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埃及记中,神多次启示自己的名字:他是自有永有者(3:14);是耶和华,就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3:15);是耶和华拉法(15:26)、医治的神;是耶和华尼西(17:15)、争战的神;是有怜悯有恩典、定意要清除罪恶的神(34:6-7);是嫉妒的神(34:14)。前面两次启示发生在神拯救以色列出埃及之前(3:14-15),为了让埃及人和以色列人认识到神的超越和临在;中间两次启示发生在从出埃及到西奈山之间的旷野,为了让以色列人认识神的供应和得胜;最后两次启示则发生在以色列人背约之后(34:6-7, 14),为了让以色列人认识到神的圣洁和慈爱。
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之后不久(24)、摩西在山上领受神的律法还未下山的时候(25-31),以色列百姓竟然在山下为自己造了金牛犊来代替神(32:1-6),公然违背了耶和华刚刚给他们颁布的十诫(20:4)!耶和华因此大发烈怒,定意要将以色列人消灭(32:9-10),然而摩西却大胆地为百姓代求。摩西在与耶和华的对话中一共有四次代求:一是为耶和华的名声而求(32:11-13),二是为百姓的性命而求(32:31-32),三是为耶和华的荣耀而求(33:12-18),四是为耶和华的同在而求(34:8-9)。经过摩西的前两次代求(32:11-13, 31-32),耶和华转意不把以色列人灭尽,但决定只差派使者带领以色列人前往应许之地,自己却不与他们同行,免得在路上把他们消灭(33:1-3)。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悲伤,于是摩西第三次向耶和华祈求,求见神的荣耀(33:18),因为如果没有神荣耀的同在,以色列人与地上其余的人就没有分别(33:16)。耶和华答应了摩西的祈求,向摩西显现了自己的荣耀(33:22-23),并重新制作立约的石版(34:1),然后宣告自己的名字:”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且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千万万人留下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一定要清除罪,追讨罪孽自父及子至孙,直到三四代。” (34:6-7) 这一宣告既表明耶和华全然的圣洁和公义,又显明耶和华丰盛的慈爱和怜悯;人唯一能作的回应就是谦卑认罪。摩西明白耶和华的意思,于是急忙俯首敬拜,第四次向耶和华祈求,求耶和华与百姓同行;他知道耶和华的同行可能会使硬着颈项的以色列人被消灭,但是更愿意信靠耶和华的赦罪之恩(34:8-9)。耶和华再次成全了他的祈求,重新与以色列人立约(34:10-28),并通过会幕与以色列人同住(40:34-38)。
从金牛犊事件可以看到,神的惩罚固然可怕,但比这更可怕的是失去神的同在。失去神的同在就意味着失去神的供应(16:4)、引导(13:21)、试验(15:25)和管教,失去与神的关系(19:4-6; 32:19),失去对神的认识(33:13),失去神的恩典(34:6-7),这样就与地上的其他人没有任何分别(33:16)。神的使者不能代替神(33:2),神的律法不能代替神,神的仆人摩西也不能代替神;耶和华是以色列存在的唯一价值的指望,失去了耶和华,以色列人什么也不是。可悲的是,神的律法虽然刻在新的石版上(34:1),却没有刻在人的心版上,以色列人并没有因着神的恩典而更加顺服神;神的同在虽然暂时存留,但日后还是因着以色列的持久悖逆而彻底离开(结10:18)。不过,可喜的是,神的同在没有永远离开,而是通过耶稣基督降世为人重新回到了世界(约1:14)。耶稣的到来是出于神丰盛的慈爱和恩典(罗5:8),是为了彻底地清除罪(来9:26);从此以后,神要住在所有信耶稣的人身上(弗2:22; 彼前4:14),不是藉着会幕、而是藉着圣灵(约14:17),并且永远不再离开(太28:20)!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将以色列人拯救出埃及之后(1-14),经过三个月的旅程(15-18),将他们带到西奈的旷野,然后在西奈山上藉着摩西与以色列人立约(19:4-6)。西奈山之约标志着耶和华对以色列的创造和差派,赋予了以色列新的身份和使命:以色列的身份是在万民中作属神的产业(19:5),以色列的使命是在万民中归神作君尊的祭司和圣洁的国民(19:6),吸引万民归向耶和华。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之后,又藉着摩西给他们颁布律法(20-24),并指导他们修建会幕(25-31),让神能够与人同住(25:8)。耶和华颁布律法的用意不只是为以色列人提供一套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让人藉着律法认识神的属性和心意,并且通过遵守律法来回应神的恩典、维系神人的关系。律法的总纲是十诫(20:1-17),十诫的精义是爱神和爱人;律法的其余条例是十诫的实践(20:18-23:33),这些条例充分显明了神的公义和怜恤。
耶和华曾经通过降十灾、分红海来彰显大能、审判诸神、消灭埃及,实行了轰轰烈烈的拯救,让万民听见了就害怕(15:14); 后来又在西奈山上通过雷声、闪电、密云、烈火、幽暗,显明了他的圣洁和威严(19:16-19),让以色列人看见了就颤抖(20:18)。然而,在给以色列人颁布的律例典章中(20:18-23:33),这位大能而威严的神,却细致入微地关照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对公义和怜悯之重视(23:1-9),对人的需求之敏感(22:26-27),对各种处境的考虑之周全(21:28-32),着实让人惊讶!其中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是,他是孤儿寡妇的神:神吩咐人不可苦待任何孤儿寡妇,如果真的苦待了,神必定听他们的呼求,并且击杀那些苦待他们的人(22:22-24)。耶和华的律法是神赐给以色列人的独一无二的宝贵礼物,不仅是因为神的律法比同时代外邦人的律法更加完善、更能彰显公义和怜悯、更合神的心意,更是因为神亲自来设定、维护和执行律法:耶和华不仅吩咐人不可苦待孤儿寡妇,更是亲自作孤儿寡妇的主,听他们的呼求,为他们伸冤!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是孤儿寡妇的主,耶稣没有说苦待孤儿寡妇的人会被刀剑击杀,却说:作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善事,就是作在主身上(太25:40),结局是进入永生(太25:46b);没有作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没有作在主身上(太25:45),结局是进入永远的刑罚(太25:46a)。主耶稣的弟弟雅各特别强调了神对孤儿寡妇的心意:在父神看来,纯洁无玷污的虔诚,就是照顾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被世俗所污染(雅1:27) 。使徒约翰也作了类似的劝勉:有财物的人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悯的心,怎能说他心里有神的爱呢?(约一3:17)。从旧约到新约,神的心意未曾改变,只是神赐给人的启示和恩典更加丰盛:我们信主的人曾经都是失丧的孤儿寡妇,如今却因着基督的恩典成为神的嗣子(罗8:15)和新妇(弗5:25-27)。作为属神的人,我们无法拥有神所独有的审判悖逆之人的权柄,却应当竭力追求神所展现的关爱孤儿寡妇的怜悯。愿我们爱神的人都能更多体贴神的心意,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神的性情,让世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就颂赞我们的神(太5:16; 彼前2:12)。
文 / 周元圣
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没有立刻和他们立约,而是先在旷野对他们进行了试验 (15:25)。在试验的过程中,以色列人就像无知又悖逆的愚顽人一样,几乎每一步都是错的:肚子饿了的时候就思念埃及地的肉锅,抱怨说耶和华要让他们饿死在旷野(16:3);耶和华赐给他们吗哪作食物,并且吩咐他们不可把吗哪留到早晨,他们偏要留到早晨,结果就生虫发臭了(16:20);摩西吩咐他们第七日要守安息日,他们偏要出去收取吗哪,结果什么也找不着(16:27)… 耶和华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目的是让他们事奉耶和华(3:12),但他们显然没有预备好:以色列人虽然亲眼见证了神的大能,但是对神的话语没有敬畏之心;虽然被神分别出来,但是行为表现与埃及人没有分别,只想着满足肉体的情欲;虽然肉身脱离了埃及人的奴役,但是内心并没有归属新的主人。
虽然以色列人屡屡悖逆,神却没有惩罚他们:以色列人抱怨无路,神就让他们观看自己的作为,亲自为他们开路(14:11-14);以色列人抱怨水苦,神就帮他们将苦水变甜(15:24-25);以色列人抱怨无食,神就赐给他们吗哪和鹌鹑作食物(16:1-36);以色列人抱怨无水,神就让磐石中流出水来给他们喝(17:1-6)。以色列人不断地犯错、顶撞神,以致摩西都向他们发怒(16:20),但是神却宽容他们,并且成全他们的祈求。这并非是因为他们所犯的罪无关紧要,而是因为神还没有与他们立约,因而对他们显出格外的容忍。然而,当神与以色列人立约并颁布律法、使他们充分认识神之后,以色列人在同样的事上明知故犯,神就降下严重的灾难惩罚他们(民11:1,33; 21:6)。
人在认识神之前,每一步的选择都是错的,因为人在罪中只能顺从自己的私欲行事,不能体贴神的意思。然而,神处理罪的方式常常不是照着人应得的报应施行审判,而是先向人施恩典,让人有机会认识他,从而没有藉口悖逆神,也没有理由为悖逆的后果抱怨神。神对待以色列人就是如此:神先向以色列人施行拯救,再与他们立约(19:4-6);与他们立约之后,再给他们颁布诫命(20:1-17);颁布诫命之后,再惩罚他们悖逆的罪(32:9-10)。到了新约时代,神对待世人也是如此:”神差他的儿子到世上来,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使世人藉着他得救。信他的,不被定罪;不信的,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约3:17)
我们信主之前也同世人一样不认识神,放纵肉体的私欲(弗2:3),每一步都是错的。我们初信主时,虽然脱离了罪的权势,但是在很多方面看起来与世人无异,仍然会体贴肉体的情欲,常常会犯错得罪神: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把自己归给新的主人,心里还留恋过去的罪中之乐。基督徒的救恩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得救,不再作罪的奴仆;二是成圣,成为义的奴仆(罗6:17-18)。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不断地除去旧人、穿上新人(弗4:22-24),恨恶和远离旧的主人,认识、亲近、爱慕和顺服新的主人。每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都应当从初生的婴儿慢慢长大成人(弗4:13),从几乎步步错,到有时候对,到有时候错,到几乎不再错。
文 / 周元圣
从与亚伯拉罕立约到以色列全家进入埃及期间,耶和华对自己的启示相对比较有限,主要是对亚伯拉罕一族的祝福和保守,那时神的名还并为被全地所知;直到耶和华藉着神迹奇事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当时最强大的埃及时,他的权柄和能力才充分地向世人显明。耶和华所降的十灾一方面是对埃及一切神祗的审判,为要让不认识耶和华的埃及人认识耶和华的名(5:2; 12:12);另一方面也是对立约之民的拯救,为要实现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6:1-8)。在出埃及的一系列神迹中,最后两个神迹——灭头生和过红海是神拯救的高峰。当耶和华准备把以色列人带出埃及时,就开始称呼他们为军队(12:17,51);然而耶和华并没有吩咐他的军队拿起兵器作战,而是自己亲自为以色列人争战。以色列人唯一要做的是听神的话、警醒预备、并且观看神的作为,就是神在“那一夜”和“那一天”所要施行的拯救。
在那一夜,耶和华使以色列人被释放,却使埃及人受痛苦(12:30-31):那一夜,以色列人不需要作其他事,只需要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宰杀羊羔、吃羊羔的肉、将羊羔的血涂在门柱和门楣上(12:6-11);那一夜,耶和华击杀了埃及地所有头生的,却越过了用血在房屋上作记号的以色列人(12:12-13);那一夜,是全埃及人痛苦哀号的一夜(12:30),却是以色列人结束四百三十年奴役而得自由的一夜,也成为以色列世世代代向耶和华守的一夜(12:42)。
在那一天,耶和华带以色列人过红海,却使埃及人被淹没(14:30):那一天,以色列人不需要作其他事,只需要安静地观看神的作为(14:14);那一天,耶和华用云柱分光暗、用东风分红海,使以色列人走旱地、却使埃及人被水淹(14:19-28);那一天,以色列人看见了耶和华大能的手,就敬畏和信服耶和华(14:31),而耶和华也在埃及人身上了得荣耀(14:18)。经历了那一夜与那一天的拯救之后,以色列人对耶和华发出了由衷的赞美:”耶和华啊,万神之中有谁能像你呢?有谁像你荣耀圣洁,可颂可畏,施行奇事呢?”(15:11)
那一夜与那一天的经历极其宝贵,因此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要世世纪念、代代相传(12:26-27; 13:8-10; 13:14-16)。然而,那一夜与那一天的得胜只是一个开始,以色列人从脱离埃及奴役到进入应许之地的旅程,还要经历许多的争战。在这个过程中,神逐渐减少正面的参战,而让以色列人开始学习倚靠神来争战,包括让他们亲自拿起兵器与敌人对抗(17:9),在旷野经历神的试验(15:25),在旷野敬拜事奉神(利未记),攻占应许之地(民数记),等等。 以色列人作为神的军队能否在之后的各样争战中得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铭记那一夜与那一天的经历。遗憾的是以色列人还是忘记了,最终离弃了他们的拯救者;而那一夜与那一天的拯救,也成为日后忘恩负义的以色列人被神审判时的罪状(耶2:6; 结20:10; 但9:15; 弥6:4; 摩3:1)!
虽然以色列人最终失败了,但是在末后的逾越节,耶和华再一次亲自为人争战,将他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献为赎罪祭,并在三天之后使他从死人中复活,使人从罪恶的奴役中得释放(罗6:18),成就了一次而永远的胜利!如今,我们得救的人就是基督的军队(腓1:27; 弗6:10-20; 提后2:3),我们应当世世代代纪念和传承主耶稣受难前的那一夜(可14:24)和复活的那一天(可16:6),一生为主打那美好的仗(提前1:18),直到进入在天上的应许之地(来4:11; 来13:14)。
文 / 周元圣
《创世记》讲述了从世界的起源到以色列全家进入埃及的故事,展示了耶和华与亚伯拉罕之约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逐步开始成就耶和华对亚伯拉罕的三大应许:后裔(创12-22)、地土(创21:30-31; 23:17-20)和祝福(创19:29; 21:13, 22-23)。耶和华曾向亚伯拉罕预告,他的后裔必在外地寄居,服事那地的人四百年,到了第四代必回到这里(创15:12-16)。《出埃及记》的故事就是这一预言的应验,也是亚伯拉罕之约的进一步实现:耶和华藉着摩西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1-18),并且与以色列人立约、使他们成为神的子民(19),更是藉着会幕与以色列人同住(40)——这些事件也为以色列人敬拜事奉神(利未记)和得着神所应许的产业 (民数记) 作了预备。出埃及记的内容可以分为个三个部分:出埃及的拯救(1-14),旷野的试验(15-18)和西奈山的立约(19-40)。出埃及的故事背景是以色列人在埃及地逐渐发展壮大,埃及兴起的新王因为不认识以色列的神,而重重地奴役以色列人;然而以色列人没有忘记耶和华,耶和华也没有忘记他们(1-2)。耶和华早在八十年前就预备了摩西,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便开始施行拯救(2:23-25)。耶和华要作的第一件事和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人认识他的名。
耶和华首先在荆棘丛的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并差遣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当摩西询问神的名字时,神告诉摩西两个名字:一是”自有永有者”(3:14),这是关乎神的超越性,表明神是独一的真神;二是”耶和华”,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3:15),这是关乎神的临在性,表明神是与人有关系的神。对神的超越性和临在性的启示和认识贯穿着整本出埃及记:在出埃及的过程中,耶和华藉着十灾审判了埃及的一切神祗,让埃及人认识耶和华是独一的真神(5:2; 12:12);又藉着使以色列人”逾越”灭头生之灾,让以色列人认识耶和华对他们的拯救(12:13);最后藉着领以色列人过红海,让以色列人认识到耶和华为他们争战(14:13,31)。在出埃及之后,耶和华一方面通过可畏的异象,彰显了他的威严和圣洁(19:16-18);另一方面又通过主动与人立约,表明他对以色列人的接纳(19:4-6),并且乐意与他们同住(25:8; 40:34)。
在旧约圣经中,耶和华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使人认识他的名,包括对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立约和祝福(创22:17),对摩西的超自然的显现(3:2)和直接的话语启示(3:14-15),对以色列人大能的拯救(14:13)和丰盛的慈爱(34:6-7),赐律法给以色列人 (20:1-17),使悖逆的人心里刚硬(4:21; 赛6:9-10)、并遭受审判(12:12; 赛6:11),等等。在旧约历史上,耶和华的拯救和审判不断地交织,最终藉着他的爱子耶稣基督降世达到高潮:耶稣为了拯救世人,承担了神对罪人的审判(林后5:21),让人藉着他就可以完全地认识父神(约1:18; 约14:6-7)。耶和华的名字也是耶稣的名字:耶稣就是首先的和末后的(启1:17)自有永有者,也是与人立约(可14:24-25)、与人同住(约15:4)的神。愿我们所有跟从耶稣的人都能以服事这位超越的独一真神为荣,并且以经历他的同在为乐!
文 / 周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