在圣灵引导之下结出圣灵果子的人却满足了律法的要求。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加拉太书中因信称义的全备福音(2:15-21),包含着神的恩典和人的责任两方面:一方面,人在神面前称义唯独因着信心、不是靠着行为(3:1-5:12),圣灵是我们得救的凭据(林后1:22; 5:5; 弗1:14)、是神所赐的礼物(3:5),人领受圣灵是因为信福音(3:2)、不是靠行律法;另一方面,因信称义的人必须顺从圣灵而活、结出圣灵的果子(5:13-6:10),神是不可轻慢的,只有顺着圣灵而行的人才能从圣灵收取永生,而顺着肉体而行的人必定从肉体收取败坏(6:7-8; 罗8:12-13)。 

保罗关于圣灵与肉体的教导,对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有三方面的启发。第一,基督徒的一生是争战的一生。虽然基督已经一次而永远地得胜了,但是基督徒的使命却是要天天靠着圣灵争战,就是与魔鬼(弗6:11)、与罪(来12:4)、与肉体的私欲(5:17)、与世界的诱惑(约一2:15)、与反对信仰的人(腓1:27-28)争战,就是在逼迫中忍耐到底(太10:22),在冲突中忠贞不二(太10:37),在苦难中成就荣耀(林后4:17),在死亡中见证胜利(启12:11)。虽然基督的生命是全然圣洁、完美无瑕,但基督徒的生命却是要天天靠着圣灵成圣,就是在犯罪时认罪(约一1:9),在忧伤中悔改(林后7:9),在软弱中倚靠神的能力(林后12:9),在不成熟时竭力进入完全(来6:1)。基督徒的一生是生命不息、争战不止的一生,也是目标坚定、充满盼望的一生,因为等我们打完那美好的仗、离世见主面的时候,就必有公义的冠冕为我们存留(提后4:6-8)。 

第二,基督徒的一生是得胜的一生。罪和死是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历史上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处理罪和死的问题:犹太教徒遵守摩西律法,佛教徒断绝欲望、行善积德,唯物主义者则追求物质方面的进步。唯有基督徒——其实不是基督徒、而是基督(林前15:55-57)——才真正地战胜了罪和死。基督徒靠着圣灵,就能脱离罪和死的权势,在基督里面得着自由(5:1)。因此,基督徒面临的争战与世人不同,无论争战有多么艰难惨烈,胜负已经确定,因为当我们为福音的信仰争战的时候,这就已经证明我们是得救的、敌人是灭亡的(腓1:28);只要我们稳稳地站立在胜利的阵营当中,坚定地信靠基督、顺从圣灵(5:16),就能够抵挡仇敌的一切攻击(弗6:13),并且在一切事上得胜有余(罗8:37)。 

第三,基督徒的一生是结果的一生。常常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得救的凭据是什么?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领受圣灵(林后1:22; 5:5; 弗1:14)。那么一个人领受圣灵的凭据是什么?答案就是结出圣灵的果子(5:22-23)。凡好树都结好果子,唯独坏树结坏果子(太7:17);同样地,领受圣灵的人会结出圣灵的果子(5:22-23),而随从肉体私欲而行的人会结出显而易见的坏果子(5:19-21)。关于圣灵的九个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赐、良善、信实、温柔、节制,不信主的人或许可以模仿,但是因为没有生命在里面,就经不起考验、也不会长久;而有圣灵内住的人结出的果子,或许起初看起来微小不成型,但是因为有生命在里面,就会逐渐成长为成熟饱满的果子。培育圣灵果子的方式,就是顺着圣灵行事(5:25),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不可贪图虚荣和心生骄傲(5:26; 6:3-5),用温柔的心使犯罪的人回转(6:1),担当彼此的重担(6:2),把握时机向众人行善(6:9-10),等等。愿每一位信徒都能靠着圣灵结出许多果实,不只是结出造就自己的生命之果(6:22-23; 罗6:22),更是结出祝福别人的使命之果(约15:16; 罗1:13)。 

文 / 周元圣



✣ 加拉太书3:1-5:12 因信称义的恩典

✣ 加拉太书3:1-5:12 因信称义的恩典

Image

在阐明因信称义的福音之后(2:15-21),保罗接下来对福音的真理进行了展开论述(3:1-5:12)。3:1-5:12是加拉太书的核心部分,包含四个环节,第一是保罗通过一系列的反问,对加拉太信徒进行责备(3:1-6):他们已经接受了基督的十字架、却仍然被迷惑(3:1),已经靠着圣灵开始了信仰的生活、却还要靠着肉体成全(3:4)。第二是通过亚伯拉罕的故事来说明,人称义并成为神的儿女,是靠着信心而不是靠行律法(3:7-4:7)。第三是通过提醒加拉太信徒过去被律法奴役的光景(4:8-11)、过去对保罗的接纳(4:12-20)、以及如今按着应许作了儿女(4:21-31),来呼吁他们回归真理,不要偏离使人得自由的福音。第四是对信徒的劝勉和警告:一方面,保罗郑重地警告,信徒必须在靠基督称义和靠行律法称义中二选其一,因为靠律法称义的人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5:1-6);另一方面,保罗也严厉地宣告,那些传割礼的搅扰者必定要受刑罚(5:7-12)。 

在3:7-4:7中,保罗通过两个与亚伯拉罕相关的事件,论证了因信称义的救恩。亚伯拉罕是以色列救赎历史中的奠基性人物,是救恩之始(创13:15)、祝福之源(创12:1-3)、犹太之祖(太3:9)和万国之父(创17:5)。当时犹太人中的搅扰者,很可能是用亚伯拉罕的故事作依据,来证明外族信徒需要受割礼、守律法,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因此,保罗通过分析与亚伯拉罕相关的两个事件,来否定搅扰者的观点。第一件事是关于亚伯拉罕的称义:亚伯拉罕称义是因为信神(3:6),因此有信心的人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3:7)。保罗对此作了两方面的阐述:一是有信心的外族人也能和有信心的亚伯拉罕一同得福(3:8-9),二是人唯独因着信心就可以称义(3:10-14)。在3:10-14中,保罗通过三个步骤论证了”行为”在称义中的无效性,以及”信心”使人称义的充分性:第一,靠”行”律法称义的都在咒诅之下,在神面前没有一个人可以靠着律法称义,因为义人必因”信”得生(3:10-11);第二,律法本来不是出于”信”,而是说”遵行”这些事的人必因这些事而活(3:12),结合第一个步骤得出的结论就是,人不能靠”行”律法得生;第三,基督替我们受了咒诅,就救赎我们脱离了律法的咒诅,因此我们因着”信”,就能领受亚伯拉罕所蒙的福,并且领受所应许的圣灵(3:13-14)。 

与亚伯拉罕相关的第二件事,是以亚伯拉罕之约为起点的神的救赎历史(3:15-22)。这个例子与前面的区别在于,保罗不是在强调”行为”的无效性,而是强调”律法”的局限性。摩西律法是在神与亚伯拉罕立约430年后才有的,因此律法不能把神的约废除、使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落空(3:15-17);并且人领受神赐的产业,不是出于律法,而是出于应许(3:18)。神的产业在旧约常常代指地土(创28:4),在新约则是指基督和基督里的属灵福分(弗1:3-14)。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有律法呢?神赐律法有两个作用:一是为过犯的缘故而加上(3:19b),为要把所有人都圈在罪中(3:22a);二是作为启蒙教师,等到信的道理显明出来的时候,将人领向基督,使人因信耶稣基督而称义(3:22b-24),并且脱离律法的管辖(3:25)。 

至此,因信称义的救恩之道就清楚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靠着行律法称义(3:11,21),但所有信基督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族人(3:28),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3:7,29);他们不再在律法之下作奴仆(3:25; 4:1),而是归入基督作神的儿子(3:26; 4:5),并且领受神赐的圣灵(3:5,14; 4:6),承受神所应许的产业(3:29; 4:7)。 

如今我们对因信称义的概念或许并不陌生,但是将其正确地应用到信仰生活中却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是因信称义所基于的”恩典”,是这个世界严重缺失的。保罗告诉我们,信基督之后就不再作奴仆,而是成为神的嗣子(4:1-7)。从奴仆到儿子的转变,是与行为无关的身份和关系上的改变,这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因为奴仆无论在行为上有多么好、仍旧是奴仆,而儿子无论犯了多大的错、依然是儿子(路15:11-32)。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了基督、成为神的儿女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作神儿女的自由(5:1),而是像过去作奴仆的时候一样 (4:8-11),依然生活在惧怕之中(约一4:18)。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过去的生命中,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作儿女的感受,这不是说他们没有与父母一起生活过,而是说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基于恩典、而是基于行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需要通过好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赚取父母的爱。在这种恩典缺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将地上父亲的形象投射到天父身上,会习惯性地以行为表现衡量自己的救恩,并努力地遵守新约的诫命来取悦神,如同曾经努力地满足父母的期待一样。即使是成长在相对健康的家庭中的信徒,也会面临靠行为称义的试探:因着我们肉体残留的罪和这个世界价值观的影响,我们若不时时警醒、常常被福音更新,就容易像加拉太人那样,靠着圣灵开始信仰的生活,却要靠着肉体——包括属灵恩赐、神学知识、经验智慧、个人能力等等——来成全(3:3)。 

愿我们在每天的信仰生活中,更深地认识因信称义的恩典:我们因着信基督而”白白地”称义(罗3:24),是因为神把基督”白白地”赐给了我们(罗8:32);但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义是藉着行为来的,基督就”白白地”死了(2:21)。如果我们已经”白白地”领受了因信称义的恩典,就让我们将这样的恩典,也”白白地”分享给还没有领受的人吧!(太10:8; 林后11:7) 

文 / 周元圣



✣ 加拉太书1:6-2:21 因信称义的福音

✣ 加拉太书1:6-2:21 因信称义的福音

Image

加拉太书的开篇与保罗的大多数书信都不同:在讲完了祝福和颂赞的话之后(1:3-5),保罗没有感恩的信息,而是直截了当地进入主题 (1:6-10)。保罗之所以这么作,是因为加拉太教会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有假教师搅扰加拉太教会的外邦信徒,给他们传别的福音(1:6-7);那些人认为外邦人要得救,就必须要像犹太人那样受割礼和守律法(5:2-4)。保罗对这些传假福音的人发出了严厉的咒诅(1:8-9),并且给加拉太的信徒传讲了因信称义的真福音(1:11-2:21)。 

在正式阐述福音的真理之前(2:15-21),保罗先为自己作使徒的职分和自己所传的福音进行辩护(1:10-2:14)。保罗首先宣告,他所传的福音并不是照着人的意思,因为这福音不是从人领受,也不是人的教导,而是藉着耶稣基督的启示来的(1:11-12)。然后,他列举自己的四段经历来证明这一点:第一,他自己的转变和蒙召,是藉着耶稣基督的恩典和启示(1:13-16a),而与在耶路撒冷那些比他先作使徒的人无关(1:16b-17);第二,他过了三年才上耶路撒冷见彼得,与耶路撒冷大部分信徒都不相识(1:18-24);第三,他再次上耶路撒冷参加使徒大会的时候,那些被誉为柱石的教会领袖们,对保罗的福音工作表示认同(2:1-10);第四,在安提阿的时候,彼得的做法违背了福音,保罗就当面反对他(2:11-14)。这四段经历既证明了保罗所领受的启示是直接从神而来、不是从人而来(1:16,23; 2:2,8),也表明了保罗所传的正是福音的真理(2:5, 14)。 

在1:10-2:14中,保罗通过没有给提多行割礼(2:3)、以及当面反对彼得(2:11)这两个例子,从反面的角度为福音的真理作了铺垫(2:5,14)。在2:15-16中,保罗从正面的角度对福音的真理进行了阐述:人称义不是靠行律法,而是因信耶稣基督,无论是有犹太血统的人,还是外族中的罪人。需要强调的是,保罗不是在讨论人称义是否需要信耶稣,而是在讨论已经信耶稣的人,是否需要”附加”行律法才能称义;保罗不是要论证外邦人应当与信主的犹太人一样,有了行律法、再加上信耶稣就能得救,而是要证明犹太人应当与信主的外邦人一样,不须行律法、唯独因信耶稣而被称义,因为没有人能靠行律法称义,在这方面犹太人与外邦人并无区别(2:16)。 

阐明了因信称义的福音真理后(2:15-16),保罗接着论述在福音的真理下应当如何看待律法(2:17-21)。保罗首先提出了一个犹太人可能会有的质疑:如果寻求在基督里称义而不去行律法,就会变得跟外族中的罪人一样(2:15),这不是说明基督是使人犯罪的吗(2:17)?保罗对这一质疑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在基督里废除律法的权柄,并不是犯罪;而信了基督却仍然服从律法的权柄,就是重建保罗所拆毁的——即靠行律法称义(2:14),这才是真正的犯罪(2:18)!保罗接着对2:17-18中不行律法不是罪、”重建”律法才是罪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解释:”我藉着律法已经向律法死了,使我可以向神活着 (2:19)。” ”向律法死”的意思是,人因着信基督而从律法的权势下得释放(罗7:6),这表明信了基督之后又重建律法是多么的愚蠢 (2:18)。”藉着律法”的意思是,人因为不能靠行律法称义而信靠基督,从而脱离了律法的权势和咒诅(3:10-13)。保罗最后补充到,信基督不单是让人向律法死、更是让人向神活,不单是使人被称为义、更是转化人的生命,因为信基督的人就是与基督联合,不单是在基督的死上、更是在基督的生上,正如保罗所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活在我里面(2:20) 。” 这一切都是出于基督舍己的爱。然而,如果人靠行律法称义,就废弃了神的恩,基督就白白地死了(2:21)。

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批判了”基督 + 行律法 = 称义”的假福音,这里的行律法专指遵守摩西律法。加拉太书中的假福音,对于非犹太背景的普世教会不再是一个问题,但是其表现出来的”基督+行为”的律法主义模式,却是历时历代的信徒都会面临的挑战。这种模式在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体现之一,就是靠着遵守新约诫命来使自己成圣,例如一些常见的”基督 + 行为 = 成圣”的表现包括:基督 + 好见证 = 荣耀神,基督 + 服事 = 蒙神喜悦,基督 + 圣洁的生命 =  被神使用,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是说我们不能因着好见证而荣耀神(太5:16)、不能因着委身服事而得神的喜悦(林后5:9)、不能因着操练圣洁而被神重用(提后2:21),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成圣的方式是出于基督(弗2:10; 腓2:13)、还是倚靠自己。保罗在加拉太书中批判的是靠行律法称义的神学理念,而不是律法所要求的良善行为;实际上,信基督的人顺从圣灵、爱人如己,就成全了律法的要求(5:13-26)。同样地,如今我们要杜绝的是靠守诫命成圣的神学理念,而不是诫命所要求的良善行为;实际上,从神生的人因着神的爱、全心爱神,就遵守了新约的诫命(约一5:1-3)。 

基督徒的生命和信仰生活,本质上都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基督徒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2:20),基督徒的称义和成圣都是藉着神的灵(林前6:11),基督徒的一切善工都是神预先所安排的(弗2:10; 腓2:13)。因此,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不是在基督之外作”加法”,而是在基督里面作”乘法”,即”基督x 信心 = 行为”。基督徒外在的行为反映了内在的信心(雅2:14-26),基督徒生命的成熟伴随着信心的成长(腓1:25; 帖后1:3),而基督徒一生最美的见证,就是让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外显,如同保罗的生命那样,”不论生死,总要让基督在我身上照常被尊为大”(腓1:20)。 

文 / 周元圣



desi village sex movie ganstagirls.net parn video نيك حب hdxxxvideo.info سكس سوري جديد xxxx vieod pornoqui.com xnxx breast feeding 蒼都利音] ギャルの生ハメ開発日記 freejavonline.mobi anasis yayaya very hot sex aunty whiteporn.mobi sex videos village
weather in tagaytay today pinoyteleseryeonline.com another ms oh incestsexstories tryporn.info desipapa..com vel movie pornswill.mobi www sexwapcom open blue film picture hindisextube.net shruti hassan sexy bluefilm nurable.mobi asamsex
indian sex video wap chupaporn.net keerthi suresh nude افلام وسخة arabian-porn.com افلام اغراء للكبار فقط south aunty hot video noporn.mobi www.telugusexvideos.com sexy indian xvideo brownporntube.info www.xvideos. htghl hfhpdi hardpornx.net نيك مصرى شعب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