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在与亚伯兰立约时,曾预告他的后裔要在外地寄居,并且服事那地的人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们必重新回到这里(15:13-16)。创世记37-50章通过记载约瑟的故事,详细讲述了雅各一家从应许之地迁到埃及地寄居的过程,也为出埃及记的内容作了铺垫。约瑟的故事在创世记中有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通过约瑟在一生的坎坷遭遇中经历神的同在和祝福(39:2,21),展现了神的恩典;二是通过神藉着人所作的恶成全了神要保全许多人性命的美好旨意(50:20),展现了神的主权;三是通过神在亚伯拉罕的后裔身上延续他的应许(50:24),展现了神的信实。约瑟的一生像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被父亲偏爱、又被兄长贩卖,被军长信任、又被妇人诬陷,被狱长器重、又被酒政遗忘,但最终被法老高抬,成为埃及人和以色列全家的拯救者。约瑟能够被神重用,一方面是因为神的同在和保守,另一方面也是源于他对神的敬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约瑟胜过了情欲的试探(39),与犹大的不雅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8)。
约瑟被兄弟贩卖之后,被带到埃及,作了军长波提乏的奴隶;但是神与约瑟同在,使他所作的尽都顺利,并且被指派管理主人所有的一切(39:1-6)。然而,顺境中孕育着危机:神与约瑟同在,主人的妻子却想要与约瑟同睡(39:7)。约瑟面临着极大的试探:妇人的诱惑是强烈的,因为妇人的身份尊贵,约瑟的身份卑微;妇人的诱惑也是持续的,她天天对约瑟说同样的话(39:10)。尽管如此,约瑟却全方位胜过了试探:他在情感上没有被妇人所吸引,在理性上认定这事是极恶的、是得罪神的,在意志上拒绝了她的请求,在行动上避免与她在一起(39:8-10)。没想到妇人竟然主动出击,在无人的时候抓住约瑟的衣服;在千钧一发之际,约瑟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三十六计走为上,留下自己的衣服跑到外边去了(39:11-12)!约瑟最终胜过了试探,虽然他为此得罪了妇人,也得罪了军长,最后被关到监狱里,但是他唯独没有得罪神,在监狱里神仍然与他同在(39:21)。
约瑟胜过试探的见证是当今所有弟兄们的榜样:因着敬畏神,他对主人妻子的行为发自内心地厌恶,认为这是极恶的事、是得罪神的(39:9);因着对罪的厌恶,他天天采取行动远离试探(39:10),并且在试探临到时果断地选择逃跑(39:12)。然而,如今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根据马克丹尼森在几年前提供的数据,有62%的福音派男性基督徒看色情片,大多数基督徒和37%的牧师坦承挣扎于色情犯罪。为什么许多弟兄难以抵挡色情的诱惑?为什么许多属灵领袖在性方面犯罪跌倒?约瑟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绝大部分的弟兄都能在理性上认定看见妇人动淫念就是在心里犯奸淫(太5:28)、是得罪神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在行动上采取措施远离情欲的试探;当诱惑临到时——就如妇人诱惑约瑟,就发现自己是何等软弱、身不由己、不堪一击,以致酿成大错(诗19:13)。另一些人在行动上采取了防御措施,但是在情感和意志上并没有对罪产生强烈的厌恶;当物理防御或心理防御被突破时——就如妇人抓住约瑟的衣服,就束手就擒,任人宰割(箴7:22)。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抵挡试探的属灵抗性同样也需要日复一日的操练(提前4:8),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操练对神的敬畏和爱、对罪的省察和恨恶、以及对试探的远离和抵挡(太6:13; 太26:41; 雅4:7; 约一2:15-17)。
约瑟因着敬畏神,胜过了妇人的试探,被神所使用成为全家人的祝福;耶稣因着敬畏神,胜过了魔鬼的试探(太4:1-11),被神所使用成为全世界的祝福;我们若能因着敬畏神而胜过各样的试探,也必定会被神所重用,成为许多人的祝福!(提后2:21; 彼前2:12)
文 / 周元圣
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不断地传承:从信心之父亚伯拉罕(22:15-18),到应许的后裔以撒(26:2-5),再到生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雅各(35:11-12)。创世记25-35详细记载了雅各的故事,这些故事一方面充分显明了神的主权、信实和同在(25:23; 28:13-15; 31:11-13; 32:28; 35:10-12),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了人的罪性、患难和成长(28:20-22; 32:9-12; 32:26,30; 35:2-4,14)。雅各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欺骗人(25-27),到被人欺骗(29-31),再到被神祝福并且给别人祝福(28, 32-35, 49)。雅各起初是一个用诡计夺取哥哥祝福的骗子,而后经历了从离开伯特利(28:19)到返回伯特利(35:15)二十年之久的历练,最终成为一个谦卑敬拜神的应许继承者。在这二十年中,雅各遭受了各样的患难——从风餐露宿孤苦行(28),到母舅亏待兄长害(31-32),再到示剑之祸无地容(34);在这二十年中,耶和华一直在保守看顾雅各——耶和华四次向他显现(28:13; 31:13; 32:28; 35:9),三次赐福给他(28:13-15; 32:29; 35:9),两次为他改名(32:28; 35:10);在这二十年中,雅各对神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伯特利邂逅神(28:16),在雅博渡口抓住神(32:26),回到伯特利敬拜神(35:14)。
雅各在雅博渡口与神摔跤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32:22-32)。这个故事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摔跤的原因不合常理,不是雅各找神摔跤,而是神主动找雅各摔跤(32:24);摔跤的时机也很特别,雅各正在为即将见他的哥哥以扫而感到惧怕和焦虑,因为哥哥有可能会杀掉他(32:6-8);摔跤的结果出人意料,雅各摔跤得了胜,却又被打伤了大腿窝(32:25)。这些令人费解的故事其实是在为雅各的生命转变作铺垫。雅各名字的原义就是”抓”,这也反映了他前半生的状态:他在母腹里就抓住了哥哥的脚跟 (25:26),之后从哥哥以扫那里抓取了长子的名分,后来又从母舅拉班那里抓取了家室和牛羊;但是到了离开拉班、面对以扫的时候,他却无力抓住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在这个关键时刻,神藉着雅博渡口摔跤的经历彻底翻转了他的生命。雅各与神与人较力看似都得了胜(32:28),但当他的大腿窝被打伤时,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得胜:得胜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胜过别人、为自己抓取好处,而是谦卑俯伏在神面前、领受从神而来的祝福。此刻他终于知道,真正需要抓住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神;因此他紧紧地抓住那个人不让他走,除非他给自己祝福(32:26)。神来找雅各摔跤也正是为了给他祝福:神让他的大腿窝脱节、身体变为残疾(32:25),却使他的灵魂苏醒、见了神的面仍然能保全性命(32:30);神使他跛脚行走(32:31),见以扫时七次俯伏在地(33:3),是为了让他在哥哥面前彻底地降卑自己;神使他见以扫的面好像见了神的面(33:10),是为了让他知道,他在以扫面前蒙恩是出于神对他的接纳,而不是出于他自己的精心谋划(32:7-8);神使他不再叫雅各、而要叫以色列(32:28),是为了让他从此不再靠自己抓取、而是靠神来争战[注:”以色列”的原义是”神争战”],同时也是在宣告他成为神与亚伯拉罕之约的继承人,并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和多国之父(35:10-12)。在这之后,当雅各再次回到伯特利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一个不再倚靠自己、专心倚靠神,并且时时敬拜神的合神心意的忠仆(35:14; 47:31)。
雅各一生的经历也是每个信徒一生的真实写照。在信徒的天路历程中,有犯罪、有悔改,有得胜、有失败,有孤单、有同在,有平安、有迫害,有喜乐、有悲哀;信徒必定会经过孤苦之中有神同在的伯特利(28:10-22),也要到达破碎之时与神摔跤的雅博渡口(32:22-32) ,但最终会随着生命的更新变化而回归敬拜独一真神的伯特利[注:”伯特利”的原义是”神的殿”],在神的殿中领受神所应许的祝福(35:1-15)。作为蒙神拣选的子民(彼前2:9),我们的一生都是神的杰作(弗2:10),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主恩典的记号(诗65:11)。让我们坚定地相信,耶和华不仅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也是如今你和我的神;他必会常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他实现了对我们的应许(28:15; 太28:20)!
文 / 周元圣
创世记1-11章讲述了史前背景故事,启示了以亚当和诺亚为起始的两轮创造、差遣、堕落和拯救。创世记12章引入了耶和华对亚伯兰的应许和祝福,开启了第三轮的创造、差遣、堕落和拯救,也为神差遣自己的独生子降世为人、施行终极拯救作了预备。神赐给亚伯兰的应许包含三方面:一是后裔,神要使他成为大国(12:2);二是福分,神要赐福给他,使他的名为大,并地上的万族要因他得福 (12:2-3);三是地土,神要将他向东南西北所看见的地方都赐给他和他的后裔(13:14-15)。神对亚伯兰的应许很美,而且是无条件的,但是人得着应许却需要经历信心的试验(12-22)。
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原本是不能生育的,因此后裔的应许以人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可能实现,然而神却要藉此显明自己的作为,并且试验亚伯兰的信心。后裔应许的实现经历了八次危机:一是下到埃及险作法老妻,神藉着灾病进行阻拦(12:10-20);二是无法生育罗得成替补,罗得却自愿离开亚伯兰(13-14);三是无法生育家仆成替补,神宣告亚伯兰亲生的才是后裔(15);四是无法生育婢女成替补,神宣告撒拉生的才是后裔(16-17);五是罗得逃离本城成替补,可他却并未回到亚伯拉罕身边(18-19);六是下到南地险作他人妻,神藉着异梦进行阻拦(20);七是以实玛利得宠争后裔,亚伯拉罕赶走了夏甲和以实玛利(21);八是亚伯拉罕受命献以撒,神预备祭品进行阻拦(22)。如果说前七次危机是出于人信心的软弱,为了显明神的信实和恩典,第八次危机则是出于神的主权,为了试验和坚固人的信心。在最后一次危机中,亚伯拉罕顺服了神的命令,正准备杀以撒的时候,耶和华却阻止了亚伯拉罕,预备了一只公绵羊替代以撒献为燔祭(22:10-14)。为此,耶和华知道亚伯拉罕是敬畏神的了,于是耶和华第一次指着自己起誓,重申了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再次祝福他和他的后裔、以及地上的万族(22:15-18)。
亚伯拉罕按着神的意思,没有留下自己所爱的独生子不给神,在最后一刻,神阻止了以撒被杀,预备了替代的公绵羊;两千多年后,神按着自己的意思,没有留下自己所爱的独生子不给世人(约3:16),在最后一刻,神没有阻止耶稣被杀(太26:42),因为耶稣就是神所预备的代罪羔羊(约1:29)。为此,神要祝福所有亚伯拉罕的后裔以及地上的万族,就是一切因信耶稣而承受应许的人(罗4:9-13)。如今很多基督徒常常觉得自己小信,很难有亚伯拉罕那样的信心,可是,看看神所作的工作吧!这位保全了亚伯拉罕的独生子、却为我们牺牲了自己独生子的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全然信靠吗?
亚伯拉罕被称为以色列的信心之父,因为他在献以撒时所展现出来的是真实的信心:他行事不是凭着人的眼见,而是凭着神的应许(来11:17);他虽然爱自己的独生子,但是更加敬畏这位赐予他后裔的神(22:12);他知道以撒若死了神的应许就会落空,然而更加坚信神能使人从死人中复活(来11:18)。亚伯拉罕不仅是以色列的信心之父,也是所有基督徒的信心榜样(来12:1)。愿我们都能像亚伯拉罕那样,坚定地相信和盼望主耶稣给得救之人的美好应许,并且以敬畏的心顺服主的一切旨意。
文 / 周元圣
在亚伯拉罕的故事中,罗得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配角,他不像以撒那样是耶和华拣选的亚伯拉罕的后裔,又比以实玛利的故事更加丰富。罗得的经历可以总结为”罗得三部曲”:第一部分是与亚伯兰一同离开家乡前往应许之地迦南,最后却离开亚伯兰进入罪恶之城所多玛(13:1-18);第二部分是被四王俘虏之后得到了亚伯兰的拯救,却没有回到亚伯兰的身边(14:1-24);第三部分是在所多玛的毁灭中接待了天使,并得以脱离审判,却没有回到亚伯拉罕的身边(18:16-19:38)。罗得相比于亚伯拉罕并不算有信心,却被新约作者称为是被神搭救的”义人”(彼后2:7),那么,罗得究竟是怎样的人?
作为亚伯兰的至亲(13:8-9),罗得离耶和华的祝福是那么的近,却又是那么的远:他起初凭着信心与亚伯兰一同去到迦南,却因贪恋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富饶而离开了亚伯兰(13:10-12);他虽然两次被亚伯兰拯救,却始终不愿回到亚伯兰身边;他虽然不与所多玛的恶人同流合污、甚至保护了天使(19:1-8),却仍然留恋罪恶之城(19:16-20);他虽然常为恶人的淫行忧伤(彼后2:7),却不觉得自己需要被拯救,而耶和华把他从倾覆中救出来,是因为纪念亚伯拉罕的缘故(19:29);他在世的时候被亚伯拉罕所爱,可他的后裔摩押和亚扪(19:37-38),却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后裔以色列的敌人(申23:3-4);他屡次因亚伯拉罕的缘故蒙福,却没有真正得着耶和华应许给亚伯拉罕的祝福(12:1-3)。
罗得终究只是亚伯拉罕的侄子,而不是儿子。对应到今天,罗得所代表的,是那些有机会接触福音、也因着身边的基督徒得着了祝福,却始终不肯信神的人;是那些有正直的良心、为恶人忧伤、努力行善,却仍然贪恋世界的人;是那些品尝过神的恩惠、甚至被神搭救过性命,却终究没有得着永生、没能成为神儿女的人。如今这个世界有三类人:放纵情欲的索多玛人,有良心又有私心的罗得,以及有单纯信心的亚伯拉罕。愿我们都能够靠着神的恩典,尽快逃离第一类(启18:4),不要止步于第二类(可4:18-19),竭力进入到第三类(来12:1-2)!
文 / 周元圣
神起初造人的时候,对他们的吩咐是要繁衍增多、充满并且征服全地(1:28);然而当罪进入世界之后,人没有能够征服罪,反而被罪所征服(4:7),罪也在亚当夏娃的后代身上不断”繁衍”。创世记4-11章讲述了罪在世界繁衍的两轮循环:第一轮是罪恶从该隐到拉麦时代的变本加厉(4:24),再从拉麦到诺亚时代的遍满全地(6:5);第二轮是神用洪水毁灭世界之后,罪恶在诺亚一家人中间重新滋生(9:18-27),然后再次蔓延至全世界(11:1-9)。伴随着罪恶在世界的蔓延,死亡也成为人类历史的主旋律:亚当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同时也失去了生命树(3:3-22-24);该隐对弟弟亚伯施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谋杀(4:8);亚当的后代除了以诺以外,都活了有限的年日”就死了”(5:1-31);诺亚洪水之后,人类的寿命就显著地缩短了(11:10-32)。这些都应验了神最初吩咐亚当不可吃知善恶树果子的命令:”你吃的时候,你必要死。” (2:17)
从该隐到拉麦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罪的可怕性(4:1-24)。该隐因着嫉妒而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亚伯,可他因着罪行暴露而受到应得的报应时,竟然认为自己所受的刑罚过重;然而满有怜悯的耶和华还是听了他的诉求,应许他说”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4:15)。可悲的是,人并没有因着神的怜悯而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犯罪:该隐的后代拉麦比该隐更加狠毒——”人若杀该隐,要遭报七倍;人若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4:24)
从七倍到七十七倍,罪的威力实在是可怕,它彻底地控制了世界、奴役了人性,让一代又一代人在罪所带来的痛苦中灭亡。然而好消息是,神没有对罪放任不管,而是从起初就预告了神最终的得胜(3:15),并且不断施行作为来推进他的救赎计划。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神一直都在藉着拯救和审判帮助人脱离罪——从诺亚洪水的审判(6:7-8),到巴别塔的分散(11:5-9),再到祝福亚伯拉罕(12:1-3)。然而,罪的蔓延真正地被逆转,是在神的儿子耶稣降世之后。彼得曾经问耶稣:”主啊,如果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要饶恕他多少次?七次吗?” 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七次。”(太18:22) 耶稣的降生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从七到七十七,不再是报复的变本加厉,而是饶恕的永不止息!耶稣的受难实现了神最初关于蛇的预言:”他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3:15) 耶稣的复活真正地战胜了罪和死,是神为人所成就的一次而永远的伟大胜利!(林前15:56-57)
我们应当感谢神,如果不是神对罪的干预,这个世界恐怕早已像索多玛那样迅速地堕落而灭亡了。如果说21世纪还有一丝温暖,那是因为还有耶稣的光和爱存留于这个世界(太5:14),还有甘愿饶恕七十七次的义人在甘心忍受恶人七十七倍的报复。如今虽然罪恶依然在猖獗,但是它早已失去了控制世界的力量,因为罪在有耶稣生命的信徒身上毫无权势(罗6:6),最终它将和撒但一同被完全消灭!
文 / 周元圣