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天
在全球停摆的疫情里,在突袭导弹的轰炸中,在被迫逃难的寒路上, 一群乌克兰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不断抬头问苍天。ATV 微电影:亚特兰大华人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微电影全球公映啦!《问苍天》根据使者采访乌克兰华人的真实故事《我们的难民之路》改编,所有演员均为业余,但导演和摄影专业,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后的新闻记录中,演绎平凡人在苦难中的故事~
在全球停摆的疫情里,在突袭导弹的轰炸中,在被迫逃难的寒路上, 一群乌克兰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不断抬头问苍天。ATV 微电影:亚特兰大华人自编、自导、自演的首部微电影全球公映啦!《问苍天》根据使者采访乌克兰华人的真实故事《我们的难民之路》改编,所有演员均为业余,但导演和摄影专业,在俄乌战争爆发前后的新闻记录中,演绎平凡人在苦难中的故事~
旧约先知书的信息不只是对短期的历史发展作预告,也是对长远的末世救恩作预表;不只是对以色列当下的处境进行劝诫和警告,也对神救赎计划的宏伟蓝图进行描绘和展望。弥迦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本书相对完整地涵盖了神的救赎计划中的六个重要环节:耶和华拣选拯救以色列(6:4) -> 以色列悖逆耶和华(1:3-5) -> 耶和华使用列国惩罚以色列(4:11-12) -> 耶和华审判列国(4:13) -> 耶和华兴起拯救者、复兴以色列(5:1-9) -> 万国万民归向耶和华(4:1-5)。第五个环节中的兴起拯救者,就是在预告弥赛亚的到来,不同的先知书对此信息有不同角度的描述。
弥迦书启示了弥赛亚的出生和根源,强调了他作为以色列的统治者和牧人的角色(5:2-4)。这位弥赛亚将从不起眼的小城伯利恒以法他出来,他的根源出自大卫、却超越大卫(5:2);他要使以色列归回,但不会立刻出生,而是要先等以色列被交给敌人(5:3);他必倚靠耶和华的能力和威严(5:4a),正如弥迦先知所倚靠的(3:8);他必牧养他的羊群,使他们安然居住(5:4b),这正是以色列领袖的失败之处(3:1-12);他必要尊大,直到地极(5:4c),这意味着他不单要作以色列的统治者,也要作全地的统治者。
新约的启示告诉我们,这位弥赛亚就是耶稣基督,他的降生是神的宏伟救恩计划的中心和高潮,是历史的更新,是救恩的成就,是天国的降临,也是末世的开启。以色列人没有想到,这位统治者竟然是神的儿子,神所应许的复兴竟然不是重建地上的以色列国(徒1:6),而是带领神的子民进入天国;世上的列国也没有想到,神在审判列国之后,竟然要招聚他们与以色列一起成为神的国民(4:1-5; 7:11-13,16-17)。
如今我们正处于神救恩计划的最后阶段,就是神应许的拯救者已经到来,神正呼召万族万民归向他。我们信主的人都是万族万民中被神呼召的一份子:我们从前本是外族人,在基督以外,在世上没有盼望,没有神;但如今蒙神的恩典,在基督里能够与神亲近(弗2:11-13),成为神的子民(彼前2:10)。作为神国的一员,我们理当顺服和参与神国君王赋予子民的使命,就是将救恩的福音继续向万族万民传扬(太28:18-20)。
神救恩计划的前五个阶段已经按着所启示的成就了,在历史接近尾声的末世,我们当越发确信,神会照着圣经上所启示的方式来终结历史,完成终极的救赎和审判。因此,我们要特别留意神在圣经上所教导的一切信息,包括末世的假先知和敌基督(约一2:18)、末世的灾难(可13:5-10)、信徒的使命(徒1:8)、得救的确据(弗1:14)、背道的危机(来6:5-8),等等。我们也当时刻警醒,随时预备好自己迎接历史终结的那一日,就是主耶稣的再来(林前15:51-52)。
文 / 周元圣
一个民族有怎样的领袖,就会有怎样的人民,以色列的堕落与领袖的败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弥迦书在指控以色列犯罪时特别强调了领袖的罪,就是人民的官长、祭司和先知所犯的罪。这些领袖的罪主要分为两大类:神学的错误和道德的败坏。
以色列的领袖在神学上是错误。他们认为耶和华是赐福的神,不会让祸患临到他的子民身上(2:6-7),不管人民做了什么,都可以向耶和华寻求保护(3:11);他们把说虚假预言的人当作先知(2:11),而拒绝说责备之话的真先知 (2:6; 3:8),因此耶和华没有默示给这些假先知,为了使他们抱愧蒙羞(3:6-7);他们不知道耶和华真正想要的是什么(6:8; 申10:12-13; 撒上15:22),而试图用虚伪的宗教仪式取悦神、遮掩罪过(6:6-7);他们不明白申命记中所讲的蒙福和咒诅的条件(申28),不理解耶和华的话只对行事正直的人有益处(2:7b),也不愿相信自己已经大难临头(1:3-2:5; 3:12)。
以色列的领袖在道德上是败坏的。首领和官长们恨恶良善、喜爱邪恶、屈枉正直、欺压百姓、流人血、行诡诈、施强暴、无恶不作、罪行累累(2:2-9; 3:1-3; 3:9-10; 6:9-12; 7:2-3);以色列的先知和祭司也都是为俸禄而教导,为银子说默示,为食物而攻击人(3:5,11)。因为这些领袖犯罪的缘故,耶路撒冷必定要遭受耶和华的审判(3:12)。
以色列领袖的败坏使得以色列走向覆灭,也使得他们最终被神所弃绝(可12:1-9)。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今我们在跟从什么样的属灵领袖?保罗在提多书中对如何设立教会的监督有明确的指示:第一是品行上无可指责(多1:7-8),第二是真理上纯正坚固(多1:9)。因此,一个合格的属灵领袖至少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被会众认可的道德品行和真理装备。这两方面并不是个人得救的必要条件,但绝对是作属灵领袖的前提要求,因为领袖的教导和见证会影响许多人的生命,而领袖将来也要受到更严厉的审判(雅3:1)。
当代教会属灵领袖的状况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方面,一些不合圣经的神学思想在腐蚀教会,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成功神学。成功神学认为人身体的健康和属世的成功是信心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神救恩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对圣经的断章取义和错谬解读。另一方面,许多能够教导纯正真理的属灵领袖面临着道德危机,例如陷入色情、金钱、权利等方面的试探。
虽然不是每个信徒都会成为教会的领袖,但是每个门徒都必定是培养门徒的人(太28:19),他/她一生的信仰生活会影响到许多人的生命。因此,神对属灵领袖在品行和真理两方面的要求,也是神对每一个信徒的要求,正如保罗为信徒所作的祷告:“ 我所祷告的,是要你们的爱心,在充足的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多而又多, 使你们可以辨别是非,成为真诚无可指摘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 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公义的果子,使 神得着荣耀和赞美。”(腓1:9-11)
文 / 周元圣
阿摩司书以耶和华愤怒的吼叫开始(1:2),以耶和华话安慰的话语结束(9:15)。全书以宣告审判为主,通过多次重复的方式来传达信息:耶和华八次指责列国和以色列三番四次地犯罪(1:3-2:16),三次呼吁以色列要听耶和华的话(3:1-6:14),五次强调以色列虽受罚却仍不归向神(4:1-13),三次劝勉以色列寻求耶和华就必存活(5:1-17),两次宣告以色列因倚靠虚假盼望而带来的祸患(5:18-6:14)。耶和华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宣告,是因为他不先把计划向他的仆人众先知显示,就不会作任何事(3:7)。他所宣告的事,等时候到了就必然执行(8:2),那时人们再也寻不见耶和华的话(8:12),也没有一人能逃离灾难(9:1-4)。虽然如此,耶和华仍然应许在灾难之后,在将来的日子,要恢复大卫倒塌的帐幕,重建它的废墟(9:11-15)。
虽然耶和华三番四次地警告和呼吁(1-6),以色列最终还是一步步走向了绝路(7:1-9:10)。以色列的灭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三番四次地犯罪(2:6),离弃公义和良善(5:7,14);二是受了严厉的惩罚,仍然不归向耶和华(4:6-11);三是心存虚假的盼望(5:18-6:14),拒绝听从先知攻击他们的预言(7:12)。以色列的命运真实地反映了悖逆之人的光景,就是灭亡三部曲:不行善、不悔改、不信审判。
耶和华在以色列历史中所作的一切工作,既是在为末后的终极救恩作预备,同时也是在为末世的终极审判作铺垫。如果说曾经以色列的灭亡是暂时的,还有末后复兴的应许(9:11; 见徒15:16-17),那么如今因不信基督而灭亡的人就毫无指望了:耶稣来到世界之后,神定世人的罪不再是因为他们的行为邪恶,而是因为他们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8);耶稣对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宣告的祸患,不再是地上的刀剑,而是地狱的刑罚(太23:33);耶稣再来审判的时候,悖逆的人不再是遭遇肉体的死亡,而是经历第二次的永死(启21:8)。
曾经以色列作为神的选民没有听耶和华的话,如今我们作为神的儿女一定要听耶稣的话!主耶稣被杀之时如同羔羊一般寂然无声(赛53:7),得胜之后却如狮子一般充满权柄(启5:1-5);主耶稣给世人带来了拯救、盼望和安慰,同时也对世人发出了严厉的劝勉和警告(太7:21-23; 10:37; 11:21-24; 18:7; 23:13-39; 24:45-51);主耶稣的话使信的人得生命(约5:24),也使不信的人被定罪(约12:48);主耶稣的话被许多宣称信神的犹太人拒绝,却被犹太人所信的神亲自从天上印证——“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太17:5; 3:17)
神的话语带着能力,神的话语永不落空,神的话语赐予生命,神的话语改变命运。求神帮助我们不单是听到他的话语,更是能够明白他的话语,顺服他的话语,活出他的话语,并且传扬他的话语!
文 / 周元圣
撕裂衣服在旧约圣经中常常用来表达哀痛、沮丧或愤怒的情感(创44:13; 民14:6; 士11:35; 王下2:12; 5:7; 代下34:19; 拉 9:3),同时也是撕裂心肠的外在表现。那么约珥书2:13中所说的撕裂衣服、却不撕裂心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是里外不一的假意哀痛吗?根据1:1-2:11所描述的惨状(1:9,12, 18; 2:6),百姓的痛苦应该是真实的,所以撕裂衣服、却不撕裂心肠,更可能是在表达一种虽受惩罚却不悔改、虽受痛苦却不呼求、虽到绝境仍不回头的愚昧和刚硬,这也体现在先知对百姓所作的呼吁:要在患难中哀号(1:5,8)、 在哭泣中呼求(1:14,19; 2:17),要全心全意地归向耶和华(2:12-13)。因此,撕裂心肠与撕裂衣服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是否有哀痛的情感,而在于人在哀痛中是否有回转的心肠。
人回转向神有两方面的前提,第一是认识自己的罪,第二是认识神的属性。约珥书强调的是第二方面,就是认识到耶和华是”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并且有丰盛的慈爱,随时转移不降灾祸”(2:13)。与出埃及34:6中类似的经文相比,这里的描述省略了耶和华对罪的处理,但并不意味着人民不需要认罪,可能的原因是以色列人已经饱尝了审判的痛苦(1:1-20),他们更需要归向耶和华,从耶和华那里得着怜恤和拯救(2:17, 32)。在新约时代,神也会允许他的儿女经历痛苦,在哀痛中”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也是神对当今信徒的心意。
信徒经历哀痛,很容易陷入的试探就是”撕裂衣服”,然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将自己的心紧锁,将神和人都拒之门外;但是神的心意是要让我们”撕裂心肠”,回转向神(2:13),因为神要用他的慈爱怜悯亲自为我们疗伤,并且藉此重塑我们扭曲的心灵,根除我们内心深处的罪。
信徒经历哀痛,原是出于神对我们的爱(2:18),是为了使我们更深地经历神的恩典和同在。常常听到不信主的人说感受不到神的存在,很多初信主的人也是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在伤痛中被神医治的经历。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可2:17),哀痛的人才得着安慰(太5:4),神的医治和安慰只为那些需要医治和安慰的人预备,而醉酒昏睡的人则需要先在哀痛中被唤醒(1:5)。
信徒经历哀痛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神的终极目的,神要藉着哀痛使人认识他的良善、信实和奇妙(2:26-27)。信徒经历哀痛只是短暂的,神要藉着短暂的苦楚亲自成全我们、坚固我们、赐力量给我们、建立我们(彼前5:10)。信徒经历哀痛无一不是出于神的允许,因为我们的头发都被数过了(太10:30),我们内心的苦楚神都知道。信徒经历哀痛不是表明他们的不幸,而是显明他们有从神而来的尊荣和生命(太10:32-42)。求神帮助我们在经历哀痛的时候全然信靠他,并且永远相信他的信实和美善!
文 / 周元圣
在以色列与耶和华的关系中,以色列并非没有回应耶和华,只是他们的回应不是耶和华想要的。耶和华说:”我喜爱良善,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6:6) 根据6:4-5对以色列人的描述可以推测,6:6中的”良善”说的是以色列需要对耶和华有持久而忠诚的爱,6:6中的”认识神”说的是以色列人需要明白神的律法和心意(4:6),并且回转向神(6:1-3)。然而,以色列却只喜欢献祭,这不是耶和华所喜悦的(8:13)。其实献祭本身并没有什么错,献祭体系也是耶和华亲自设立的,以色列人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只注重献祭的外在仪式,却违背了耶和华的真正心意,即以色列人当喜爱良善和认识神。
耶和华谴责以色列的直接原因就是他们”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神”(4:1),上到祭司(4:7)、先知(4:5)和君王(7:5-7),下到普通民众(4:9-14),都犯了罪。以色列的罪包括三个方面:宗教上的淫乱(4:12; 7:16),道德上的败坏(4:2; 7:1)和政治上的背叛(5:13; 7:11)。宗教上的淫乱是以色列堕落的根本原因:以色列对耶和华没有持久的忠心,向耶和华的哀求也不是出于真心(7:14; 8:2);他们对耶和华的敬拜是虚伪的,是在用宗教仪式掩盖自己的罪恶(5:6-7; 8:11-13; 9:1-5; 10:4);他们对耶和华的认识是无知的,律法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4:6; 8:12),他们也忘记了造他们的主(8:14; 11:1-3; 13:6)。然而,耶和华却没有因着以色列的背叛而彻底弃绝他们:以色列虽然无良善、无知识(4:1),耶和华却要医治他们背道的病,甘心乐意爱他们(14:4);以色列的爱心虽然如转瞬即逝的朝露(6:4),耶和华却对待以色列如清晨的甘露,使他们扎根生长(14:5-7);以色列虽然转离耶和华去求问木头偶像(4:12),耶和华却答允和看顾他们(14:8)。
“我喜欢良善(或译:怜恤),不喜欢祭祀”,这原是耶和华对以色列的要求,耶和华希望以色列能够以忠诚和良善对待他们的神。然而,当以色列失败之后,耶和华却将这句话应用到自己身上:耶和华虽然不喜欢以色列人虚伪的祭祀,可是却乐意怜恤以色列,以良善和慈爱赦免以色列人的罪、医治他们的病(14:4)。在新约时代,主耶稣同样是以怜恤的心肠对待罪人,当耶稣与税吏和罪人吃饭而被法利赛人质疑的时候,他引用经上的话说”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然后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太9:13)。主耶稣也喜悦人以良善的心来爱神爱人,当经学家听到耶稣讲完最重要的两条诫命后,作了一个有智慧的回应:”我们要用全心、全意、全力去爱他,并且要爱人如己,这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物好得多了。”(可12:33)
良善与祭祀,分别对应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这两者本来是互补和统一的,人却因为罪的缘故使内在的良善失了味,使外在的祭祀成了虚伪。献祭的体系在新约时代被废除了,如今的良善与祭祀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就如信心与行为(雅2:26)、爱心与服事(林前13:1-3),等等。虽然表现方式更新了,但是神的心意永不改变,就是他不喜悦不是出于良善的祭祀。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唯有神能鉴查我们内心真正的动机,求神赦免我们的表里不一的罪,洁净我们的内心,保守我们对神的良善和忠心,直到永远!
文 / 周元圣
以色列从建立联合王国,到分裂亡国,再到被掳归回的近300年历史,所经历的祝福、咒诅、审判、拯救,都是出自于耶和华的手。这些经历是耶和华对以色列人悖逆的管教,也是在为以色列预备更大的祝福。在整个过程中,耶和华并非默然无语,也没有向子民隐藏自己的道路,而是不断地藉着先知传达他的旨意,或责备、或警告、或呼吁、或安慰,三番四次地警告灭亡之路,不厌其烦地呼唤浪子回头,又提前赐给以色列人安慰的话,让他们在审判临到时有指望。耶和华是神,他知晓一切、主宰一切,但他也在乎人的命运、关心人的需求,他有着人所能体会的情感,因此也希望人能明白他的感受[注:圣经中描述神的”情感”是一种神格拟人(Anthropomorphism)的手法,并不完全等同于人的情感]。耶和华对悖逆的以色列是爱之深而恨之切,他对子民的情感可以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来描述——”我怎能舍弃你!”(11:8)
在何西阿书中,耶和华藉着先知何西阿的家庭故事来启示以色列与神之间的关系。何西阿与淫妇的关系代表着耶和华与以色列的关系(1:2),三个孩子的名字也预告了以色列人的命运(1:4-9)。以色列犯了大罪,就像淫妇离弃丈夫那样离弃了耶和华(1:2; 2:2-13),因此耶和华要灭绝以色列(1:4-5),不再怜恤他们(1:6),也不再称他们为子民(1:9)。可是耶和华是神,不是人(11:9),他的怜悯发动,不能消灭自己所拣选的子民如同消灭外人,他无法舍弃以色列(11:8) !因此,在审判过后,耶和华必恢复与以色列的关系(2:15-20; 3:1-5),必再次赐福以色列,怜恤他们,称他们为子民(1:10-2:1; 2:21-23)。
“我怎能舍弃你!”,这是神对子民以色列的心意。纵使他们罪恶万千,耶和华都不愿舍弃他们,这并非是因为耶和华降低了他的公义标准,而是因为他的怜悯胜过审判(雅2:13)。以色列遭受审判是罪有应得,可他们得到拯救却不是理所当然: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惩罚实在是轻于他们所应当受的(拉9:13),因为谁都不会想到,耶和华子民的罪孽最终是由他所差的仆人——就是神的独生子,亲自替他们背负(赛53:8)。
“我怎能舍弃你!”,这也是神对新约教会的心意。神爱属他的儿女,爱到嫉妒的地步(雅4:5);神愿意来亲近我们,只要我们愿意亲近他(雅4:8);神对抗骄傲的人,却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信主之后,神就把我们当作儿女对待,可是我们有把神当作父亲爱戴吗?
“我怎能舍弃你!” ,这不像是造物主对创造物所说的话,而像是丈夫对妻子、父亲对儿女所说的话。我们这些卑微的罪人有何德何能配得神这样的爱?我们对帮助我们的人尚且不忍去伤害,对舍命爱我们的神又怎可去得罪?求神赐给我们智慧和见识,让我们能真正明白这些事(14:9)!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