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志下32:24-31 人的一生当怎样度过?
历代志所描述的南国犹大二十位君王中,希西家是最有尊荣的:他倚靠耶和华战胜亚述,受到各国的尊重(32:23);他患病垂危时祷告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赐给他十五年的寿命和奇妙的征兆(32:24; 王下20:1-11);他拥有极多的财富尊荣,所行的一切事尽都亨通(32:27-30);他带领百姓归向耶和华(29-31),死的时候受到了百姓的尊敬(32:32-33)。然而,这样一位蒙神祝福的好王,却也有让人扼腕的失败之处:他心高气傲,惹动耶和华的忿怒(32:25-26),以致耶和华的灵离开了他(32:31);当他得知子孙后代要因他的缘故遭难时,却满足于自己的平安(王下20:16-18);他在所求得的十五年时光里生下了玛拿西,再次把犹大拖入深渊,使得犹大的灭亡成为定局(王下21:1-15)。
希西家的故事发人深省:人的一生当怎样度过?是追求善行吗?是追求成就吗?是追求理想吗?是追求尊荣吗?是追求长寿吗?是追求享乐吗?历时历代的人对这个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说:“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陶行知在《介绍一件大事》中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些是不认识神的人所能追求的极限。作为基督徒,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一生应该按着神的心意度过。那么神对信徒一生的心意是什么?福音书告诉我们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太16:24; 可8:34; 路9:23),使徒行传向我们见证使徒奉献自己的生命来传扬福音(徒7:59; 12:2; 21:13),使徒书信教导我们要在地上过圣洁、合一、警醒的生活。我们或许清楚地知道神的心意,可是要行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听道容易行道难,听道是在获取,而行道是要舍弃。因此,神常常藉着生活中的苦难,帮助我们将所听到的真理融入我们的生命中。
2022年俄乌战争期间,一对在穆斯林国家宣教的宣教士分享了一个很感人的见证:”穆斯林A夫妇因本国的战乱搬到乌克兰居住,最近因为乌克兰的战火不得不出逃避难,他们希望神保守他们逃难过程的平安。A家庭一路上经历了与同路伙伴分散,半岁的儿子突发高烧,同路人被敌军袭击死亡等危机,但垂听祷告的主一路带领和保守他们。经过几天几夜的艰难险阻,两次转移目的地,与他们一同出发的五个家庭全部被分散,最后只有A家庭顺利抵达波兰。A家庭一路上与宣教士实时分享地图,让大家一定为他们一家全程守望。最终顺利到达后,A弟兄感叹主的奇妙恩典,在这个过程中他宣称说他相信耶稣,并自己开始祷告寻求祂的帮助。A家庭之前经历了本国战乱后跟随妻子搬到乌克兰,在那里努力几年开办了自己的牙医实验室,后来在21年年底买房搬进新家,没想到辛辛苦苦开办了一年的实验室和住了两个月的新房子,因着乌克兰的战争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实验室、房子、汽车都没有了,能带走的只有几件衣服和孩子。但是,他在逃难过程中所得着的,却比所失去的要宝贵的多。
“感谢赞美主,神让祂的儿女经历水火却不致遭害,虽失去财富甚至是生命却用祂自己来补偿,神使凡信靠祂的人必不致羞愧!我们的生命是何等的脆弱,我们的财富可以一夜之间转眼成空,我们的亲人朋友也可能会瞬间失去。求主帮助我们在这样的末世活在神的心意中,活出永恒生命的价值!”
文 / 周元圣
历代志的主体部分是讲述从撒母耳记到列王纪的历史,其侧重点却与这两卷书有很大差别。撒母耳记相对均衡地记载了两位联合王国君王的成功和失败,列王纪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从所罗门到南北国三十九位君王失败的故事,而历代志则突出展现了历代君王忠心的一面、回避了失败的一面,目的是用正面的榜样激励当下的人心怀盼望和对神忠心。历代志不只省略了扫罗的故事、大卫和所罗门的失败经历,也完全略过了北国以色列的故事,并对南国犹大王的生平作了相当丰富的补充,讲述了大卫王朝的君王在列王纪中没有被呈现的许多正面事迹,目的是帮助当下的人对大卫之约重拾信心,也帮助后来的人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神在这段历史中的作为。
南国犹大共有二十位君王,历代志对其中多位君王的生平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重塑。这些故事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就是耶和华藉着亚撒利雅先知对亚撒王所说的:你们寻求耶和华,就必给你们寻见;你们离弃他,他必离弃你们(15:2)。 先知的话在犹大二十位君王的故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验:战争的成败和王国的兴衰,不取决于人的能力,而完全取决于人是否寻求耶和华。按照是否寻求耶和华这一标准,可以将犹大君王分为四类:始终不寻求的,一直寻求的,起初寻求、后来不寻求的,起初不寻求、后来又寻求的。
始终不寻求耶和华的君王有三位代表:第一位是罗波安,他起初因为拒绝老年人的忠言致使国家分裂(10),而后因民众寻求耶和华而变得强盛(11:16-17),可他自己却偏离了耶和华的道路(12:1),没有定意寻求耶和华(12:14); 第二位是亚玛谢,耶和华帮助他战胜了西珥人(25:7-12),可他却转而叩拜并寻求西珥人的神(25:15, 20);第三位是亚哈斯,他因悖逆耶和华而被亚兰和以色列击败(28:1-8),可他不仅不悔改,反而去寻求亚述王的帮助、向亚兰王的神献祭(28:16, 23)。
一直寻求耶和华的也有三位代表:第一位是约沙法,当敌人的大军逼近时,他定意寻求耶和华,并且带领犹大百姓一同寻求耶和华,向耶和华呼求拯救(20:3-13),耶和华帮助他们战胜了仇敌(20:22-23);第二位是希西家,他带领百姓洁净圣殿(29)、守逾越节(30)、十一奉献(31),在一切事上都寻求耶和华(31:21),并且在被亚述威胁的时候和以赛亚先知一起向耶和华呼求(32:20),耶和华帮助他们消灭了亚述(32:20-21);第三位是约西亚,他从年幼的时候就开始寻求耶和华(34:3),发现律法书之后更是向耶和华求问关于律法书上的话(34:21),他带领百姓在耶和华面前立约(34:31-32),并且守逾越节(35:18)。
起初寻求、后来不寻求耶和华的有两位代表:第一位是亚撒,他起初寻求耶和华(14:7),倚靠耶和华战胜了古实人(14:11-15),并且带领百姓寻求耶和华(15:15),然而到了晚年却不再倚靠耶和华、而是倚靠亚兰王(16:7),即使患了病也不寻求耶和华、而是寻求医生(16:12);第二位是乌西雅,他起初因寻求耶和华而凡事亨通(26:5),然而强盛之后却心高气傲,冒犯耶和华(26:16),以致长了大麻风,直到死也不能进耶和华的殿(26:21)。
起初不寻求、后来又寻求耶和华的只有一位,就是玛拿西。他起初所犯的罪比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除灭的列国更厉害(33:9),耶和华严厉地惩罚他,使他被钩子钩着、被铜链锁着带到巴比伦;然而他在急难之中谦卑下来,恳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垂听他的祈求,恢复他的王位,也让他知道只有耶和华是神(33:11-13)。
寻求耶和华的,就必给他们寻见,这不是说人靠自己能寻找到神,而是神主动将自己显明给寻求他的人。这样的信息不只是历代志给当下子民的激励(代上28:9; 代下15:2),也是耶和华藉着律法书和先知书对历代以色列人的劝诫(申4:29; 耶29:13-14; 赛55:6),更是新约时代的主耶稣对世人的呼吁(太7:7),是使徒对信徒的勉励(雅4:8)。
虽然神向人发出了寻求他的邀请(徒15:17; 17:27),但是因着罪的缘故,世上没有一人会来寻求神(罗3:11);神也没有被动地等待着人来寻求他,而是主动地差派自己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世上,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15; 19:10)。对于信主的人来说,不是我们寻找到神,而是神寻找到我们:我们能亲近主耶稣,是因为父的吸引(约6:44);我们能称耶稣为主,是因为圣灵的感动(林前12:3);我们能作主的门徒,不是我们拣选了主,而是主拣选了我们(约15:16)。我们和使徒保罗一样,曾经是寻求万事,后来被基督寻回,得着了基督耶稣为至宝(腓3:7-8);因此我们也应当效法保罗:既已被基督得着,就应当一生竭力追求,向着标竿直跑,好使我们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们的,就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召我们往上去得的奖赏(腓3:12-14)。
文 / 周元圣
历代志的核心信息之一就是耶和华对称为他名下子民的爱,集中体现在耶和华的两个应许:一是在大卫之约中,应许为大卫建立永远坚立的家室,并且让大卫的后裔为耶和华建造殿宇(代上17:3-15);二是在对所罗门献殿祷告的回应中,应许称为他名下的子民在遭受灾难时,若谦卑回转就必得赦免医治,并且耶和华的名要永远留在这殿中(代下7:13-16)。第一个应许是第二个的基础,第二个应许则是第一个的印证。这两个应许表明,无论是在以色列因顺服而蒙福的时候,还是在因悖逆而受罚的时候,耶和华的爱总不离弃他的子民。
耶和华对子民的爱贯穿在整个历代志的故事中。当以色列人繁荣昌盛时,他们欢呼赞美耶和华——”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代上16:41; 代下5:13; 7:3,6),甚至从外族人口中也发出对耶和华的赞美:创造天地的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他爱自己的子民以色列 (2:11; 9:8)。当以色列人因悖逆受管教而谦卑回转时,耶和华就怜悯他的子民,停止发列怒,不把他们完全消灭(12:12; 30:11; 32:26)。当以色列人照着耶和华给所罗门的应许呼求时,耶和华就照着自己所应许的垂听人的祷告,赦免医治、施行拯救(20:5-17; 33:12-13),使人可以再一次称颂耶和华——”他的慈爱永远长存’(20:21),并且认识到只有耶和华是神(33:13)。最后,当以色列人因持久悖逆而国破殿亡、被掳他乡时,耶和华仍然没有忘记他对子民的应许,感动波斯王古列重新在耶路撒冷建造耶和华的殿宇,让凡是称为耶和华名下的子民都可以归回(36:22-23)。
耶和华对称为他名下子民的爱是如此长阔高深,作他的子民真是有福!如今,称为耶和华名下的子民,不再是有以色列血统或者肉身受割礼的人,而是一切信基督的人(彼前2:9-10; 徒15:17);如今,子民的产业也不再是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而是将来从天上降临的新天新地(启21:1-4);如今,神拣选和看顾的殿不再是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是每一个子民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林前3:16; 6:19; 弗2:19-22);如今,神若差遣饥荒、瘟疫或战争到子民中间,我们依然需要谦卑、祷告、寻求神的面、转离恶行,但无需惊慌害怕,而是要警醒谨慎,因为这些事是必然发生的(路21:7-11);如今,神的子民在灾难中为万人、为君王祷告,神必从天上垂听,虽然未必会消除地上的灾难,但是依然会施行医治和赦免,让信徒可以敬虔度日,使万人得救,并且充分认识真理(罗2:1-4)。如今,我们每一次奉主耶稣的”名”向天父祷告的时候(约14:13),要明白这是何等大的尊荣和福分,因为耶和华深爱着称为他”名”下的子民!
文 / 周元圣
历代志中记载了三次大卫长篇的祷告:第一次是在约柜运到耶路撒冷的时候(16:8-36),第二次是在耶和华与大卫立约的时候(17:16-27),第三次是在百姓为建殿奉献的时候(29:10-20);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都是历代志中独有的。这三次祷告针对不同的场合,但是有共同的主题和结构:先是颂赞耶和华的权柄荣耀(16:25-33; 17:20; 29:10-13)和奇妙作为(16:8-24; 17:21-22; 29:14-17),然后是祈求耶和华继续施行作为,成全他的应许(16:35; 17:23-27; 29:18-19)。第三次祷告除了称颂耶和华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就是为建造圣殿来预备人心。
历代志用了很长的篇幅来记载建殿的预备(22-29),是为了强调在圣殿敬拜神的重要性。建殿的预备除了准备材料(22:1-5,13)、工匠(22:14-15)、方案(28:11-18)、利未人和祭司的分工(23-26)、各支派的分工(27)之外,更重要的是预备人心。大卫为此作了三次劝勉,对象分别是所罗门(22:6-18; 28:9-10)、以色列的领袖(28:1-7)和全体会众(29:1-9)。这三次劝勉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要心甘乐意地事奉并奉献给耶和华(28:9; 29:9)。那么人为什么可以心甘乐意地向神奉献?答案就在大卫的第三次祷告中:因为一切”都是你的”(29:11)。
天地万有都是出于耶和华。国度、权柄、能力、荣耀、胜利和威严都是耶和华的,人的富足、尊荣、强盛都是出自于耶和华的手(29:11-12)。因此,大卫在军事上的胜利(18-20; 22:17),在列国中的尊荣(22:3-4; 代下2,9),所拥有的财富(22:13; 代下10),这一切都是出自于耶和华。
人奉献的能力是出于耶和华。人手里奉献的一切都是从耶和华得来的(29:14),也是属于耶和华(29:16)。以色列人原本是客旅寄居的,他们的地土是耶和华所赐(29:15a; 16:19-20),就连他们的生命也属耶和华,因为他们在世上的日子好像影儿,没有指望(29:15b; 诗102:11)。
人奉献的意愿也是出于耶和华。大卫知道耶和华察验人心、喜悦正直,他自己心甘乐意地奉献,也为人民的乐意奉献而欢喜;但是大卫要祈求耶和华永远保守一件事,就是使耶和华的子民常存这样的心思意念,坚定他们的心归向神,并且赐给所罗门专一顺服的心(29:17-19)。
大卫关于奉献的祷告与主耶稣所教导的主祷文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向神求每天所需的食物,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出于神;我们能够饶恕得罪我们的人,是因为神赦免了我们的罪,也赐给我们饶恕人的意愿;我们愿神的名被尊为圣,愿神的国降临,愿神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如同在天上,愿意向神述说自己的需求和软弱,是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太6:9-13)。当我们的认识到一切”都是你的”之后,愿我们都能够向主宣告,”我——也是你的”!(加6:17)
文 / 周元圣
历代志的写作背景是犹大人被掳归回。这个民族经历了被耶和华抛弃、被外族蹂躏的屈辱,经历了国破家亡、被掳他乡的创伤,他们归回之后迫切地需要重思自己的身份和与神的关系,需要回顾历史上的正面榜样来重拾复兴的盼望,也需要对圣殿的敬拜生活进行深刻的反省。历代志不是对过去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省略、补充、增加、重排等方式,以适应当下处境的形式精心地编排这段历史,为了给受伤的余民带来安慰和勉励。历代志的内容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历代家谱(代上1-9),联合王国(代上10-代下9)和大卫王朝(代下10-36)。联合王国的部分又可分为大卫的统治(代上10-21),大卫和所罗门的交替(代上22-29),以及所罗门的统治(代下1-9)。
历代志的开篇列举了从亚当到被掳归回时期的连续历史(1-9),其中详细记载了犹大、利未和大卫家的族谱,是为了纪念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拣选和信实守约。然后作者从扫罗之死讲到大卫作王(10-11)、大卫军事上的成就(12),以及大卫将约柜运回耶路撒冷的故事(13-15),是为了表明耶和华作为掌管历史的主,却选择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人同住。作者通过第16章的诗篇强烈地表达了子民对耶和华信实守约的称谢(16:8-22),以及耶和华在全地作王的颂赞(16:23-30),以致于天地万物都要欢呼:”耶和华作王了!”(16:31-33)
历代志的作者呼吁当下的人民向耶和华作两个祈求:第一是呼求耶和华从万国中拯救他们(16:35a),这或是指从巴比伦归回(拉1-2)、或是指归回之后余民的聚集(尼7:4-5),不过重点在于呼吁人们重新回到耶和华的约中、作神的子民(16:14-18);第二个祈求是称谢耶和华的圣名(16:35b),就是要让人民地更多认识耶和华,认识耶和华的圣洁、慈爱和在万国中的荣耀。
对被掳归回的子民来说,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安慰莫过于相信”耶和华作王了!”。耶和华作王,就意味着以色列的受苦不是因为以色列神的软弱无力,而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悖逆;以色列的失败也不是他们的终极命运,而是耶和华施行拯救的必经之路,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未来有更美好的计划。如今信主的人都是从撒旦的国度被掳归回的(西1:13),我们的归回也如同犹太人的归回,需要一心一意地乐意事奉神。信主的人将要面临来自世界的逼迫(约15:19),而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安慰莫过于相信”基督作王了!”(腓2:9-11; 启19:6)。以色列人所呼求的拯救(16:35),神如今已经藉着耶稣基督白白赐给了我们了(罗1:16),就让我们像以色列人赞美耶和华那样(16:36),赞美我们的救主:”愿颂赞、尊贵、荣耀、能力,都归给坐在宝座的那一位和羊羔,直到永永远远!”(启5:13)
文 / 周元圣
南国犹大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930-586 BC),经历了一个朝代二十位君王,最后的结局也很悲惨:犹大虽没有被亚述攻陷,却被巴比伦所毁灭;犹大人三次被掳到巴比伦,耶路撒冷圣殿也被焚毁;与撒玛利亚不同的是,犹大剩余的人没有与外族混居,保留了信仰和血统的纯正。对比犹大和以色列的历史,虽然犹大的年代更长,但是记载犹大君王的篇幅却更短,也许是因为犹大没有以色列君王那么多臭名昭著又跌宕起伏的故事(例如耶罗波安、亚哈、耶户等等)。不过,在犹大王朝的末尾却有三位名垂青史的君王,他们的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犹大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位是信靠之”王”希西家:希西家是犹大历史上第一位既清除了偶像,又废去了邱坛的君王(18:4);他全心倚靠耶和华,在他以前或以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像他的(18:5);他有耶和华的同在,所有的征战都成功(18:7);他不向征服了以色列的亚述王屈膝,而是倚靠耶和华战胜了亚述(19:15-19, 35)。然而,希西家对耶和华的信靠,从起初的为国家求生存,变成了为自己求平安(20:3,19),最终也因着向巴比伦使者展示财富,为他的子孙后代埋下了祸患(20:17-18)。
第二位是作恶之”王”玛拿西。玛拿西的作恶之深,使得列王纪的作者没有将他跟列王对比,而是直接跟迦南人作比较:他行迦南人所行的可憎恶的事,重建希西家所拆毁的邱坛,像亚哈那样为巴力建立祭坛(21:2-4);他敬拜天上的万象,把儿子用火烧为祭,并且交鬼行巫术(21:5-6);他还将巴力的祭坛和亚舍拉雕像安放在耶和华的圣殿中(21:4,7)[注:以前的王都是把亚舍拉安放在室外,见王上14:23; 王下17:10];他引诱以色列人作坏事,比耶和华从以色列人面前消灭的外族人更厉害(21:9,11);在这些罪之外,玛拿西还流了许多无辜人的血(21:16)。玛拿西的罪恶之深致使耶和华定意要毁灭耶路撒冷和犹大(21:12-15),并且绝不赦免(23:26-27; 24:3-4)。
第三位是顺服之”王”约西亚。约西亚重新发现律法书之后,就撕裂衣服,因着书卷上的话求问耶和华(22:11-13 );他带领百姓重新与神立约(23:1-3),除掉玛拿西在圣殿安放的神像和器皿(23:4-6),杀掉拜偶像的祭司,废除犹大各城、伯特利、甚至撒玛利亚的邱坛(23:8, 15, 19),除去所有交鬼行巫术的(23:24);他又带领百姓守逾越节,这是从士师时代开始从来没有像这样守过的(23:22);他按着摩西一切律法,全心、全性、全力归向耶和华,在他以前和以后都没有王像他这样的(23:25)。然而,约书亚的顺服最终没能力挽狂澜,因为犹大的罪恶太深以致无法挽回(23:26-27),最后他战死在埃及王法老的手中(23:29)。
虽然有希西家和约西亚二王的熠熠星光,但犹大还是因着罪恶深重而走向灭亡。不过,犹大的历史并没有终结,耶和华使大卫家的灯光不灭(王上11:36; 15:4; 王下8:19),为大卫家存留了一位”希望之王”约雅斤(25:27-30)。约雅斤又名耶哥尼雅,是耶稣的先祖(太1:12)。
犹大的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教训就是,罪的权势极其可怕,律法不能拯救人,好王不能拯救人,甚至神的帮助也不能拯救人,唯有耶稣基督的救赎才是我们得救的唯一途径(徒4:12)。我们的属灵史正如列王的历史,需要自始至终地敬畏信靠神。愿我们从犹太人的失败中看到自己的全然败坏,更是从神给以色列的盼望中(路24:21),认准我们真正的盼望(路24:34)!
文 / 周元圣
北国以色列共有两百多年的历史(930-722BC),经历了九个朝代十九位君王,最后的结局令人唏嘘:以色列人被掳他乡(17:23),撒玛利亚混居异族(17:24),真神假神同受敬拜(17:33,41)。这样的结果其实是耶和华创造的逆转:耶和华创造以色列是为了让他们在万民中作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国民(出19:6),并且赶出迦南地的居民,除掉他们的偶像 (申7:1-6),敬拜独一的真神(申6:4-5);然而,以色列人没能赶出迦南人、反遭外族人赶逐(17:24),没有除掉偶像、反与偶像共存(17:33),没有吸引万民敬拜独一真神、反而与万族一同敬拜列邦诸神(17:41)。雅各初次在伯特利认识耶和华的时候说,这地方何等可畏,是神的殿、天的门(创28:17);如今在同样的伯特利,却需要有人教导那里的人怎样敬畏耶和华(17:28)。耶和华曾经给雅各起名叫以色列(17:34; 创35:10),如今以色列已经不复存在(17:24)。
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耶和华并非没有眷顾以色列。从耶罗波安制造金牛犊到亚哈敬拜巴力,北国以色列如同自由落体一般飞速地堕落。耶和华先是兴起了以利亚先知来对抗巴力(王上18),却换来了耶洗别的追杀。以利亚之后,耶和华又兴起了三个人——先知以利沙、以色列王耶户和亚兰王哈薛来拯救以色列(王上19:16-17):耶和华使双倍的灵临到以利沙,用双倍的神迹来证明耶和华是掌管自然(2:21; 6:6)、丰收(4:1-7, 43)、健康(5:14),生死(4:34)、战争(6:18) 的真神;耶和华兴起了耶户除掉亚哈的全家,并且除掉巴力和巴力的先知(9:1-10:28),又保守和拯救耶户后代的四任君王(10:30; 13:4-5; 13:23; 14:27);耶和华兴起了亚兰王哈薛来管教悖逆的以色列人(8:12; 10:32),但以色列王却与亚兰王利汛结盟攻打耶路撒冷(16:5),最后被亚述所灭(17:1-6)。当撒玛利亚被外族人占领的时候,耶和华依然在工作:他派狮子咬死那地的外族人(17:26),然而以色列人仍不敬畏耶和华(17:34)。耶和华曾应许以色列人,只要敬畏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17:39),然而他们没有听从,仍然照着他们起初的习俗去行(17:40-41)。以色列的结局如此,实在是罪有应得。
我们可以从以色列的历史得到一个教训,就是要敬畏耶和华。亚兰也好,亚述也罢,只不过是神手中的工具。以色列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悖逆使耶和华成为了他们的敌人(赛63:10)。耶和华在历史上掌权,也在现今的世代掌权。如今疫情阴霾刚过,战争风云又起,世人会因此而惊慌,但是对于我们信主的人来说,疫情也好,战争也罢,只不过是神手中的工具,为要唤醒、管教、试炼、祝福他的儿女,使他的旨意成就在地上。无论世界如何动荡,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敬畏耶和华,爱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因为他已经拯救我们脱离了仇敌的手(林前15:57),他还要帮助我们在一切事上得胜有余!(罗8:37)
文 / 周元圣
列王纪记载了许多先知的故事,这些先知多数是”非文字型”的,有别于写作先知书的”文字型”先知,他们主要是通过施行神迹、责备警告、提供军事建议等方式来见证真神和辅佐君王,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是以利亚。
先知以利亚一出场就开始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伟大事工,就是使天三年不下雨(17:1)。到了第三年,他又在以色列人和亚哈王面前,一人对抗四百五十个巴力先知,并且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话:”如果耶和华是 神,你们就应当随从耶和华;如果巴力是 神,你们就应当随从巴力。”(18:21) 。耶和华垂听了以利亚的祷告,从天上降火吞灭了被水浇透的燔祭(18:38),众人见了都俯伏在地,称耶和华是神(18:39),巴力的众先知也全部被击杀(18:40)。之后天降大雨(18:45),以利亚的事工完美结束。这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可没想到亚哈的妻子耶洗别因为以利亚所行的事起誓要杀以利亚(19:1-2),这使得之前还信心满满的以利亚听到消息之后仓惶逃命,并且失望地向耶和华求死(19:3-4)。 耶和华两次差派使者供应他饮食,然后将他带到神的山,两次问他:”以利亚啊,你在这里干什么?”(19:9,13) 以利亚两次回答:”我为耶和华万军的神大发热心,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拆毁了你的祭坛,用刀杀死了你的众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在寻索,要取去我的性命。”(19:10,14)
以利亚为耶和华作了轰轰烈烈的大事,向众人证明耶和华是神,可事情的结果反而让他对耶和华产生了失望和怀疑。他那时的心理活动或许是:神啊,我能做的都已经做了,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你自己看着办吧,别再找我了!他进到洞里躲避耶和华,耶和华却让他从洞里出来,站在何烈山上,就是耶和华曾经向以色列人轰轰烈烈显现的地方(出19:18)。然而,耶和华向以利亚显现的方式,既不在大风中、也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而是通过低微柔和的声音向以利亚说话(19:12),这或许是因为以利亚已经看惯了神迹奇事,他并不怀疑耶和华的能力,而是质疑耶和华的动机。
耶和华反常的显现方式,也是在告诉以利亚耶和华反常的作事方式:耶和华使用以利亚施行伟大的神迹,公开地审判巴力和巴力的先知,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却不是神的全部工作。耶洗别对以利亚的迫害在人看来是事工的失败,对神而言却是为了成就更高的旨意,因为以色列犯罪的问题不是通过行神迹就能解决的,耶和华还要使用许多不同的人作不同的事来成就他长远的拯救计划(19:16-17);耶和华不只是存留了以利亚一个先知,还保护了未曾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19:18)。因此,以利亚的工作并没有失败,更没有结束,他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做,就是去膏立三个人:亚兰王哈薛,以色列王耶户和先知以利沙(19:16)。耶和华将要使用这三个人继续作神的工作:要使用哈薛的刀审判悖逆的以色列人(19:17; 见王下8:12; 10:32),使用耶户的刀审判巴力(19:17; 见王下10:28),使用以利沙的刀审判以色列的敌人(19:17; 见王上20:13; 王下3:18; 6:18)。耶和华的工作从来没有停止,也绝对不会失败!
以利亚的故事提醒我们,作主的工作不要只看事工的果效,更重要的是要聆听神的声音(19:12)。我们为主大发热心,却有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遭受损失(19:10);但我们不可因此而失望气馁(19:4),因为神有他自己的做事方式(19:12),有着更高更美的计划(19:15-18)。我们当知道,神是我们每个人的全部,但我们个人却不是神的全部。愿我们不要因为退缩和逃避而被神责问:你在这里干什么(19:13)?倘若有一天真的被问到了,愿我们的回答会是:我在这里等候你,请差遣我!
文 / 周元圣
以色列历史上一共有四十二位君王,联合王国共三位——扫罗、大卫和所罗门,南国犹大和北国以色列共三十九位。评价王的好坏除了依照王的行为外——例如是否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事、是否废除偶像或邱坛,也常常将他们与先王进行对比。有两位王常常被用来作比较:一位是正面的榜样大卫王,即是否效法大卫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事(王上11:33; 14:8; 15:11; 王下14:3; 18:3; 22:2);另一位是反面的教材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即是否行耶罗波安的路,犯他使以色列人陷在罪中的那罪(王上15:34; 16:19,26,31; 22:52; 王下3:3; 10:29; 13:2,13; 14:24)。那么,耶罗波安究竟犯了什么罪,以致他如此臭名昭著?耶罗波安的罪在于他引入了金牛犊、开创了新宗教。
所罗门离弃耶和华之后,耶和华拣选耶罗波安成为以色列十个支派的王,为要从所罗门手里把国位夺去(11:31-33)。耶和华应许耶罗波安说如果他像大卫那样遵守神的道,神就会像对大卫那样把以色列赐给他(11:38);并且耶和华主动使罗波安王不听忠言,促成了以色列南北国的分裂(12:15)。然而,耶罗波安完全不明白耶和华的心意,他担心百姓上耶路撒冷敬拜耶和华会威胁到他的统治,于是自己做了两个金牛犊取代神(12:26-30)。他之所以被耶和华拣选为王,是因为所罗门王离弃了神,然而他自己作王之后竟带领百姓离弃神;他像摩西那样被神使用拯救百姓脱离了罗波安王的奴役(12:1-24),却又像亚伦一样制造金牛犊使人民陷入罪中(出32:21);他不仅自己造神,还创造了祭司制度,制定了以色列的节期,将伯特利(意思是神的殿)设为金牛犊的殿(12:31-33)——他已然把自己当成了以色列的神!
耶罗波安还有许多其他的罪,例如藐视神人(13:4)、不肯悔改(13:33-34),等等。他的罪恶之重以致于所有属他的人将来都死无全尸(14:10-11),他们家病死夭折的孩子反而得到了最好的结局(14:12-13)。耶罗波安的罪不只停留在他那一代,作为北国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他的败坏行为使得后来效法他”榜样”的以色列王,没有最恶、只有更恶(16:25; 16:30; 王下10:18)!
从大卫联合王国的建立到撒玛利亚的灭亡(王下17),北国以色列的结局让人不得不感叹罪的可怕。罪恶在以色列的滋生、恶化和蔓延似乎是该隐和含的悲剧重演。但是,当700多年后主耶稣”必须经过”撒玛利亚的时候(约4:4),神再一次眷顾了北国以色列。这一次,神要让撒玛利亚人和犹大人一起,在真理和圣灵里面敬拜父(约4:21-24);这一次,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因为终极拯救者弥赛亚到来了(约4:25-26),他要将罪恶彻底清除(约1:29)!
文 / 周元圣
以色列联合王国形成之后不久就产生了分裂,而两个超级大国亚述和巴比伦也相继兴起。列王纪记载了以色列联合王国从分裂到灭亡的近四百年历史,讲述了联合王国三位君王和南北两国共三十九位君王的兴亡故事。这些故事充分展现了在历史发展中神的主权和人的责任。列王纪的内容按照朝代划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所罗门王国(王上1-11),从所罗门之死到暗利王朝(王上12:1-16:20),暗利王朝(王上16:21-王下10:36),从耶户到撒玛利亚沦陷(王下11-17),最后是犹大的灭亡(王下18-25)。
在旧约圣经中,神赐给了人许多应许,有一些是无条件的,另一些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应许常常是在有条件的应许以先,其意义也更加深远。两个典型的无条件的应许是亚伯拉罕之约(创12:1-3)和大卫之约(撒下7:8-16),其意义超过在其后出现的有条件的摩西之约(出19:4-6)和所罗门之约(王上9:3-9),因为亚伯拉罕之约和大卫之约直接预表了神要藉着基督成就的终极救赎计划(加3:8,16; 路1:31-33)。无条件的应许本质上并不是没有条件,而是神选择单方面与人立约(创15:17-18),为此神将亲自承担人背约的后果,以此来成全神的应许,而这正预表着耶稣基督以自我牺牲来成全人的救赎。如果说无条件的应许是出于神的主权和恩典,那么有条件的应许则体现了神的主权和恩典之下的人的责任。耶和华与所罗门之约就是一个典型的有条件的应许。
耶和华一共两次向所罗门显现和说话。第一次是所罗门因为单单求智慧而蒙耶和华喜悦,耶和华不仅赐给他智慧,还赐给他所没有求的财富、尊荣和年日,但是他需要遵行神的道才能得享长寿(3:11-14)。第二次是所罗门作献殿祷告之后,耶和华悦纳他所献的圣殿,但同时耶和华也启示他,他必须遵守神的律例和典章,国位才会长久,不然的话以色列人和圣殿都会被毁灭(9:3-9)。因此,耶和华对所罗门的应许是有条件的:所罗门虽是大卫的后裔,可是他否能够承受大卫之约中的祝福,取决于他是否遵守神的诫命。所罗门的顺服会给自己带来祝福(3:12-13; 9:3),神的约也能够因此被见证(8:15-21);他的悖逆则会让自己失去祝福(11:9-11),神的约却不会因此被废弃(11:12-13),因为神的无条件之约的有效性并不取决于人的顺服,而是维系于神自己的主权、信实和慈爱。
对如今的信徒而言,我们得救的盼望就在于主耶稣用宝血与我们所立的约(可14:24-25),而这个约是有条件的。在新约圣经中,主耶稣用多种方式启示了这个条件,包括要”爱”主耶稣(太10:37),”相信”主耶稣(约3:16;徒16:31),”认识”独一真神和主耶稣(约17:3),”遵守”神的诫命(约8:51; 太19:17),等等。 其实这些条件是一体的多面,因为爱神、相信神、认识神、顺服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主耶稣所说的第一大诫命:你要全心、全性、全意、全力,爱主你的 神(可12:30; 申6:5)。主耶稣用宝血与门徒立下了新约,将永生的祝福赐给得胜的人(启21:6-7),而人的不信、悖逆或者跌倒却不会废弃神的应许(提后2:11-13; 彼后3:8-10)。但愿我们都能够警醒,不要像所罗门那样,得着了应许、却没有得着祝福,得着了智慧、却没有得着生命。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